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南文化:正史列传中湘籍人物分布

湖南文化:正史列传中湘籍人物分布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史列传含有多种类型的人物,这一分布可谓是各地综合文化水平的反映。其中湘籍人物的数量,明显以可分为三个阶段:晋代以前不断上升,南朝宋以后骤减至低谷,唐代以后又不断上升。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湖南的文化发展过程,可以与湖南的开发过程、人口增长过程相互映证。分布仍以湘水流域为最,但情形已有一些变化。其次是沅水流域,一直集中于其下游。一是东部的今长沙,二是西部的今常德,其人物数量一直比较突出,尤以长沙为多。

湖南文化:正史列传中湘籍人物分布

正史列传含有多种类型的人物,这一分布可谓是各地综合文化水平的反映。其中湘籍人物的数量,明显以可分为三个阶段:晋代以前不断上升,南朝宋以后骤减至低谷,唐代以后又不断上升。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湖南的文化发展过程,可以与湖南的开发过程、人口增长过程相互映证。其分布状况,在五代以前,由于人数较少而相对集中。宋代以后,人数渐多,从而分布渐为普遍,表明湖南的文化在宋代以后才得到全面发展。

具体言之,晋代以前,以湘水流域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尤其是中上游地区。资、沅、澧三流域均只一地,人数则以沅水流域略多。自汉至晋,不仅数量逐代上升,分布地点也同步增长,汉代为0,后汉为4人3地,三国为9人5地,晋代为16人6地。从各地出有人物的时代来看,湘水、沅水、资澧二水明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湘水流域的人物始出于后汉,沅水流域始于三国,资、澧二水流域则于晋代始出人。

晋代以前的发展势头到南朝宋以后突然中断,每代人数都在两个以下,分布当然也只一、二地,隋代竟然空无一人。唐代虽有所增加,但为数既不多,分布亦不广,总体上尚未及晋代水平。

宋代以后局面大大改观。分布仍以湘水流域为最,但情形已有一些变化。首先是中游邻赣诸县的发展。同下游一样,这里在此前一直默默无闻,宋代以后则发展很快,元代尤为突出,明代仍较明显。继之,下游诸县在明代普遍有所发展,从而使得上游所占比例进一步减少,上下游的对比有逆转之势。(www.xing528.com)

沅、资、澧三流域在宋、元的人数发展不多,明代则有明显进步。虽然其分布依然不广,但与其数量一样,已是以前任意一朝的若干倍,其中大多分布于上下游。

总之,湘水流域出人最早,且一直最为密集,其中五代以前集中于上游,宋代以后向中下游逆转。其次是沅水流域,一直集中于其下游。资、澧二流域出人较晚且人物稀少。从全省来看,四水下游的洞庭湖区明代以后有所发展。

如果以分布的地点而言,全省明显存在两个历代都出人较多的中心。一是东部的今长沙,二是西部的今常德,其人物数量一直比较突出,尤以长沙为多。所不同的是长沙在元、明两代并不出众;而武陵在沅、澧流域地位始终稳定,明代且为全省之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