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泗洪曹庄出土的脚踏纺车图研究和猜想

泗洪曹庄出土的脚踏纺车图研究和猜想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16江苏泗洪县曹庄出土的东汉画像石中的“脚踏纺车”关于脚踏纺车出现的时间,有的纺织史学家认为脚踏纺车自西汉就已出现,其理由有:①西汉时期踏板斜织机广为使用,促进脚踏纺车的出现。对此有三点疑问:①踏板斜织机的出现并不能说明脚踏纺车的出现就有了技术基础和社会需求。③关于非曲柄脚踏纺车的假设,有待商榷。如果按照持西汉出现脚踏纺车观点学者的假设,操作这类纺车,似乎并不具有实用性。

泗洪曹庄出土的脚踏纺车图研究和猜想

图4-16 江苏泗洪县曹庄出土的东汉画像石中的“脚踏纺车”(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关于脚踏纺车出现的时间,有的纺织史学家认为脚踏纺车自西汉就已出现,其理由有:①西汉时期踏板斜织机广为使用,促进脚踏纺车的出现。②1974年江苏泗洪县曹庄出土的东汉画像石上清晰地刻有一脚踏纺车(图4-16,现藏于南京博物院),在这个纺车架上,还刻有一块一端与绳轮相连,另一端放在车架托孔中的斜木,对比后世脚踏纺车安装位置和方式,斜木无疑是纺车踏板。③东汉时期的脚踏结构没有利用曲柄结构,踏杆一端是被直接安放在绳轮上的一个轮辐孔中。轮辐孔较大,踏杆可在孔中来回抽伸。踏杆另一端则架放在车后的一个托架或凸钉上。纺纱时,纺妇只需一足踏动踏杆,利用绳轮产生的惯性,使其连续不断地旋转[2]。(www.xing528.com)

对此有三点疑问:①踏板斜织机的出现并不能说明脚踏纺车的出现就有了技术基础和社会需求。踏板斜织机的主要机构是杠杆结构,而脚踏纺车的主要机构是脚踏曲柄机构和杠杆机构。从技术进化的角度看,两者并不处在同一条技术进化链条上,两者并没有太多的实质关系。此外,如果说踏板斜织机的发展导致纺纱跟不上织布的要求,社会需求强烈要求纺纱机械的革新,这显然是将自给自足的东方自然经济中的技术情况放在工业革命时期西方现代工场中考虑。自然经济中纺纱、织布都是由一个纺妇完成,用于织造的纱线没有了,她会停下来纺纱的。因为没有细化的社会分工,因而不会有强烈的技术革新的动力,所以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中国即使出现织布效率高于纺纱效率,也不会马上出现纺纱技术的革新,这正是持西汉出现脚踏纺车观点的学者所忽略的地方。②图4-16中的纺车放在几案上,如果是脚踏纺车,纺妇只能坐在更高的坐具上才能纺纱,但东汉末年才有坐具,这样看来西汉似乎也不太可能出现脚踏斜木纺纱的纺车[22]。笔者认为图4-16中的纺车到底是不是脚踏纺车,似乎还不能肯定。③关于非曲柄脚踏纺车的假设,有待商榷。持西汉出现脚踏纺车观点的学者认为最初的脚踏纺车是使用非曲柄装置进行纺纱,但其较明确的图像证据却出现在三部清代的纺织专著中:乾隆时期成书的《木棉谱》、乾嘉时期杨屾(1687~1785年)所著的《豳风广义》、清末卫杰(生卒年不详)所著的《蚕桑萃编》。笔者不得不在这里问疑,最初的脚踏纺车的形制却出现在清代,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明显不符合逻辑。另外,《木棉谱》成书多是以传说汇编,书中有些纺织机械,例如所谓非曲柄脚踏纺车可能是根据传说而记载的,不然在清代上海怎么会没有出现这类纺车的实物呢?毕竟清代离《木棉谱》的作者所处的时代并不远。极有可能《木棉谱》正是这类纺车的始作俑者,深深影响到其后的《豳风广义》《蚕桑萃编》。此外,这种纺车的操作是否可以纺纱?如果按照持西汉出现脚踏纺车观点学者的假设,操作这类纺车,似乎并不具有实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