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获得的内涵及其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推动力

知识获得的内涵及其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推动力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从促进“整体的人”发展的教育学立场来看,知识获得不是某一类单一知识、片面知识的获得,而是指表现出不同形态的、具有不同价值的“全面知识”的获得。(二)知识“获得”的实质是知识的生成知识获得的内涵还必须强调“如何获得”,侧重点在认知的行为方面。而事实上“掌握”还只停留在“知识获得”的较低水平。

知识获得的内涵及其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推动力

教育学的立场来看知识获得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含义:

(一)知识获得是指“全面知识”的获得

知识的多维价值观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目标多维性,由此,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获得不同类型的知识,以实现不同类型知识的价值。知识获得问题受到知识价值问题的导引,因为我们一谈论知识获得,首先总会想到个体要获得什么知识,即侧重点在于“知识”目标。前面我们提到,知识的价值是多维的,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对人的整体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所以,从促进“整体的人”发展的教育学立场来看,知识获得不是某一类单一知识、片面知识的获得,而是指表现出不同形态的、具有不同价值的“全面知识”的获得。

(二)知识“获得”的实质是知识的生成

知识获得的内涵还必须强调“如何获得”,侧重点在认知的行为方面。

1.知识获得不同于知识掌握

知识学习是一个“知识获得”的过程,体现出人如何作用于认知对象、进入知识的视域,知识如何内化为人的素质结构这个过程。“知识获得”不同于“知识掌握”,掌握了知识只是代表人“记住了”“占有了”“会使用”知识,但并不代表人真正获得了知识的内涵,知识对人的心灵、精神成长产生了某种实质性的作用。“知识的获得”意味着精神的参与,意味着知识成为个体精神和人的意义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往我们将‘知识的获得’理解为‘知识的掌握’,因而‘知识的获得’的标准实际上被降格为有关‘掌握’的标准”[2]。而事实上“掌握”还只停留在“知识获得”的较低水平。传统教学就是将知识学习定位在“知识掌握”水平,从而限制了教学的方法,把知识主体与知识分离开来。

2.知识的获得是个体主动生成知识的过程(www.xing528.com)

知识的习得不是机械地接受人类的认识结果,简单地将外在的经验置于学习者的头脑之中,而是一种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生成新的意义。也就是说,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个体调动自己已有经验、信息去主动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由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1)知识结构的改造

知识的获得首先表征的是原有知识结构在接纳、吸收、内化了新的观念、知识后,新知识嵌入知识结构中成为其有机部分,从而使得知识结构得到改造。奥苏泊尔在他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中曾用知识的“同化”理论来研究学习过程的内在机制。奥苏泊尔认为学生习得新的信息、获得新的知识主要取决于认知结构中固有的观念,新的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相互作用,结果是旧的知识得到加工,原有的知识结构也得以扩充、拓展。

(2)知识结构的“意义增值”

除了知识结构的改造,知识生成的另一更高层次还体现在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的意义基础上生成了新的意义,即知识生成所带来的“意义增值”。维特洛克的知识生成模式较好地解释了知识生成的基本过程:一项新的知识首先在感受器上(如视觉、听觉)登录,被注意后进入短时记忆,否则痕迹会消失。短时记忆中的新信息若能及时复述便进入长时记忆,学习者以长时记忆中的已有知识内容为依据,对新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分析,提取、改造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使新旧信息相互作用、彼此接纳和建构。一方面,新信息被赋予具有个体色彩的意义;另一方面,原有经验、知识由于新旧信息的双向作用和建构而得以改造、重组,被注入新的意义,从而使得学习者总体的认知结构获得一种新质[3]。

总之,“知识获得”实质上是一种个体对知识的主动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由于生成了新的意义从而促使学习者自我“生成”“发展”,但凡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过程都要努力促进学生主动去“获得”知识,而不仅是“掌握”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