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行星带中的奇闻异事:适合初学者的时空小知识

小行星带中的奇闻异事:适合初学者的时空小知识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的科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的时候,这些无数个小物块应当聚集成一颗大行星,但由于没有一个较大的物块产生足够的引力,所以使应该变成一个大行星的物块仍然是一些半成品。小行星带的发现还有许多的传奇故事。在各大行星的大小和公转轨道半径都已测定,并没有发现有小行星带时,德国的一个中学数学教师叫提丢斯,他在研究这些行星的数字时,找到一组数列:0,3,6,12,24,48。

小行星带中的奇闻异事:适合初学者的时空小知识

木星和火星之间,还有个小行星带,这里充满着无数个大小不同的小行星、陨石和小石块,估计总数在50万颗以上,其中目前正式编号的已达8000多颗,其直径在几千米到几千千米之间不等,有的像一个小岛,有的像一个高尔夫球,大多由石块、铁块和冰块组成,它们数量虽多但总质量还不到地球质量的万分之四,它们在火木之间像排列在传送带上的物体,鱼贯而入、奔腾不息地在自己的位置上跟着一起围绕太阳旋转。按照引力定律计算,这个位置上不应当是一些小物块,而应当是一个大行星,为什么会这样呢?有的科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的时候,这些无数个小物块应当聚集成一颗大行星,但由于没有一个较大的物块产生足够的引力,所以使应该变成一个大行星的物块仍然是一些半成品。也有人认为,或许这个地方曾经已经形成了大行星,后来可能遇到过别的物块的碰撞产生了爆炸,又把它炸散了。但到底如何,目前还无法确定。

小行星带的发现还有许多的传奇故事。在各大行星的大小和公转轨道半径都已测定,并没有发现有小行星带时(因为这些物块很小,又不发光,很难看得见),德国的一个中学数学教师叫提丢斯,他在研究这些行星的数字时,找到一组数列:0,3,6,12,24,48。然后把这些数字加上4,再除以10,最后得到一组数据:0.4;0.7;1.0;1.6;2.8;5.2。提丢斯以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定为一个天文单位,按照这组数据算出来以后,已发现的所有行星离太阳的距离都与这组数据吻合得很好,但就是在2.8这个位置上有个空缺,因为当时还没有找到这些小行星的踪迹,所以人们感到疑惑不解,但从那时开始,人们也就开始了寻找2.8位置处行星的工作。首先是英国天文学家赫歇耳于1781年发现了天王星,也符合提丢斯的轨道定律,测定为19.2个天文单位,计算值为(192+4)/10=19.6,虽然稍有误差,但也在允许范围之内。特别是在以后,法国天文学家布瓦尔在研究提丢斯的公式时,用笔算出了在天王星以外肯定还有一颗大行星。在1821年,人们终于在布瓦尔计算出的轨道上找到了这颗星,后来称为“海王星”,这是人类从理论出发,经过计算预测出来的一颗星。至于在2.8个天文单位的地方,人们根据提丢斯数列,相信肯定有行星存在,终于在1801年元旦之夜,被意大利天文爱好者皮亚齐找到了第一颗,被命名为“谷神星”,后来又逐渐找到好几颗,分别被叫作“智神星”“灶神星”等。(www.xing528.com)

世界上有两个伟大的师范生,一是毛泽东(师范毕业),他领导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震惊了全世界;二是爱因斯坦(他当过私塾教师),他发明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为人类认识宇宙作出了辉煌的贡献。提□斯是个中学教师,很小的人物,却也可以为科学作出重要的贡献,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但他是怎么找到这个数列的、找的目的是什么,至今是个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