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平面构成基本形式艺术设计

平面构成基本形式艺术设计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复构成的形式①基本形的重复。若使其在形状大小上有变化,所造成的基本形尤为丰富。②利用发射骨骼引导辅助线构筑基本形。密集的基本形在密集构成中,基本形面积要小、数量要多才能有效果。密集的形式密集构成是指比较自由性的构成形式,包括预置形密集与无定形密集两种。

平面构成基本形式艺术设计

1.重复构成

(1)重复的概念

重复是指同一画面上同样的造型重复出现的构成方式。

(2)重复构成的形式

①基本形的重复。(图3-54、图3-55)

图3-54 基本形的重复(一)

图3-55 基本形的重复(二)

②骨骼的重复。(图3-56)

图3-56 骨骼的重复

③重复骨骼与基本形的关系。(图3-57、图3-58)

图3-57 重复骨骼与基本形(一)

图3-58 重复骨骼与基本形(二)

④重复构成的基本类型。(图3-59—图3-61)

图3-59 绝对重复

图3-60 相对重复

图3-61 不规则重复

(3)重复构成图例

见图3-62—图3-65。

图3-62 重复构成(一)

图3-63 重复构成(二)

图3-64 重复构成(三)

图3-65 重复构成(四)

2.近似构成

(1)近似的概念

近似是指形态的接近或相似。

(2)基本形的近似

彼此类同的一系列基本形即近似基本形。它们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去获得:

联想——从品种、意义、功能、同谱、同族、同类等方面取其相似又不相同的某种因素,这种方法可塑性较大。(图3-66)

图3-66 联想

②削切——将某一种完整形象变成不完整,用使其残缺或崩碎等手法获得。(图3-67)

图3-67 削切

③联合——由两个或更多的形象组合后,在方向、位置方面进行变化,可造成近似形象。若使其在形状大小上有变化,所造成的基本形尤为丰富。(图3-68)

图3-68 联合

④填色变动——以重复方格为基础对每个方格做相同的分割,允许方向的变动即创造“理想模式”,便可得到一系列近似基本形。(图3-69)

图3-69 填色变动

(3)近似构成作品图例

见图3-70—图3-75。

图3-70 近似构成(一)

图3-71 近似构成(二)

图3-72 近似构成(三)

图3-73 近似构成(四)

图3-74 近似构成(五)

图3-75 近似构成(六)

3.渐变构成

(1)渐变的概念

渐变是指基本形或骨骼逐渐地、有规律地循序变动,它会产生节奏、韵律、空间和层次感。

(2)渐变构成的形式

渐变是多方面的,形象的大小、疏密、粗细、距离、方向、位置、层次,色彩的明暗,色调,声音的强弱等都可以达到渐变的效果。

①基本形的渐变。(图3-76—图3-79)

图3-76 基本形的渐变(一)

图3-77 基本形的渐变(二)

图3-78 基本形的渐变(三)

图3-79 基本形的渐变(四)

A.形象渐变  B.大小渐变  C.方向渐变

D.虚实渐变  E.位置渐变  F.明度渐变

②骨骼的渐变。(图3-80、图3-81)

图3-80 骨骼的渐变(一)

图3-81 骨骼的渐变(二)

A.单元渐变  B.双元渐变  C.等级渐变

D.折线渐变  E.联合渐变  F.阴阳渐变

(3)渐变的基本形和骨骼的关系

①将渐变基本形纳入重复骨骼中。(图3-82)

图3-82 渐变基本形

②将重复基本形纳入简便骨骼中。(图3-83)

图3-83 重复基本形

③将渐变的基本形纳入渐变的骨骼中。(图3-84、图3-85)

图3-84 渐变基本形和骨骼(一)

图3-85 渐变基本形和骨骼(二)

(4)渐变构成作品图例见图3-86—图3-91。

图3-86 渐变构成(一)

图3-87 渐变构成(二)

图3-88 渐变构成(三)

图3-89 渐变构成(四)

图3-90 渐变构成(五)

图3-91 渐变构成(六)

4.发射构成

(1)发射的概念

发射的现象在自然界中非常广泛,如太阳的光芒、盛开的花朵、贝壳螺纹蜘蛛网炸弹的爆炸等,可以说发射也是一种特殊的重复或渐变。

发射构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向四处扩散或向中心聚集,二是具有明确的中心点。

(2)发射骨骼的形式

发射骨骼有三类:离心式、向心式、同心式。(图3-92—图3-94)

图3-92 离心式

图3-93 向心式

图3-94 同心式

(3)发射骨骼与基本形的关系

①发射骨骼纳入基本形。

②利用发射骨骼引导辅助线构筑基本形。

③以骨骼线或骨骼单位自身为基本形。(图3-95—图3-100)

图3-95 骨骼基本形(一)

图3-96 骨骼基本形(二)

图3-97 骨骼基本形(三)

图3-98 骨骼基本形(四)

图3-99 骨骼基本形(五)

图3-100 骨骼基本形(六)

5.特异构成

(1)特异的概念

特异是在有规律性的基本形中寻求一种突破变化的构成形式。

(2)特异基本形

绝大部分基本形保持一致,其中一小部分产生突破性的变异,这部分就是特异基本形。注意:使特异基本形与一致的基本形之间,既保持某种联系,不失整体;又显而易见,引人注目。(图3-101—图3-104)

图3-101 特异基本形与一致的基本形

图3-102 编排特异

图3-103 形态特异

图3-104 色彩特异

(3)特异骨骼

在规律性骨骼中,部分骨骼单位在形状、大小、位置方面发生变异,这就是特异骨骼。

①规律转移。规律性的骨骼一小部分发生变化,形成一种新规律,并与原有规律保持有机联系,这一部分即规律转移。(图3-105)

图3-105 规律转移

②规律突破。骨骼中特异部分没有产生新规律,而是原整体规律在某一局部受到破坏和干扰,这个破坏、干扰的部分就是规律突破,这种处理以少为好。(图3-106)

图3-106 规律突破

(4)特异构成作品图例

见图3-107—图3-112。

图3-107 特异构成(一)

图3-108 特异构成(二)

图3-109 特异构成(三)

图3-110 特异构成(四)

图3-111 特异构成(五)

图3-112 特异构成(六)

6.密集构成

(1)密集的概念

密集是对比的一种特殊情形,就是说数量颇众的基本形在某些地方密集起来,而在其他地方疏散,但集与散、虚与实之间,常常有渐移的现象。

(2)密集的基本形(www.xing528.com)

在密集构成中,基本形面积要小、数量要多才能有效果。

在设计中基本形的大小是优先要考虑的,如果基本形面积过大,形状又变化时,就成为对比构成了。

(3)密集的形式

密集构成是指比较自由性的构成形式,包括预置形密集与无定形密集两种。

①预置形密集有:

A.趋近点的密集。(图3-113、图3-114)

图3-113 趋近点的密集(一)

图3-114 趋近点的密集(二)

B.趋向线的密集。(图3-115、图3-116)

图3-115 趋向线的密集(一)

图3-116 趋向线的密集(二)

②无定形密集(自由密集)。

(4)密集构成作品图例

见图3-117—图3-122。

图3-117 无定形密集(一)

图3-118 无定形密集(二)

图3-119 无定形密集(三)

图3-120 无定形密集(四)

图3-121 无定形密集(五)

图3-122 无定形密集(六)

7.分割构成

(1)分割的概念

分割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秩序进行切割或划分的构成形式。分割也是一种常用的构成方法。

(2)分割的形式

①等形分割。要求形状完全一样地重复性分割,有整齐划一之美感。

②自由分割。自由分割是一种综合分割法,给人以自由活泼之感。

③比例与数列分割。利用比例与数列的秩序进行分割,给人以秩序、完整、明朗的感受。

A.黄金比例分割1∶0.618:黄金比矩形的画法:以一个正方形的一边为宽,先量取正方形一边的二分之一点,再以此点为圆心,以此点与其对角的连线为半径,画弧交到正方形底边的延线上,此交点即为黄金比矩形长边的端点。(图3-123、图3-124)

图3-123 黄金比例分割(一)

图3-124 黄金比例分割(二)

B.斐波那契数列:十数列相邻两项的数字之和,第一项为1,第二项为0加1,还是1,第三项是1加1为2,第四项为1加2得3,第五项为2加3得5……依次类推。如:0、1、1、2、3、5、8、13、21、34、55、89……这种数列在造型形上比较重要,它的美妙就在于邻接两个数字的比近似于黄金比例。

C.等级差数数列:等级差数数列又叫算术级数数列,即数列各项之差相等。如:1、2、3、4、5、6、7、8……这种数列是每项数均递增相等的数值。

D.等比级数列:等比级数列是用一个基数所得的乘方依次排起来所形成的数列。如:2、4、8、16、32;3、6、12、24、48、96;3、9、27、81……

(3)分割构成作品图例

见图3-125—图3-130。

图3-125 分割构成(一)

图3-126 分割构成(二)

图3-127 分割构成(三)

图3-128 分割构成(四)

图3-129 分割构成(五)

图3-130 分割构成(六)

8.对比构成

(1)对比的概念

形象与形象之间、形象本身的各部分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就是对比。

(2)对比的形式

①形状对比。(图3-131—图3-133)

图3-131 形状对比

图3-132 大小对比

图3-133 位置对比

②粗细对比——线条的粗与细、肌理的粗糙与精细产生的对比。(图3-134)

图3-134 粗细对比

③方向对比——方向对比的处理,要注意方向变动不宜过多,避免产生凌乱感,要有主导方向或汇聚中心。(图3-135)

图3-135 方向对比

④色彩对比——这里泛指黑白灰三种色调的对比,恰当地采用黑白灰对比能使画面产生丰富变化。(图3-136)

图3-136 色彩对比

⑤空间对比——也就是基本形的正与负、虚与实、黑与白所产生的对比。(图3-137、图3-138)

图3-137 空间对比(一)

图3-138 空间对比(二)

(3)对比构成作品图例

见图3-139—图3-144。

图3-139 对比构成(一)

图3-140 对比构成(二)

图3-141 对比构成(三)

图3-142 对比构成(四)

图3-143 对比构成(五)

图3-144 对比构成(六)

9.肌理构成

(1)肌理的概念

凡凭视觉即可分辨的物体表面之纹理,称为肌理。以肌理为构成的设计,就是肌理构成。

(2)肌理的形式

肌理可分为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两大类。

人工肌理是人类在认识自然肌理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肌理形式还可分为两类。

①视觉肌理

通过眼就可以观察到的肌理叫视觉肌理。常见的肌理制作技法有以下几种:

A.绘写:用笔进行自由绘写或有规律绘写,直接就可以产生肌理效果。(图3-145、图3-146)

图3-145 绘写(一)

图3-146 绘写(二)

B.拓印:将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着色,用纸覆盖其上,然后均匀地挤压,放样印在纸上构成肌理效果。(图3-147、图3-148)

图3-147 拓印(一)

图3-148 拓印(二)

C.熏炙:用火焰熏炙,使纸的表面产生一种自然纹理。

D.自流:将油漆或油画颜料滴入水中,以纸吸入;也可以将颜料滴在较光滑的纸上,使颜料自由流淌或用气吹,形成自然纹理。(图3-149、图3-150)

图3-149 自流(一)

图3-150 自流(二)

E.印刷或自印:用丝网版、石版、铜版、木版、树皮、树叶、面料等自行印制所产生的肌理效果。

F.拼贴:将各种纸材和其他平面材料通过剪贴、分割后,重新组合成一张新的画面。(图3-151、图3-152)

图3-151 拼贴(一)

图3-152 拼贴(二)

触觉肌理

用手抚摸感知有凹凸起伏的肌理为触觉肌理。

A.现成的肌理。将纸、布、绳、金属片、碎玻璃等任何现成的材料,稍加工处理,贴附于平面之上。

B.改造的肌理。采用某种工艺手段,对原材料的表面加工改造,形成新的肌理效果。比如敲打成凹凸不平金属片,布满雕刻纹理的木板、纺织物等。(图3-153)

图3-153 触觉肌理

(3)肌理构成作品图例

见图3-154—图3-159。

图3-154 肌理构成(一)

图3-155 肌理构成(二)

图3-156 肌理构成(三)

图3-157 肌理构成(四)

图3-158 肌理构成(五)

图3-159 肌理构成(六)

10.空间构成

(1)空间的概念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运用透视学原理,以消失点和视平线求得幻视性平面空间效果构成称为空间构成。

(2)空间的形式

①平面空间即二维空间。(图3-160)

图3-160 平面空间

幻觉空间。

③矛盾空间。(图3-161、图3-162)

图3-161 矛盾空间(一)

图3-162 矛盾空间(二)

(3)空间构成作品图例

见图3-163—图3-168。

图3-163 空间构成(一)

图3-164 空间构成(二)

图3-165 空间构成(三)

图3-166 空间构成(四)

图3-167 空间构成(五)

图3-168 空间构成(六)

课题训练:

1.利用所学点线面的构成知识分别完成3幅作品:点构成、线构成、面构成,每幅作品的尺寸为10 cm×10 cm。

2.综合利用点、线、面三种形态设计一幅平面构成作品,尺寸为10 cm×10 cm。

3.最后根据平面构成的十种基本形式分别设计十种不同类型的构成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