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丢弃丢,重新写作,成为绝无仅有的锻炼经历

丢弃丢,重新写作,成为绝无仅有的锻炼经历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请以“丢”为题写一篇文章。3.选择熟悉的写作素材,思考“丢”的意义或作用。经过激烈的思考斗争,我终究决定丢弃它,重新写一幅新的作品,这样旧作也可以成为一次绝无仅有的锻炼经历了。

丢弃丢,重新写作,成为绝无仅有的锻炼经历

题目呈现:

人的一生中,哪些东西可以丢?哪些东西不能丢?丢,有时会使人心疼、令人惋惜;丢,有时又会让人畅快、促人前行;丢,可能是失去,也可能是获得……请以“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由导语和标题组合而成的独词类命题作文。题目“丢”为动词,开放的空间很大。面对这样独词类题目,考生可以在题目前面或者后面加一两个字,帮助我们缩小范围,理解题意。比如:①丢失,失去,遗落;②丢掉,放下,抛开。写作此题,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1.借助作文提示语,激发写作灵感。提示语第一行让我们明白“丢”的东西是哪些,可以是具体的“丢”,也可以是抽象的“丢”,可实可虚;第二行提示语让我们明白“丢”的效果是什么;第三行提示语让我们明白“丢”的深刻含意。

2.运用“问题化审题法”多角度追问,打开写作思路,“谁丢”“丢的是什么”“什么时候或什么情况下丢的”“为什么丢”“怎样丢”“丢后的结果如何”。文章应该把重心放在“为什么丢”的心理矛盾过程描写和“丢后的结果如何”的感悟思考上。

3.选择熟悉的写作素材,思考“丢”的意义或作用。学生可以用以小见大的方式,通过生活中平凡的事件,表现普通的人生哲理。例如,从日常生活中有关“丢”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启示的角度构思,如丢沙包,表面上写玩耍,其实可以挖掘深层意思,在丢沙包的过程中其实在丢时光,时间在丢沙包的过程中匆匆丢走了,这样立意就深刻了;也可以从当下的考试来攫取素材,如做题有丢分或丢题的表面现象,来思考“有丢才有得”的道理。还可以将丢的东西进行比喻性构思,如丢钥匙,把钥匙比喻成一些充满正能量的东西,如自信、坚持、爱、快乐……这样一来就转换成以“理想励志”为主题的作文。

初稿

广东实验中学 张梦庭

那天,我收到了一个重要的书法比赛的任务。

我马上兴致勃勃地拿出狼毫、宣纸和墨汁,思考着作品内容:是写最近学的《爱莲说》,还是我最喜爱的《赤壁怀古》呢?斟酌良久,才决定了作品内容。我不由分说地垫上毛毡,开始了练习。对着字帖,在米字格上,我提起笔,一笔一画认真临摹着大家名作,按下去中锋起笔,笔尖极速顺畅地画过纸面,微顿片刻,再重重按下,手腕转个角度,补全笔画。

练习完成,缓缓铺开雪白宣纸,细细折好纹路,我慢慢将墨汁倒进砚台中,一点点地加上清水搅匀、调试,再小心地顺好笔尖,轻蘸香气浓厚的墨汁,点干多余的墨,在宣纸上,按照之前的记忆,原封不动地抄写一遍。正当我满怀欣喜地将要完成一半时,却手一抖,一条不深也不浅的墨痕烙印在无瑕的宣纸上,美好的作品就如此破碎,似黑色爪牙般锋利地揪触着我的内心,多日的心血就此毁于一旦。

那条黑色的“裂缝”似雪上之霜般击落在我的心中,牵扯着我,不禁让我的眼泪夺眶而下。面对这幅残品,我不知如何是好:是丢,还是不丢继续写?可是丢了,之前的努力付出就付诸东流了;而不丢,却不能交上去一幅残笔之作啊……

经过激烈的思考斗争,我终究决定丢弃它,重新写一幅新的作品,这样旧作也可以成为一次绝无仅有的锻炼经历了。重新书写时,我拿出了较之前更多的精力,更加认真地临摹着,最后我发现,这幅作品竟然比旧作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更加完美,笔画更加自然生动灵活。

此时此刻,我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虽然也有对之前丢弃的遗憾,但是我发现,正是有了上次的丢弃,才成就了这次更加出色的成功。感谢你,丢弃,让我有目标和动力,出彩地、努力地修正与弥补失败,赢得成功!

作者写后反思:

动笔之前,我觉得为了写出丢这个行为的艰难,就要在丢之前做大量的铺垫与交代,所以导致了详略不当,没有写出思考决定丢不丢的过程的艰辛。结尾也是因为仓促,没有提出一些对于丢的理性思考和收获。

教师评语:

作者在细节刻画上比较精致,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比较细腻,在记叙上也比较完整。但正如作者所说,对于“丢与不丢”的矛盾心理如果能刻画得再精细一些,文章就更出彩了。

修改建议:

建议作者在文章的详略处理上做一番调整,对丢之前的叙写可以简洁些,重心放在作品出现残缺后到底要不要丢的心理矛盾描写上。另外,丢之后除了有畅快的感受外,能否展开更深入的思考,能否以小见大,对生活中遇到两难抉择的时候该做何种选择进行反思,从而明白丢的意义。

升格文

广东实验中学 张梦庭

随着“啪嗒”一声响,雪白的宣纸上划过一道丑陋的墨痕,那深深的烙印,却让我多日的心血,毁于一旦。

到底丢,还是不丢?

我颤着双手,捧着我已奋斗数日的书法半成品,在氤氲的泪水中,心早已乱如一团麻,不知如何选择。丢,又实在不忍多日心血的付出,更何况重新临摹的作品可能还不如这张;不丢,面对这幅有瑕疵的作品,我也无继续誊写的心情了。丢与不丢,这道两难的选择题摆在我面前,犹如两道魔咒时时刻刻撕扯着我痛苦的内心。

内心抽疼地再瞥一眼那幅被一道如黑色爪牙般墨痕的残笔之作,心中郁结更盛;抬眸再望面前书法大家所作艺术的灵动姿态,对于亲手毁坏它风采的不忍,终是加深了几层。罢了罢了,心中的犹豫不决渐次散去,化作那决然一丢,将宣纸揉皱成团丢到了一边。

重拾宣纸、摊开铺平、再提起笔,心里仿佛失了魂魄,动作僵硬地活脱脱是一具僵尸,那划墨的残品、那决然一丢的影像再次浮上心头。

撇开焦躁与忧虑,取其代之的是内心无比的从容与淡定。缓缓铺开雪白宣纸,细细折好纹路,我慢慢将墨汁倒进砚台中,一点点地加上清水搅匀、调试,再小心地顺好笔尖,轻蘸香气浓厚的墨汁,点干多余的墨,在宣纸上,对着字帖,一笔一画认真临摹着大家名作,按下去中锋起笔,笔尖极速顺畅地划过直面,微顿片刻,再重重按下,手腕转个角度,补全笔画,按照之前的记忆,原封不动地誊写一遍。

时间过得越来越慢了,四周也越来越安静了,我越来越陶醉其间。笔画更加灵活了,结构更加自然了,一个个方块汉字如黑色精灵般在宣纸上翩翩起舞——我仿佛感受到当年书法大家创作时的那般心境。直到驻笔一瞬,我不禁感慨道:那决然一丢是正确的,这幅作品比当初那幅好了千万倍。

求之不得、弃之不舍,每个人遇到这样两难的选择时总会犹豫不舍,不忍丢弃过往曾拥有的一切。其实,我们不妨尝试那决然一丢,勇敢地丢弃过往的包袱,两袖清风便一身轻,莫要将精力浪费在无谓的犹豫选择之中。如此这般勇于丢弃,你所获得的精彩,将会远超你的想象。

作者重写心得:(www.xing528.com)

经过老师的指导,我才明白需要详细写中间决定过程的艰辛,可以加入大段的心理描写,更细致地写出决定丢的犹豫,从而可以更好地突出文章中心——学会丢弃的重要性,而前面的铺垫和介绍可以略写甚至不写。最后结尾处要以理性思考为主,配上少量的感性思考,先是感性,再是理性。同时,文章的语言应修改得更加出色细致。

教师评语:

本文经过修改后,从初稿对“丢与不丢”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到修改稿对深刻心理做精雕细刻式的描述,作者花了好大力气,确有进步。记叙类文章切忌在事情的表面上做简单的滑行,应该深入人物内心;将心理刻画得真实生动。文章最后悟出的道理也让人颇受启发。

优秀作文1

广东实验中学 王雨萌

客厅里,我看着妈妈从书柜里清出一叠又一叠的漫画书,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丢吧。”

“你确定吗?以前我一说要丢,你可要闹上一天呢。”妈妈停下手中的活,反问我。

原本下定的决心又动摇了。我看向那一大摞书,花花绿绿的封面上,那些漫画人物仍保持着灿烂的笑容,一如我第一次拿到书时的模样。时光改变了我,却并不能改变书上印刷的图案。它们仍像我儿时的好伙伴一般,冲我笑,冲我招手。

随意翻开一页,对于已经了然于胸的故事情节,如今再看已毫无当初的兴趣。但却又不禁想起许多年前的自己,坐在沙发上,兴致勃勃地看完一本又一本的漫画书,又是如何在书店里疯狂采购每个系列的最新漫画。

“怎么样?到底丢不丢?”妈妈的话打断了我的念想。

“我不知道。”我突然感到,这些何止是书,分明是我的整个童年

“那么这些书你之前有再看过吗?如果留下,你还会看吗?当你再看时,会有小时候‘怦然心动’的感觉吗?”

面对这些问题,我沉默了。纵使我万般不愿承认,我的童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最终我还是决定把漫画书丢掉了。收废品的人把书带走的那一天,他将书“咚”的一声重重放在地上,那一刻,像有一个鼓槌“咚”的一声重重敲在我的心上。望着空荡荡的书架,我觉得自己的心里也空出了一块。

可是有一天,当同学无意间向我说起儿时看过的漫画书时,我发现自己仍能流利地说出书中的人物和情节,仍能回忆当初阅读时的快乐。我和同学谈论着、笑着,兴奋包围了我,因为我突然发现,那些欢乐与记忆,并未因书的丢弃而离开我。

如今,书柜里的空位已被新书填满,心里丢失的那一块也被找回。原来有时我们丢掉的只是实物的载体,而它们所承载的回忆,早已成了大脑里的钉子户,无法丢弃。有些东西是一辈子也丢不掉的。

教师评语:

文章语言流畅,记叙的事情是小时候读过的漫画书究竟要不要丢这件事,详细地写了自己两难选择的心理,最后决定要扔,感悟到欢乐和记忆并没有因为书的丢弃而离开自己。记叙故事较为翔实。如果对于文章后半部分悟到道理的部分再变得精细一点将会更出彩。

优秀作文2

广东实验中学 方斯蕾

我终于来到了神往已久的土楼

外界早已流传了土楼丢失了真实的传言,我不信,非要来看看。当我跨入一座著名土楼的门槛,望见那一排整齐的木走廊,那一座高大的混合了蛋清、糯米的土楼,留给我的只有惊叹。传统建筑的魅力有多么神奇,我感慨。

土楼的管理者领着我们拍照,忽然看到路边的小摊,一名女子正摆卖着充满地方特色的木器,我们挑了一个舀水的木瓢。爸爸用客家话问她:“这多少钱?”可令我们吃惊的是,她径直进了身后的屋子,没有回答。

这不禁令我疑惑。不顾管理者的阻拦,我跟了进去,眼前的景象却令我惊愕:映入眼帘的是仓库一样的布置,那好似手工的小木瓢在屋里摆放了上百个,还有各种木器,都一模一样,明显是机器生产。屋内没有床,没有饭桌,和客家人所重视的家族文化的感觉相去甚远。

于是我用普通话再问,那女人说她来自温州

啊!温州人!客家景点出现温州人,是多么商业化的名词!我想着,有些上当的感觉,突然笑了,无奈地笑了,一种距离感包围了我,我一下子意识到,土楼,或许已经丢失了什么我所向往的情愫。

管理者见我脸色有变,有些尴尬,领着我们继续往楼里参观。越深入,越多商铺,甚至出现了叫卖和音响。我的兴致早丢了。

这时,在不和谐的场景中,一位打水的老人从古井旁走了出来,原来他是这座土楼仅存的最后一名居民。管理者絮絮叨叨地埋怨老人不肯搬走,不肯把老屋留作商铺,影响了管理。他用的是不满的语气,可我投去的目光却是敬佩,似乎他蹒跚的脚步,挑着的不仅是水,更是坚持自然尊重传统的勇气。

从土楼离开,我终于开始叹息。我惋惜,一个家族文化丢失了传统的自然和真实;我留恋,那老人所代表的老一辈对文化的坚持;我又担忧,担忧中国传统不论建筑或是工艺,会像这土楼一样,丢失了原本面貌的真实和自然,丢失了文化里真正的灵魂。

我怕,这份真实丢了,便再回不来。

教师评语:

作者独辟蹊径,面对“丢”的话题,选择了土楼作为对象,从土楼出发,讲述了土楼在现代社会进程中,丢失了自己原来本有的自然色彩,变得金钱味、世俗化。最后引发小作者的感慨:丢失了传统的自然和真实,丢失了文化里的灵魂。如果结尾的论述能以小见大,论述得稍微再完整一些,将更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