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君教你轻松写作,成为写作达人

王君教你轻松写作,成为写作达人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常说,向生活“要”写作素材,其实,别向它“要”,爱它就行了。小楼的旁边是“清华大学留学生楼八段”。一下课,老师们孩子们都爱到“八段楼”里去采买一些日常用品。这株花,真是集万千宠爱在一身。但可惜的是,孩子们总是“无视”地走过。“是,确实是挺小的事儿,树开花嘛,平凡普通。但国一嘉这么写出来,我们感觉就不小了。为什么?因为国一嘉是用大眼光、大胸怀来面对这事儿。她的发现很新,领悟也很新。”

王君教你轻松写作,成为写作达人

孩子们很可爱,通过写作教学和日常交流,几个来回之后,班级写作面貌就发生了一些变化:说假话应付老师的几乎没有了,八股式的写作在作文本上也出现得少了。现在面临的新问题是,孩子们诉苦:老师啊老师,我现在很真诚啊,我一点儿不想在作文中编造,但是我还是写不出好文字,怎么办啊?

这样的哀叹此起彼伏,我理解。生活本质上是平淡的。好的写手,一定是能够在这平淡中发现出美。我们人人都有眼睛,但是,不是人人都有眼光。有了眼睛能看见东西,有了眼光才能发现美,才会感动,领悟。有了感动和领悟,才会有创作的冲动。我们常说,向生活“要”写作素材,其实,别向它“要”,爱它就行了。生活本身就是写作素材,写作力其实是一种爱的能力。但问题是,对自然界的微小细节,对周围人群的微小细节,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很多都已经失去了观察力,失去了爱的能力。

这些道理,你讲给学生听,他们不大能懂。我需得找一个很好的契机,让他们自然而然就懂了,而且能真正有所触动。

机会其实遍地都是。因为,被我们辜负的美,实在太多了。

我们年级的教学楼是一座独立的小楼,是用以前“清华大学留学生楼九段”改造的。小楼的旁边是“清华大学留学生楼八段”。两幢小楼紧挨着。一下课,老师们孩子们都爱到“八段楼”里去采买一些日常用品。每天进进出出,实在是熟悉得很。

日子很平凡,但不平凡的细节每一天都在发生。

八段楼的大门旁边有两株玉兰,都不高,一左一右,相对而立。玉兰是报春的使者,开得早,花型大,极漂亮,非常惹人注目。但这两株玉兰很奇怪:靠右墙的那株开得极为灿烂,花朵如盘,风姿绰约,色彩耀眼,引得一拨一拨的路人关注。孩子们也常常围着这花照相玩耍,很是热闹。这株花,真是集万千宠爱在一身。而靠左墙的那株玉兰,距离不过五米,却一直很含蓄。它不太开花。零星开着的两三朵,颜色也很黯淡。在对面那株玉兰的映衬下,这株瘦小羸弱如丑小鸭,无人问津。于是,距离五米的两个世界,一边是热闹喧哗,一边是寂寞清冷。如果稍一注意,这场面很是惹人深思呢。

最开始,我也闹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后来才知,是因为向阳和背阳的原因。每一次经过这两株玉兰时,看着孩子们进进出出天真欢乐的笑脸,我就有一种冲动。我想:这实在是写作的好题材。这种现象,其实可以引发我们很多思考。如果稍微用一点点心,动一点点脑筋,一篇动人的小随笔就可以诞生啊。

但可惜的是,孩子们总是“无视”地走过。右边的玉兰依旧花开招摇,左边的玉兰依旧沉默低调。意味深长的场景,没有出现在任何一个孩子的笔下。

我深深地叹息。每次经过玉兰,我总在心里向这两株花道歉:玉兰啊玉兰,谢谢你辛勤的开放和深沉的静默。你们如此独特,却无法在孩子们的心灵世界里激起任何涟漪啊。

就在我失望之时,我惊喜地在小姑娘国一嘉的随记本上,第一次发现了这两株玉兰的影子。短短的几段文字,很清新,很漂亮,很有深度。

【作品展台】

花之狂想

清华附中小六创新班 国一嘉

春天,降临在每一棵树上。

春天,没有把它的馈赠平均地分给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棵树。有的树,生长在阳光下,尽情地吸收养分,但不过咫尺之隔,同样的品种,却对阳光可望而不可即……春天,好像充满了不公。

八段楼的两侧各有一棵玉兰树,一棵长在阳光下,一棵长在背阴处。三月初,阳光下的玉兰便迫不及待地向我们展示它的魅力,而背阴处的一棵,则天天看着对面的玉兰被称赞,被重视,被歌颂,而自己,被冷落,被嫌弃,被无视。

一个月后,天还是那片天,地还是那块地,春天还是那个春天,但是,花却不再是那朵花了。阳光下的玉兰树上只剩了几片惨绿的叶子和残缺不全的花瓣,但背阴处的玉兰树呢?郁郁葱葱,花朵长势喜人,学生们都爱到那里逗留。风水轮流转,每棵玉兰树都一样。阳光下的玉兰树迎着阳光开得早,同样因为阳光照射太强烈而谢得早。早开的花早谢。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株玉兰,也是同样的道理。

原来,春天是公平的。

我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把这篇小文推荐给两个班的孩子。我跟他们谈了我的发现、等待、焦虑,还有欣喜。我说,孩子们,写作文就这么简单啊!写出好文字也不是难于上青天啊。同样的地方,同样的风景,同样的路径,多看看,多想想,作文就写出来了。但,到底是什么,让我们错失了写出这样脱俗的好文字的机会呢?

“我根本就没有看见。”一个孩子沮丧地说,“校园里很多树都在开花,我懒得看了。”

“不看,真可惜。眼睛懒了,文字当然就懒了啊。”我感叹。

“我是看见了,但我没有想这么多。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想,念头还是有的。这念头一闪而过,我就没管了。”

“真可惜了,看到了,却没有琢磨。喜欢琢磨,才能产生思想。写作好的孩子一定是喜欢琢磨的孩子。”我感叹。

“我看见了,但我觉得这事儿太小,不值得写,所以也没有多想。”

“是,确实是挺小的事儿,树开花嘛,平凡普通。但国一嘉这么写出来,我们感觉就不小了。为什么?因为国一嘉是用大眼光、大胸怀来面对这事儿。她的发现很新,领悟也很新。”

“我读了国一嘉的随笔,特别欣赏。”一个小姑娘若有所悟,“以前老师一说到真,我就只想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什么的,现在懂了,对任何事物,都可以有一种真。”

“对,用心去观察它们,发现它们的独特之处,这就是真情。真情不仅在人与人之间,也在人与万物之间。你有了这个认识,写作的思路就打开了。”我说。

“其实那株玉兰花开得很大,两株玉兰的对比度也很大。不是花小,是我们的眼睛近视了。”一个孩子感叹。

“是因为我们心灵的眼睛可能近视了。有一个词语叫熟视无睹,讲的就是心灵近视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写作的大敌。要写出好文章,得练心眼啊!”我点拨孩子们。

为了帮助大家思考,我又同时推荐了国一嘉随记本上的另一篇《花之狂想》给同学们读,请大家谈谈自己的领悟。

【作品展台】

花之狂想

清华附中小六创新班 国一嘉

春天到了,校园里布满了各种花树,有些还没开,有些正在开,有些,已经谢了。

校园里的花有许多种,而最常见的是樱花、玉兰和丁香

我最看不起樱花。附中的樱花是开得最艳的一种花,妖粉色的花朵抱作一团,开得密密麻麻,一窝蜂地往头上挤,每朵花都想把自己释放到最大,但无奈不能独当一面,只能互相依靠又互相排挤。这种花也没有香气,远远看上去像一串糖葫芦,靠外的一端堆满了花,内部空荡荡,没有一片叶子,满树只有一种粉色,看了让人心烦。

丁香花却聪明。它知道自己花朵小,所以凑作一个花球。但是花球却不大,也不学旁边的樱花树一味地挤在枝头,而是分布在整棵树上,中间点缀着叶子。同时它也知道自己不是最好看的,所以努力散发香味,在另一个领域表达自己。

我最敬佩的是玉兰。玉兰花的花朵非常大,骄傲地开在枝头上,不需要任何辅助。它就是它。一朵花把所有的细节都完美展现,仿佛它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有香味更好,没有也无所谓。作为陪衬的叶子如果愿意来就来,不来也非必须。因为它自己,一朵花,就已经是一种存在了。它不需要别人帮忙来解释自己的美。

在校园所有的花中,我最欣赏玉兰。

我说:“同学们,每一年,校园都春色满园,你都在经历,都在享受。可是,经历、享受之后,你留下什么了吗?琢磨一下国一嘉笔下的春色,有什么启示?”

“她真有思想!”一个孩子的赞叹非常真诚。

“思想源于她总在‘想’。‘想’成了习惯,慢慢就会想了,就能够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了。所以,喜欢想,喜欢琢磨,一定是写作的窍门。”我再次强调。

“从这一篇看来,国一嘉观察得更仔细,每种花的形状特点她都观察到了。”

“观察得越细致,你的思维触角就越敏感,只有往‘小’里观察,你才能往‘大’里写。”我点拨。

“我的喜好和国一嘉不一样,我就特别喜欢樱花,我不赞成她对樱花的批评。如果我写,恰恰和她相反。”

“这就对了,如果每个人看到的都一样,想的都一样,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文章中其实写的已经不是普通的樱花、丁香和玉兰,而是国一嘉眼中的樱花、丁香和玉兰。我们就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笔去表达。写作出新,就是这个意思。”我来了个画龙点睛。

我把“真、小、新”三个字写在黑板上,非常大,非常突出。

“在中学阶段,如果说有什么作文秘诀的话,这三个字就是了。”我总结道,“真,真人真事真感情,真是基础。小,小事情、小细节、小感悟,这是落脚点。新,新视角、新思想、新创造,这是高追求。写作文做到了真、小、新,你的文字就一定有些魅力,有些动人了。”

最后,我又推荐了国一嘉的两则日常练笔为例子,再一次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真、小、新。

【作品展台】

陌生的温暖

清华附中小六创新班 国一嘉(www.xing528.com)

阳春三月,正是樱花开遍田野的时节,于是,我和爸爸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坐公交车去玉渊潭公园赏樱花。

北京的春天,已经很暖和了,但是还会有阵阵的春风扑面而来,玉兰树的香气混合在风中,闻起来沁人心脾。道边的柳树刚刚抽芽,新绿色的雾满树缭绕。

我站在公交站等着车,百般无聊地看着站牌,余光中,看见一个老奶奶站在我的旁边,也看着站牌。

老奶奶很精神,衣着得体,精神矍铄,一头花白的银发倔强地打着卷,在春风中,微微颤动。她看了一会儿站牌,然后慢慢转过头看向我。

我吓了一跳,目光正好对上老奶奶的目光。我一愣,条件反射性地笑了一下。平时基本不搭理陌生人的缘故,我有点儿尴尬。我想打圆场说一句话,却偏偏找不到话。没想到老奶奶却回了我一个微笑,慈祥地对我说:“小姑娘,今天风大,把帽子戴上吧。”

我顿了好几秒,一个老奶奶,陌生的老奶奶,和我说,叮嘱我,戴上帽子?!我先诧异,然后,有丝丝温暖爬上我心头,顺着血液漫向全身。这奇怪的感受,让我不自主地弯起了嘴角。

一路公交车正好开过来了,老奶奶对还没回过神来的我又重复了一遍:“风大,戴上帽子,别着凉了。我的车来了。”我听着,自己回了一声:“噢。”等我反应过来,老奶奶已经走了。

那车,轰隆隆地开过。我遥望着车走,在心中默默念了一句:“谢谢。谢谢。”

【点评】

路边,等车,邂逅,一句陌生人的关心话语。选材够小吧?但是真,也新。这新,是一个小姑娘对来自陌生人的关爱的感恩。难得了,在这个“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社会里。

柳 絮

清华附中小六创新班 国一嘉

柳絮,纷纷扬扬地飞着,为这个四月,下了一场“雪”。

柳絮一簇簇地飘浮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无处不在,远远望去,像雪,又像云,布满了每一寸空间,迎着阳光,随意舞着。我想跑进柳絮中,可是明明在远处看纷纷扬扬的柳絮,在我身边,却全无踪影。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

我看那柳絮可爱,便忍不住去抓它。蹦起来,手往上伸,差一点!有一缕在我面前,我使劲想抓住,无奈,它又擦边而去!另外一缕在略靠下的位置,我便用手去勾,劲很大,但还是没有勾到。

朋友凑过来,说:“哎,你这么使劲地抓是不行的。你看,像我这样,轻轻把手放到柳絮下面。慢慢等它落到你手上,一定要轻柔才可以。”说罢,她便示范给我看,果真抓到了一缕。

我便也伸出手,静静地等,果然也等来了一缕。

我恍然大悟,原来,你想得到什么的时候,不一定非要用蛮力,试着柔一点儿,再柔一点儿,等一等,它自己就来了呢!

我立在柳絮构成的“雪”幕中,飘飘然像仙子。

【点评】

非常童真的小随笔,其实也很有深度,是不是?新,其实真的就来自小作者的“善琢磨”。

这次交流之后,班上有了一个新的流行语:写作无难事,只要“真”“小”“新”。你别不信,从此之后,孩子们还真有些开窍了,好随笔不断涌现,喜煞人也!

【作品展台】

清华附中小六创新班 王幼轩

老师布置一个任务,去观察一棵花草或树木在春天的复苏。一棵玉兰很幸运地被我选中了,我本以为观察玉兰只是用眼去看,后来我才知道,观察也可以用耳听的。

在玉兰还是花苞的时候,我就开始观察它了。那个时候,它顶着毛茸茸的外壳,像个羞涩的小姑娘,一句话也不说,一点声音也没有。过了几天,外壳脱落了,里面的花儿看见了外面的世界,开始窃窃私语,与每一个行人和动物都说着悄悄话,好像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了。现在花开了,它学会了歌唱,虽然谁都不懂它究竟在唱什么,但还是引来了蝴蝶蜜蜂蜂鸟等无数的“路人”驻足倾听。

能听的不只有大自然中的事物,那些被艺术家描绘得逼真的东西,听一听,也是会有收获的。

昨天,我去北京画院参观了齐白石的画展。我进门第一眼就看见一块大石头,它上方的墙上有一片竹林晃动的投影。这使我联想到了一个场景:一片茂密的竹林,一天晚上,月光皎洁明亮。竹林的影子异常清晰,黑白分明,就像把整个林子都印在地上了一样。突然一阵清风吹过,光也开始晃动了,“沙沙……沙沙”。

当我走进展厅,齐白石的画就像门口的投影一样,虽然无声,却也能听出点什么。

那幅《山溪群虾》栩栩如生,站在画前,我耳中好像就不停回响着“哗啦啦”的山溪流水声,其中还掺着虾群的“嬉戏”声。虽然只是水墨画,但是虾群在我眼前就像活的一样,在水中游来游去。《草间偷活》这幅画虽然只有几笔,但虫子非常生动,我似乎已能听见夏日草丛中的虫鸣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几幅画昆虫的画,比如《菜粉蝶》和《双螳螂》,不但形象格外生动,画工也极其精细。眼睛的高光、翅膀上的细纹,以及一些常人不太在意的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见的细节,都被齐白石画出来了。那虫鸣和翅膀扑腾的声音在我耳边更响了。

我一口气把四层的展厅都参观完了。妈妈本来是让我来享受一场视觉盛宴的,但我现在有些迟疑了,这到底是视觉盛宴,还是听觉盛宴呢?

生活中有很多值得听的事物,无论是真实的也好,想象的也罢。即使是聋人,只要认真仔细地感悟,也是能听得见的。

【点评】

这篇小作文,很大气。用耳朵去“听”一朵花、一幅画,这就是王幼轩同学的“新”。

听,楼道中的万千世界

清华附中小六创新班 王雨禾

楼道,是用来走路的吗?用来看的吗?不,有时候,还需要去听。

我家在七层,楼高,但很遗憾:老房子,没电梯。所以若要上楼,必定会有脚步声,而且还有极大的回声。

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后,楼道里回响着一个女生的怒吼:“什么?家里没人?那我怎么办啊?总不能等着吧?我发烧了呢!”那是我!我又能怨谁?谁叫我没带钥匙呢?

我只得在楼道中找个地儿坐下来。头懒得抬起,耷拉在腿上,眼睛只看得到胳膊与腿之间的空当,心里空荡荡的。此时,在回音极大的楼道里,我的耳朵成了我所有的感官。

楼道很静,很静,静到让人失望。

有声音出现了,很轻,是下面几层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我听出这双鞋是运动型的,平平的底子发出当当的砸地声。听脚步声,这一定是个男的,从他厚重的喘气声和鞋子蹭地声中,还可以听出他平常不爱锻炼,不然哪能到五楼就喘大气了呢?

“一定是江川哥!”我想,我几乎就断定了。但在六楼的时候,我听到了钥匙哗啦啦地响,还有门锁转动、打开的声音。原来不是!

又是一阵脚步声,步子轻快,有点像妈妈。但妈妈的高跟鞋又怎会不响呢?还有,脚步如此轻,想必常常锻炼,这更不像妈妈。

又安静了,但似乎也没有那么安静,我望向楼道上的小窗,似黑非黑的天着实令人烦闷,索性闭了眼,眼不见心不烦。

又是一次脚步声来临,仔细听听,其实应该是两个声音:一个低沉,一个高昂。突然,“嘎嘣”一声,似乎某只高跟鞋跟不堪重负,坏了。男声响起:“崴到脚了吗?用不用我背你……”词句之间尽是关怀。

生活也是如此吧!总是有意外。我感叹道。但出了意外,却能收获关怀,这也不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不禁浮想联翩。

终于,又是一双运动鞋砸地的声音,一个口中还喘着气的人上来了。声音不是很沉重,但也不是很轻巧,比我上来时喘气要轻。电话亮了,是江川哥的。两声“喂”同时传入耳中,仔细分辨,原来先是电话中晴朗而稳重的“喂”先响起,然后是一样声调却缺少了几分神韵的“喂”的回音。是江川哥!我放下焦急,等他上来,开门,进屋。

终于进了家门,窝在床上,我还在习惯性地听。楼道里依旧在遥遥传来各种声音:有切菜的刀板声,有炒菜的嘶啦声,有孩子的哇哇声,有新闻联播声,还有,期盼了好久的妈妈的脚步声……我沉沉睡去,眼前一片安宁。

我发现,我第一次在楼道中听到了万千世界。

【点评】

“我的耳朵成了我所有的感官”,很欣赏小作者的这句话。用耳朵聆听世界,用某一个感官去触摸世界,经常做这样的训练,“真”“小”“新”便都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