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通史:复兴之志-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复兴之志-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复兴之志,指把衰落的局面重新兴盛起来,形容勇于再创辉煌的志气。到了西晋怀帝永嘉年间,“八王之乱”愈演愈烈,人人为之自危。《晋书·王导传》有载:“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举,潜复兴之志。”在“复兴之志”这一点上,两人是有共同点的。此后,王导又教以“宾礼故老”之术,终于使顾荣、贺循、纪瞻、周玘等这样一大批南土之秀全都拜倒在司马睿的脚下,为实现其所谓的“复兴之志”奠下了基石。

中国通史:复兴之志-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复兴之志,指把衰落的局面重新兴盛起来,形容勇于再创辉煌的志气。语出《晋书·王导传》。

到了西晋怀帝永嘉年间(307—312年),“八王之乱”愈演愈烈,人人为之自危。作为皇室疏属的司马睿无兵无权,处于谨言慎行的境地,他的封国虽在琅邪郡(今山东一带),但全家被困在京师。身居洛阳的他,除了与琅邪名士王导交结密切外,很少外出。《晋书·王导传》有载:“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举,潜复兴之志。”在“复兴之志”这一点上,两人是有共同点的。王姓大族的台柱子王导给司马睿出了几个好主意:一是远离当时的政治漩涡京城,不介入“八王之乱”,到封国琅邪郡去避祸。再就是为开创日后的帝业“移镇江南重镇建业”,但是,要在建业这样的江南重镇站稳脚跟,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建业是江南世家大族聚居的地方,纪瞻、顾荣这样一些江南望族的领袖,根本不把司马睿这个出于皇家疏族的人放在眼里。司马睿虽名为国家委派到建业去的行政首长,可是,“吴人不从,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不管是地方官,还是地方商贾,都无人上门。这时刚巧王氏的另一个关键人物王敦来到建业。两人一商量,办法有了。

永嘉二年(308年)三月三日,建业士庶照例要在长江边上举行盛大的祭水神的活动。这一天,在王导的策划下,司马睿乘坐着华贵的肩舆,由威风凛凛的仪仗簇拥着,王导、王敦以及来自北方的大族名士都骑着高头大马跟在司马睿仪仗队的后面作为扈从。这个阵势大出南方士人的预料,从中意识到司马睿是北方士人拥戴的领袖,绝不可小视的。“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此后,王导又教以“宾礼故老”之术,终于使顾荣、贺循、纪瞻、周玘等这样一大批南土之秀全都拜倒在司马睿的脚下,为实现其所谓的“复兴之志”奠下了基石。(www.xing528.com)

在王导的精密策划下,司马睿一步步站稳了脚跟,到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登基为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滑稽一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