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邙山之战:唐军利用地势巧布阵,获得胜利

北邙山之战:唐军利用地势巧布阵,获得胜利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洛阳之北,有北邙山,乃洛阳门户。上元二年二月二十三日,两军列阵于北邙山,进行决战。由北邙山山下往南全是平坦土地,站在高处远眺,视野极佳。李光弼当即下了望车,遣使去找仆固怀恩,严令其必须重新依托北邙山山险布阵。唐军一支列阵在北邙山山脚之下,依托山险列阵,另有一支大军在平原上列阵,位于山脚唐军左侧。山脚下的唐军步兵首先开动,由北邙山间的一条通道向黄河南岸撤去。

北邙山之战:唐军利用地势巧布阵,获得胜利

上元二年(761)二月,战局处于僵持状态。在河阳一线,史思明无法取得突破。去年十一月,李光弼苦战一百多天,攻下怀州,活捉安太清,却无法在全线发动反攻。战局的僵持,让李亨大为不满,督促李光弼迅速克服洛阳,早日结束战事。

皇帝的心思,在前线的宦官鱼朝恩自然明了,他也希望能早日收复东京,立下战功。邺城之败后,他将罪责推到郭子仪身上,凭借着皇帝的信任,继续在前方担任陕州观军容使。鱼朝恩多次催促李光弼出兵,收复洛阳,但李光弼一直推脱,称敌军锋芒正锐,不可轻进。最近几日,不断有谍报传来,称史思明军中人心浮动,因将士多为燕人,久战思归,上下离心。

多处传来的消息让鱼朝恩相信,战机已到,战功在前。鱼朝恩自认为知兵,但还是特意找了大将仆固怀恩征求意见。仆固怀恩本是郭子仪手下的大将,与李光弼一向不和。见鱼朝恩来询问,仆固怀恩自然顺着他的意思,认为可以出战。鱼朝恩立即将战机已到的消息送到长安,李亨看了心中大急,不断派遣中使催促李光弼用兵。

在持续不断的催促下,李光弼无奈,令郑陈节度使李抱玉留守河阳,自己与仆固怀恩一起出兵,会合鱼朝恩及神策节度使卫伯玉,由北面攻打洛阳。

洛阳之北,有北邙山,乃洛阳门户。“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唯闻松柏声。”北邙山东西横亘数百里,位于黄河南岸,背山面河,地势开阔,被视为上好的风水宝地,帝王名臣,多葬于此。古来此地多战事,乃是多少英雄伤心地,宇文泰高欢在此争雄,李密王世充于此决战,山上多白骨,随处见坟茔。

上元二年二月二十三日,两军列阵于北邙山,进行决战。李光弼领了本部人马在山下布阵,依托山险,占据地利,以抵御史思明精锐铁骑的冲击。由北邙山山下往南全是平坦土地,站在高处远眺,视野极佳。此时已是初春,空气澄澈干燥,李光弼布阵完毕,上了望车,眺望仆固怀恩所布之阵,不由心中大骇。李光弼当即下了望车,遣使去找仆固怀恩,严令其必须重新依托北邙山山险布阵。

听着来使所传李光弼的严令:“依山险列阵,可进可退。在平原布阵,一战不利,则全军尽没。”仆固怀恩想起当日河阳大战之时,李光弼遣人来取自己父子头颅,不由心中大愤,对来使怒道:“临战不思胜先虑败,非大将所为。此番临敌布阵,乃我之权责,不劳司空操心,请速回。”使者见仆固怀恩不听命令,只好回去禀报李光弼。李光弼心中大怒,恨不得立刻派人去斩杀仆固怀恩,可想起马上就要开战,也是无可奈何,只得继续排兵布阵。

史思明今日尽出洛阳城中兵马,出城决战。远远看到唐军今日阵形,史思明不由仰天大笑。唐军一支列阵在北邙山山脚之下,依托山险列阵,另有一支大军在平原上列阵,位于山脚唐军左侧。两军之间,相隔有千余步,明显是各自为政,此种阵形,若是分兵去攻,倒有些麻烦,若是只攻一路,另一路难以来援,必是稳操胜券。

黄河南岸,春意尚浅,残存的冬寒借着冷风从北杀来,吹动了旌旗,吹寒了人心。隆隆的战鼓敲起,响彻北邙山,惊起林间走兽,千百年来的坟茔冷漠地看着一场新的血战。史思明将所有骑兵集中列阵,斜布在唐军两阵缺口之间,警戒山脚下的唐军。

史思明将所有步卒结阵,指向平原上的唐军。他的目标是,先击溃平原上仆固怀恩部唐军,再打击山脚李光弼部唐军。若是开战后,山脚下李光弼唐军来援,则以大规模骑兵冲击。在平原之上,骑兵的威力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东方的地平线已经大白,红日光芒四散,驱去寒意,兵威之盛,弥山遍野,不见涯际,整齐严密,肃然无声。盔甲煊赫,士卒奋勇,旌旗辉耀,掩映山川。平原上列阵的唐军人人紧张,吐着白气,凝视着由南面而来的敌阵。南面敌军之中,大批身披玄甲、带着铁面具、手执长枪的甲士列成方阵攻来。长枪方阵多被用来防守,今日史思明却以八百勇士手持长枪开路,真是大开大合的手笔。

百步之外,持枪勇士射来的轻箭不断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声,只是伤害有限。到了百步之内,唐军换了重箭抛射,有人被射中要害倒地。可长枪方阵丝毫不受阻碍,平稳有力地向前推进。长枪阵后,则是密集的陌刀阵,只待长枪阵将唐军阵形破开就冲入大杀四方

唐军各自为战,虽有骑兵,但分散于各阵之侧,面对史思明黑压压密集陈列的万余骑兵大阵威慑,竟然不敢出动。长枪大阵渐渐冲近,至十余步时,最前排的长枪被放平,后一排长枪从前排缝隙中伸出,形成密集枪林。在大阵前抛射的唐军弓箭手们纷纷向两翼退去,让唐军长枪兵列于最前,与敌军长枪进行刺杀。

长枪互相对刺后,唐军才发现,敌军长枪比唐军长枪要长出二尺。为了今日之战,史思明特意将长枪枪杆加长至一丈。就是这二尺的长度差异,让唐军在一个照面就被刺翻大片,而敌军则少受刺杀打击。敌军长矛如林,迅速穿刺,不断收割人命,敌军步步向前推进。(www.xing528.com)

唐军长枪兵吃了大亏,一些人将长枪猛地掷出,转而抽出身上的短刀,弯腰避开长枪之林,想从地面钻入敌军阵中搏杀。可长枪大阵只要向下猛压枪杆,锋利的枪头就刺穿地面穿行的士兵。

随着前列之人在长枪刺杀下不断倒地,唐军前列被打开了缺口。仆固怀恩再也忍耐不住,下令唐军两翼的骑兵迅速出动,直扑敌军长枪兵后阵。敌军长枪大阵后的陌刀兵身披轻甲行动便捷,见骑兵扑来,迅速从长枪阵两侧绕出,护住侧翼。陌刀兵在近战中威力强悍,刀光森冷,上下翻飞,硬生生扛住扑来的唐军骑兵。

朔方兵虽是劲旅,却节节后退,望车之上的李光弼脸色铁青。此时平原上唐军已呈败象,自己若是领兵救援,必被敌军蓄势待发的万余骑兵冲击。若是不去救援,则敌军将平原唐军击败后,会合骑兵,共同来攻,也是败局。此战无论如何都是败局,败就败在唐军各自为战。

李光弼决定,全军向着黄河边撤退,保存战力。山脚下的唐军步兵首先开动,由北邙山间的一条通道向黄河南岸撤去。早先分散的骑兵合在一起,准备应对敌军骑兵来袭。仆固怀恩在阵中持了长柯斧正与敌军苦战,突然听到山脚下传来的鸣金之声,心中顿时明白李光弼已开始撤退。

仆固怀恩大怒,可此时已无法再战,他当即传令,全军后撤。等待多时的敌军骑兵在史思明的号令之下全线出击,扑向各支后撤的敌军。唐军已无战意,各自丢弃盔甲、兵器,向着山间通道逃去。山间通道狭隘,人马拥挤,无法撤退的人便向北邙山四散奔逃。

正在黄河岸边指挥军队前进,准备及时加入战场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的鱼朝恩、卫伯玉,突然看到大股唐军从山谷之中蜂拥而出,向着黄河岸边扑来,不由呆住。卫伯玉反应快,知道大军已败,当即护卫着鱼朝恩领了手下的神策军从浮桥上奔逃过河。为了此战,李光弼事先用船只搭建了多座浮桥,溃兵方才有路可遁,未如哥舒翰当年在黄河岸边一般狼狈。

此战官兵大败,战死虽不过千余人,可溃逃之中,彼此践踏而死者却远超此数。混乱之中,军资器械全数丢弃。当日战败之后,李光弼、仆固怀恩渡过黄河,走保闻喜,鱼朝恩、卫伯玉逃回陕郡。得到败讯之后,李抱玉放弃河阳重地遁走,河阳、怀州等地先后被史思明攻占。唐军溃败的消息传到长安,李亨只得抽调各地兵马,增援陕郡卫伯玉、鱼朝恩,在此据险扼守。

史思明击破李光弼,欲乘胜西入潼关,直攻长安。他命长子史朝义领兵为前锋,自北攻袭陕郡,史思明自南领大军继之。三月初九日,史朝义兵至礓子岭(今河南三门峡陕州东南),遭到唐军卫伯玉袭击,大败而逃。此后史朝义数次进兵,均被唐军击溃,遂暂缓攻势。

史思明战败后,领兵退屯永宁县,召集各军将领会商,同时设宴加以犒劳。史朝义在前方未曾攻下陕郡,心中忐忑,硬着头皮领了手下将领赶来。他此年三十余岁,素以宽厚闻名,在军中很有人缘,手下将领骆悦、蔡文景等人都是沙场骁将。

史思明在永宁县衙内招待各军将领,杀马烹羊,陈设美酒,虽一时未曾拿下潼关,可在各处战场均占据主动,若是再下长安,说不定李唐就此灭亡,大燕真正立国。故他今日脸上也有笑容,举杯频频劝饮。将一口羊肉吞下,史思明朗声道:“世人常说史思明无敌,可只要遇到李光弼,则不堪一战。邙山之后,诸卿以为如何?”众将闻声,齐齐大笑。史思明笑道:“这李光弼此番见机快,逃过黄河,若是晚些走,我万余铁骑出动,定是要斩下他头颅。”

众将又纷纷恭维,齐说下次定然要斩了李光弼。就在众人兴致高昂时,史思明突然脸一沉,怒道:“赖诸卿出力才有今日局面,可史朝义屡战屡溃,误我军情,使我不得提兵直入长安,今日当杀之。”史朝义正举杯在手,顿时大骇,手中金杯当啷落地。两名甲士上来将他按住,就要拖出去行刑。

众将见了,哪会让史思明真杀了史朝义,纷纷出席,叩首为史朝义求情。史思明这才举手,缓缓道:“暂且饶你一命,日后作战,若再不出力,定斩不饶。”史朝义被吓得裤裆已湿,当即跪下叩谢,再入座之后,饮酒却如饮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