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蓟县工业的快速发展及不平衡期

蓟县工业的快速发展及不平衡期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6年,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蓟县工业的发展。调整后工业发展较快,总产值达到149.7万元,实现利润9.9万元。1958年2月,蓟县地方工业局成立。这些产品的出现,标志着蓟县工业已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能力。1960年10月10日,县菌肥厂、钾肥厂、火药厂合并到蓟县地方工业局。“大跃进”时期的工业虽然有所发展,但很不平衡。

蓟县工业的快速发展及不平衡期

1956年,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蓟县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社(组)达到34个,完成工业总产值29.3万元,产品、产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在唐山地区被评为先进单位。

1957年,对生产社(组)做了归口调整。将服务行业,如染业、理发自行车修理业、钟表修理业、照像、缝纫加工业由手工业联合社划归县供销社领导。调整后工业发展较快,总产值达到149.7万元,实现利润9.9万元。

1958年2月,蓟县地方工业局成立。在上仓酒厂等原有企业的基础上,全县先后建立火药厂、炼铁厂、黄花山金矿、夏各庄大理石矿、太平庄钨矿、前干涧锰矿。同年,邦均铁业社(拖车厂)研制出火药导火索;下仓铁业社(脱粒机厂)试制出了蓟县第一台畜拉水稻插秧机;县农业机械修配制造厂(农机厂)生产出蓟县最早的4.5千瓦电动机、4寸离心泵、简易锥形脱粒机、滚动轴承。这些产品的出现,标志着蓟县工业已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能力。1960年10月10日,县菌肥厂、钾肥厂、火药厂合并到蓟县地方工业局。(www.xing528.com)

大跃进”时期的工业虽然有所发展,但很不平衡。国民经济调整以后,对一些盲目上马但不具备生产条件、经济效益低、连年亏损的企业和行业,进行了适当调整。

1963年3月15日,召开蓟县工业系统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第二届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会议强调,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要增加产量,扩大品种,厉行节约,降低成本,全面实现多快好省。企业在经营管理上,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产品质量标准,改变了“大跃进”期间管理混乱状况。马伸桥铁木社生产的镰刀在天津地区质量评比中名列第一。同时,根据农业发展形势,他们还试制成功了小型马拉园田平地机、雁翅园田培埂犁、锨式氨水注射器及简易红薯切片机等,农业生产开始向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