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园林假山工程施工的局限性及解决方案

园林假山工程施工的局限性及解决方案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叠山石材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古典园林假山由天然石材集零为整,堆叠而成。由于开采、运输以及起重、叠筑等技术条件的限制,叠山石材一般石块较小。同时由于受施工技术的限制,假山体量较小,难以表现自然地貌的磅礴壮阔,在景观创作上有相当大的局限性。造园思想的局限性。明清以来的叠山,重视山体局部景观的创造。虽然叠山有定法而无定式,然而在局部山景的创造上形成了程式化的局面。

园林假山工程施工的局限性及解决方案

(1)由叠山石材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古典园林假山由天然石材集零为整,堆叠而成。由于开采、运输以及起重、叠筑等技术条件的限制,叠山石材一般石块较小。而假山的堆叠要求浑然一体,不但要作形态上的考虑,而且要作细致的石材纹理上的拼接,巧妙安排,因此对叠石工匠艺术修养有较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受施工技术的限制,假山体量较小,难以表现自然地貌的磅礴壮阔,在景观创作上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而且由于天然石材笨重,在使用空间上也受到限制。

山石,经天地造化,具有自然的形态、色彩、纹理、质感,蕴含着自然界的生命力。在人们的审美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可使游赏者产生各种美的意境联想。人们在欣赏山石美、假山美的同时,往往看不到采用天然石造成的弊端。天然石笨重,施工困难,运输费用高,历史上的“败家石”以及劳民伤财的“花石纲”就是众所周知之例。而且开采天然石材,必然破坏自然资源,建设一地之美景,往往要破坏另一地或另外很多地区的自然景观。然而在古代,限于材料、技术条件,也只能如此。太湖石的原产地洞庭西山消夏湾,就已是石源枯竭。

(2)造园思想的局限性。传统的文人园林强调“超然避世”,追求逍遥自得的思想情趣,过多地追求幽静、闲散、逃遁、消极的效果。连皇家园林的某些景点也标榜“淡泊宁静”。假山的风格协调统一于山水园的整体风格,其布局及造型多为幽静、闲适、古雅、淡泊的山水隐居的内容服务。这种审美心理已不能满足现代的多层次的审美需求。(www.xing528.com)

(3)程式化的倾向。明清以来的叠山,重视山体局部景观的创造。虽然叠山有定法而无定式,然而在局部山景的创造上(如崖、洞、涧、谷、崖下山道等)形成了程式化的局面。叠石原是出于模仿自然景观,但在不断的创作过程中,逐步发展为抽象的形式美的经营。

在古典园林假山的修复中,研究古人之画以及古典假山,遵画理、循画幅,对于复原假山昔日之风貌是可取的,但在新的假山创作中,应该明确创作的源泉是自然山水。对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不断深入地认识、概括、应用,将为假山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