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氡气测量及其应用-地球物理通论

氡气测量及其应用-地球物理通论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吸附氡样品的活性炭,用γ能谱仪或γ总量测量仪进行测量,计算氡的浓度。大量实测资料证明,对于一定规模的断层,通过氡气体测量,可以准确寻找出隐伏断层位置。图5.11 郯庐断裂泗洪段氡测量剖面5.3.2 环境(大气)氡测量氡在大气中随大气一起运动,成为大气活动的示踪,逐渐用于气象研究和大气沉积物研究。

氡气测量及其应用-地球物理通论

氡有三个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来自三个天然放射性系列(图5.1),由镭同位素产生的222Rn、220Rn、219Rn。其中219Rn的半衰期很短,为3.92s,自然界含量很低,难以应用。主要是研究222Rn和220Rn。重要的是矿石中铀系镭衰变产生的222Rn(半衰期3.825天)。一部分固结于岩(矿)石的晶格中,称为约束氡。一部分进入岩(矿)石土壤的孔隙中,可以活动和迁移,称为自由氡,像其他气体一样,能够在岩(矿)石和土壤孔隙、水体和空气中迁移。氡为惰性气体,不易产生化学反应,但易溶于水和油脂类。

从采集氡样的时间长短划分,有瞬时氡测量和积累氡测量方法。瞬时氡气测量方法是最早测量氡的方法,测量仪器种类很多,土壤采样深度50~80cm(如果需要,可以更深),利用仪器测量换算出土壤中氡气的浓度值,其优点是快速,在测量点见到异常可以在周围进行追踪测量,及时了解异常的分布。积累氡测量方法将采样片较长时间埋在土壤探坑中,使土壤中氡较长时间沉积在采样片上,可以是几小时或者几十天。相对于瞬时氡测量来讲,累积测氡时间长,均化了自然环境影响,有效提高了探测灵敏度,有利于探测深部矿体。

5.3.1 深部来源的氡气测量

深部矿体产生的氡,在地温和压力梯度作用下向地表迁移,为深部找矿提供了信息。氡及其子体,都是强α辐射体,容易采集和探测,且灵明度很高,累积测量方法多样。有α聚焦器法和活性炭吸附器测氡方法等。

图5.10 探坑埋深示意图

α聚焦器又称α卡,有自α卡方法和静电α卡方法,20世纪70年代由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提出,α卡片材料可以是金属片或塑料片,一般取3.8cm×4.5cm大小。用α卡片采集土壤中氡及其子体的方法,是将采样卡片埋于土壤空间中,如图5.10所示。采样时间一般为3h(也有用10h以上)。取出后用α测量仪器测量α射线计数率,并换算出土壤氡浓度。

活性炭微细孔隙丰富,比表面积大,是氡的强吸附剂,且在很大吸附氡量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用作氡采集器寻找铀矿,20世纪60年代始于瑞典,70年代在我国应用。

取直径3cm塑料瓶,装活性炭4~5cm高(上置干燥剂去湿影响),装入塑料杯埋入土壤,与图5.10相似。一般采样4~7天,使氡与子体达到平衡。吸附氡样品的活性炭,用γ能谱仪或γ总量测量仪进行测量,计算氡的浓度。

测氡不仅在找矿中有用,而且在构造研究、地震预测、地质灾害探测等方面,也是重要方法。大量实测资料证明,对于一定规模的断层,通过氡气体测量,可以准确寻找出隐伏断层位置。但氡浓度的异常幅度,剖面形状常受断层规模、断层破碎带宽度,充填物以及覆盖层厚度,孔隙度以及地貌、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观其趋势,可以得到一定信息。如断层近乎垂直,断层破碎带较开放,盖层不厚,氡等气体形成单峰高值。对于倾斜断层,则氡异常随土壤盖层厚度增大而展宽。

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一条巨型活动断裂带,在江苏省宿迁—泗洪段,进行氡气测量,使用瞬时测氡方法,在横跨断裂带的110km,点距由4m加密到2m。如图5.11所示为泗洪县泗宿剖面的测量结果。断层位置与氡异常峰一致。

图5.11 郯庐断裂泗洪段氡测量剖面

5.3.2 环境(大气)氡测量

氡在大气中随大气一起运动,成为大气活动的示踪,逐渐用于气象研究和大气沉积物研究。氡也是人类健康危害最主要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1)环境辐射的来源

(1)平均辐射剂量及其来源。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后,引起核技术竞争,至1992年共有1950次核试验,其中大气爆炸520次。使人们感到大气空间“死神降临”,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声日益高涨,于是1955年联合国成立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针对放射性可能造成人类健康危害进行定量评价。

1993年研究公布了全球公众每年每人受到各类辐射照射的平均有效剂量:宇宙射线产生0.39mSv/a,土壤岩石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铀、钍、钾等放出的γ射线产生0.46mSv/a,X射线医疗检查人均0.6mSv/a,核爆炸核动力事故以及各类放射源合计产生0.6mSv/a,人体含有天然核素(40K、14C等)产生0.23mSv/a,空气中氡及其衰变子体,对人体产生的有效剂量为1.3mSv/a。以上总计为3.58mSv/a。天然放射性核素占2.38mSv/a,占总计剂量的66%。在天然放射性辐射中氡及其子体占55%。而且氡存在于空气中由呼吸道进入体内,比较集中沉积在肺部,已成为公认的肺癌的致病因素之一,是当前环境辐射研究的重点。

(2)大气氡的来源。像其他大气成分一样,主要来自大陆和海洋

地壳中铀含量平均在2g/t左右,估计地壳中铀的总量为4×109t,陆地平均铀含量2.8×10-6(eU),相应的226Ra为25Bq/kg,如果地面氡析出率平均为16mBq/(m2·s)。则每年进入大气,总计约9.7×1019Bq/a。与其他气体一样,99%都在对流层12km以下。

地球表面的平均浓度为2.9Bq·m3。陆地表面平均浓度为9.8Bq·m3,在1~15Bq·m3变化。海洋表面的平均浓度为0.03Bq·m3,不超过1Bq·m3。我国大陆地区平均为13Bq·m3,最高为广东阳江,平均为16.4Bq·m3。(www.xing528.com)

大气中的氡和其他气体一样,随高度和气象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与湿度、温度、气压都有关系,夏季浓度低,冬季浓度高。

(3)射气系数和析出率。大气中氡不仅与岩性有关,而且与岩石、矿物和土壤的结构、构造有关,松散与孔隙度大的土壤(岩石)氡容易溢出,可以用氡的射气系数和析出率表示。

放射性矿物中镭核衰变产生氡,一部分固结在晶格中,称束缚氡,一部分进入土壤(岩石)孔隙中,可以迁移,称自由氡。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从土壤(岩石)中放出的氡气量(N1)与同一时间内产生的氡气量(N)之比,称为射气系数α=×100(%)。表示孔隙中自由氡所占的比例。这些孔隙中的氡有多少能溢出地面(介质面)进入大气,同样与成分、结构、颗粒度、孔隙度以及湿度、温度等因素有关。用氡析出率(δ)来表示,即单位地面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溢出氡的量。

2)区域环境辐射监测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人身安全,调查地区平均辐射水平和核素种类,评价公众受照射辐射(内、外)水平,评价核设施的安全性以及核设施对公众造成的危害。

除突发核事故外,天然放射性核素是影响公共环境辐射安全的重要放射性源。对人的放射性照射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外照射源主要是宇宙射线和地壳岩石(土壤)中的40K、238U、232Th放出的γ射线。内照射主要是进入人体的氡(222Rn+220Rn)。

天然放射性核素在地壳岩石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对人的危害,区域性很强,许多国家制作了两种背景环境放射性分布图。一种是γ射线剂量率图,一种是氡浓度地质潜势图。为选择居住区以及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1)环境γ辐射测量。地区放射性元素分布,决定于岩石类型,在花岗岩中各种放射性核素含量都比较高(表5.1),这些地区1m高处空气吸收剂量值比较大。人居住的地区大都有土壤覆盖,但土壤结构松散,铀易流失或聚集,一般处于不平衡状态,且氡的析出率较高。空气吸收剂量差别较大。例如:①巴西高γ射线本底区Guarapari镇,土壤中富含独居石,街道1m高空气吸收剂量率为12μGy/h,居民照射年平均剂量6.4mSv,为全球平均水平的6倍,与正常地区相比人群染色体畸变率有所增加;②广东阳江,土壤中铀、镭、钍高于平均水平4~7倍,居民照射年平均剂量2.8mSv,为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单相指标看不出变化,但全因死亡率高于正常水平。

区域环境辐射剂量测量,主要是航空γ能谱测量,辅以汽车γ能谱测量,少数地区采用地面γ测量。航空γ能谱测量方法是区域辐射本底调查、核辐射污染调查和评价的有效方法。用以编制区域γ射线空气吸收剂量率图(单位为Gy/h),换算和编制氡地质潜势图,调查和圈定核事故污染引起的铯(137Cs)等沉淀的污染区域。

(2)环境氡的测量。氡易被吸入体内,成为体内照射的主要天然核素,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在患肺癌死亡的总人数中占8.2%。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19种致癌物质之一。

公众生活环境中的氡,主要来自大地。地表与大气之间存在温度差、压力差和氡浓度差的情况下,氡由土壤中析出进入大气。

人的活动80%时间在室内,而且又是一个相对的密闭空间,氡气容易积累。因此室内氡备受关注。自1956年开始研究室内氡的来源和检测氡的浓度。瑞典铀含量比较高的花岗岩、伟晶岩(铀含量8×106~40×106eU)和明矾页岩(铀含量10×10-6~350×10-6eU)分布广泛,造成大面积高氡浓度住宅,1980年对2万户住宅调查发现其中46%住房氡浓度超过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提出的限值标准200Bq/m3,少数为4000~9000Bq/m3

为了经济建设人文建设的需要,许多国家编制了氡地质潜势图。例如1975年瑞典地质调查局根据航空γ能谱和地面γ能谱测量资料以及地质图资料综合处理,编制1∶5万GEO辐射图,确定氡浓度分布,圈出高氡浓度地区。美国采取相似的做法,以盐湖城地区为试验区,推及全国,进行了详细地质分析和氡浓度调查。结论如下:①前寒武片麻岩风化深,裂隙发育,氡的浓度最高(平均157.2Bq/m3)。这类岩性分布区可能成为环境氡危害区。②第三纪花岗岩与前寒武片麻岩铀含量相似,但氡浓度很低。因为致密而无裂隙,氡不易析出。③第三纪砾岩、砂岩有的地点铀含量较高(5.6×10-6eU),氡浓度较低。二叠纪磷灰岩纯铀含量较高(7.3×10-6eU)。④断裂带上(沃萨奇断层)氡浓度平均14.4pci/L (163Bq/m3),断层以外地区氡浓度很低。

室内氡主要来自地基土壤、建筑材料和室外大气,其次是来自自来水和燃烧天然气等。国家已制订出标准限值。

(3)核事故应急监测。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机构(NEA/OECD)提出的核事件分级三原则,将核事故分成7级。应急监测主要指较大事件。重要的是即时进行航空γ能谱测量,分为早期和中后期测量。

早期测量:测量地面辐射水平和空气中微粒浓度和成分,放射性物质的飘移方向、分布特征。

中期测量:确定地面和空气中污染物的分布。

后期测量:主要是确定参与放射性污染水平和分布范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