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历程

国内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始于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发展预制构件和大板预制装配建筑,初试建筑工业化发展之路。工业化发展停滞不前,预制构件及建筑部品在建筑领域几乎消亡。建筑工业化重新崛起,不同工业化结构体系探索发展。经过20多年的实践,1978年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正式提出,建筑工业化以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业化、施工机械化以及墙体材料改革为重点。

国内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始于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0年代至1970年代,尝试发展期。发展预制构件和大板预制装配建筑,初试建筑工业化发展之路。

第二阶段:从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中期,摸索发展时期。推广了一系列新工艺,如大板和升板体系、苏联和南斯拉夫体系、预制装配式框架体系等,对建筑工业化发展起到了有益的推进作用。

第三阶段:1990—2005年,萎缩期。工业化发展停滞不前,预制构件及建筑部品在建筑领域几乎消亡。

第四阶段:2005年至今,推动期。建筑工业化重新崛起,不同工业化结构体系探索发展。多地出台政策,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企业积极参与。(www.xing528.com)

国务院在1956年5月作出的《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建筑工业,必须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工厂化、机械化施工,逐步完成对建筑工业的技术改造,逐步完成向建筑工业化的过渡。”随后即迅速建立起建筑生产工厂化和机械化的初步基础,对完成当时的国家建设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经过20多年的实践,1978年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正式提出,建筑工业化以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业化、施工机械化以及墙体材料改革为重点。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一直沿用建筑工业的提法,建筑工业化作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成为我国建筑业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但令人遗憾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筑工业化的概念销声匿迹,建筑工业化的进程随之中断,没能伴随改革开放和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大发展,特别是建筑业大发展时期,建筑工业化与我国失之交臂,取而代之的是所谓住宅产业化,其着力点是设计标准化、施工大机械化以及要求墙体材料改革适应住宅产业化的要求。

纵观20世纪我国推行建筑工业化的得失与成败,过分强调标准化设计,导致建筑设计千篇一律;过分强调施工机械化,忽视节点标准化、构配件产品化、施工精细化,特别是装配工业化,导致大量房屋漏水、漏风、不隔音、房屋建造尺寸偏差大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脱离当时中国的物质条件、技术条件和工业基础,导致大量粗制滥造,影响房屋质量,最终导致中国早期的建筑工业化以失败告一段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