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语《白衣公卿》:古代进士晋升之路

成语《白衣公卿》:古代进士晋升之路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衣公卿,古时指进士。由是“白衣公卿”取代了“世袭公卿”,由于科举制的创立,九品中正制彻底地被废除,大批“白衣”平民进入仕途。后世以“白衣公卿”形容普通百姓走上官场。

成语《白衣公卿》:古代进士晋升之路

白衣公卿,古时指进士。隋唐时期看重进士,尤其是唐代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此成语后引申指尚未发迹的读书人。语出《唐摭言》卷一。

隋文帝真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有为之君。开科取士,正是隋文帝为子孙后代留下的极为珍贵的一份文化遗产。

从隋文帝当政开始,正式设立分科考试制度废九品中正制,始行科举。开皇十八年(598年),“又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总管、刺史,并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科举开始浮出水面。后人评论说:“文皇帝(隋文帝杨坚)拨乱反正,特盛科名,志在牢笼英彦。”到了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有一大突破,隋炀帝在诏令中说: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美秀、才堪将略、膂力骁壮等十科举人。而且指明对象是“未仕者”,也就是没有当官的读书人。

大业五年(609年)又推出了以才学考试为准则的“进士科”。一般认为这一年为科举制度的产生之年。史书记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者,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唐摭言》卷一)由是“白衣公卿”取代了“世袭公卿”,由于科举制的创立,九品中正制彻底地被废除,大批“白衣”平民进入仕途。后世以“白衣公卿”形容普通百姓走上官场。(www.xing528.com)

当时民间流行着一句谚语,叫做“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出了“进士科”地位之崇高和登科之艰难,以至到50岁进士科及第也算是年轻的了。因为进士科不只要考章句,还要考策论,还要考诗赋,比较全面,也比较贴近时政,其人才切中社会实用。在隋代进士科虽实施未久,但其进士及第者,后来都成了唐初朝廷的干才。在科举时代的1300年中,科举之“科”变化多端,而只有进士科是贯穿始终的,科举制的发明,也是隋王朝的巨大贡献之一。

在九品中正制时期,你是豪门,或者投靠豪门,才可进入仕途,升官发财。科举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在科举制度下,任何人只有潜心诗书,学得治国平天下的“文武艺”,才有希望兴旺发达,乃至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