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参与区域价值链:中美贸易摩擦的重构效应

中国参与区域价值链:中美贸易摩擦的重构效应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1]杨军、周玲玲基于贸易增加值视角,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对象,研究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参与区域价值链的重构效应。他们认为,中美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应合作共赢,政府应致力于稳定国内价值链环境,企业应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以应对挑战。

中国参与区域价值链:中美贸易摩擦的重构效应

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主要体现在美国针对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进行制裁。这意味着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逐渐攀升,在一些高科技产业中已经和美国展开全面竞争。2019年5月,美国首次对中国公司引用《国际紧急状态经济权力法案》实施制裁。杨荣珍、罗慧(2020)对该法案的主要内容、适用条件、制裁措施和启动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90]他们重点分析了美国对华为公司适用该法案产生的影响。他们发现,美方的行为一方面保障了美国信息与通信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阻碍了中国5G技术的研发与输出,打击了中国的海外投资

此外,中美贸易摩擦将引发全球价值链重构,对我国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我校学者从不同维度对此进行了研究。蓝庆新、窦凯(2019)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双方宏观经济、部门产出和全球价值链均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且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大于美国;但对中国整体经济而言,贸易摩擦的影响完全处于可控状态。[91]杨军、周玲玲(2020)基于贸易增加值视角,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对象,研究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参与区域价值链的重构效应。[92]他们发现,贸易摩擦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负面影响虽颇为严重,却深化了中国参与区域价值链的程度,贸易摩擦对中国不同行业的区域价值链均呈现促进效应。其中,电子产业增长相对较高,其次是汽车业和纺织业。周玲玲(2019)探讨了特朗普税改对中美价值链重构的影响。[93]她构建了标准GTAP模型与全球价值链分解核算体系的链接方法,并基于该方法量化评估了特朗普税改对中美价值链重构的政策效应。郑建明、杨策(2020)以中美贸易摩擦为切入点,对企业的价值链效应做出数据挖掘和趋势研判。他们认为,中美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应合作共赢,政府应致力于稳定国内价值链环境,企业应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以应对挑战。[94]林桂军、王飞、任靓、裴建锁(2021)运用双边贸易投入−产出模型估算了1995—2018年中国对美全球价值链出口情况。[95]结果显示,2005年以后,中国对美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不断提升。他们认为,这是由于外资向中国市场集聚的结果。他们还发现,中国对美出口国内增加值的上升,主要是由于服务化进程推动的。(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