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柳江区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成果

柳江区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成果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让贫困农民早日脱贫致富,柳江县委、县政府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实行扶贫开发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方式,创新扶贫开发管理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十二五”时期扶贫工作成效显著。柳江共投入自治区、柳州市财政扶贫资金1056万元。“十二五”时期阳和工业新区管委会提供柳江县帮扶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贫困人口持续减少。

柳江区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成果

为了让贫困农民早日脱贫致富,柳江县委、县政府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实行扶贫开发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方式,创新扶贫开发管理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十二五”时期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执行产业扶贫开发。柳江共投入自治区、柳州市财政扶贫资金1056万元。实施了甘蔗低产改造、金银花、种桑养蚕、香芋、双季莲藕百香果、大果山楂蔬菜、滑皮金橘种植等9个产业开发项目,为贫困村农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家致富,稳产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自治区、柳州市财政扶贫资金3178.6万元。五年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3622.6万元,建成村屯道路171条,全长186.94公里,其中硬化村屯道路79条,全长68.19公里。2015年全县16个贫困村除百朋镇镇西村外已全部通硬化路,64个20户以上未通路的自然屯已全部修通村级公路,贫困村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阳和工业新区管委会与柳江县结对帮扶,负责帮扶百朋镇镇西村和尧治村两个村委。“十二五”时期阳和工业新区管委会提供柳江县帮扶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

对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投入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31.485万元在贫困村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每年根据不同的产业开发项目举办不同的实用技术培训班,五年来共举办了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67期,参训人数为8891人次,通过培训,农民均能熟练掌握1至2门有高科技含量的实用技术。通过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有序组织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贫困村的外出务工人数稳中有增,务工收入也不断增长,既解决了贫困富余劳动力的务工就业问题,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左:洛满镇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洛满镇供图)  右:穿山镇林寺村举办的林寺村双高甘蔗、“雨露计划”暨扶贫小额信贷培训班在田间授课(穿山镇供图)

加强信贷扶持。发放贴息资金102万元,在11个乡镇的23个贫困村发放贷款1541户,共计2312万元,用以帮助发展种植业。(www.xing528.com)

推动“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村屯绿化示范屯建设。投入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60万元,在土博镇世界村世界屯等5个自然屯建立自治区级“生态乡村·村屯绿化”示范屯。

援助革命老区乡镇建设。一是投入自治区财政资金30万元,维修成团革命旧址;二是投入自治区财政资金10万元,修建洛满镇桥木村桥木河小桥一座;三是投入自治区财政资金474万元,修建村屯道路15条,全长16.9千米,其中硬化村屯道路12条,全长10.9千米。

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做好2014年“雨露计划”扶贫工作,2014年按规定资助本科学生18人,续读生2人,职业技术学生5人,资助资金为9.6万元。2015年,资助本科学生47人,职业技术学生28人,2014年续读生13人,兑现资金35.8万元。

贫困人口持续减少。2012年末,全县有贫困人口31483人;2013年末,全县有贫困人口25410人;2014年末,全县有贫困人口21003人。根据新一轮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标准,柳江县2015年末有贫困村23个,贫困人口为18209人,年均减贫15%。

贫困村生产发展,农民稳定增收。五年共投入产业开发财政扶贫资金1056万元,使贫困村的甘蔗种植、种桑养蚕等主导产业基本形成,进一步夯实了贫困村农民增收的基础。2010年全县贫困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151元,2011年增加至3698元,2012年增加至4472元,2013年增加至5424元,2014年增加至6473元,2015年增加至7249元。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