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隆德县农村厕所建设探索与实践

隆德县农村厕所建设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基本情况近年来,隆德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宁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总体部署,创新制定“四种”模式,着力推动农村厕所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维市场化、监督社会化、实现农村改厕全覆盖目标,2020年,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截至2021年,隆德县共改造农村户厕8 422座。图5-3四种样板图图5-4隆德县改厕全程监管流程图

隆德县农村厕所建设探索与实践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隆德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宁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总体部署,创新制定“四种”模式,着力推动农村厕所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维市场化、监督社会化、实现农村改厕全覆盖目标,2020年,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截至2021年,隆德县共改造农村户厕8 422座。建成乡村公共厕所72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8%,是全区三类县中普及率最高的,群众如厕难的问题明显好转。

(二)模式内容

该县改厕主推模式为节水防冻型塑料三格式化粪池户厕模式,其次是钢筋混凝土三格式化粪池户厕模式,再次是小管网集中收集式户厕模式,第四是入城市管网的户厕模式。农户水冲式厕所产生的粪污经三格式化粪池腐熟沉淀后,由专门的运维公司通过吸粪车对粪污进行转运,就近经污水处理站或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无害化处理,也可以自行抽取浇灌田地,达到粪污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管网式收集系统收集后由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无害化处理后达标排放。

(三)技术特点

该模式粪污通过水冲式户厕+三格式化粪池沉淀腐熟+转运后无害化处理(或就近农田利用)+管网收集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四)主要措施

一是因户施策,四种模式指导改厕。充分尊重农户意愿,每个项目村根据居住情况、地理地形条件、供排水管网,农户院落布局、农户个体诉求等具体因素,制订村级改厕细化方案,确定了四种具体建设模式。

①室内一体式,配套浴霸玻璃钢沐浴设施的成品一体式卫生间;②室内隔断式,在室内采用铝合金、PVC等材料搭建隔断式卫生间;③室外独立式,在室外建设砖木、砖混结构的独立卫生间;④室内外联通式,通过打通卧室外墙建设卫生间,实现内外联通。以上四种改厕模式给农户提供了个性化选择机会,最大限度满足了农户不同需求,确保了改厕群众满意度和使用率。(www.xing528.com)

二是示范带动,激发农户改厕热情。将农村改厕与美丽乡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阳光沐浴等项目紧密结合,高标准规划,多渠道支持,增合力、抓典型、强示范,打造凤岭乡李士村室内一体式、观庄乡前庄村室外独立式、联财镇赵楼村室内隔断式、杨河乡红旗村室内外联通式等36个改厕示范村。组织乡村干部、农户到示范村现场观摩,亲身体验、座谈交流,使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改厕带来的好处,彻底消除顾虑,积极参与、主动配合改厕工作。充分利用新时代农民文化墙、微信平台等载体,广泛宣讲改厕工作方式方法、效益效果,促进广大发户转变观念,摒弃不良卫生习惯。

三是分类推进,同步实施粪污治理。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污治理与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或接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对距县城较近的9个村庄816户,通过铺设污水管网将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在县污水处理厂处理。建成10个乡级污水处理站,将20个村7 122户生活污水接入乡级污水处理站。建成5个村级污水处理站,将1 579户生活污水接入村级污水处理站。在13个村3 571户铺设排污管网,配建大型化粪池,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对居住分散的57个村6 779户,建设单独的三格化粪池,定期清运。

四是严格监管,确保改厕工程质量。严格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图纸、统一价格、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五统一”原则和统筹规划到位、资金筹措到位、人员培训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的“五到位”要求,推进改厕工作落实。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和安全责任制,乡镇建立改造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农业农村、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施工现场质量巡查和监督指导机制,分村聘请监理公司,对工程技术、质量、建设资料等全程监理,严格出具监理日报和月报;施工企业对改造工程承担保修和返修责任,其中,对已往不合格的2 000多个厕所进行重建。工程竣工后随即验收,兑现补贴资金,确保工程质量达标,实现“建一座、成一座,农户满意一座”。

图5-3 四种样板图

图5-4 隆德县改厕全程监管流程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