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布达拉美:红山上的精美雕刻

布达拉美:红山上的精美雕刻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她的纯自然,她的纯粗糙,她的纯随意,正好排比衬托出布达拉的匠心独具,精雕细刻,严密工整。坐落在红山上的布达拉,就是这个红山座基上的精美雕刻。布达拉的建筑是一个整体的建筑群,由众多的智慧在众多的时间段垒砌而成。布达拉之美,是复杂的美,她是建筑与山石巧妙地搭配相互依存的美。布达拉宫的美首先是端庄的美:她整体比例适中,大小、高低、宽厚如此的恰如其分,真是不可思议的美。

布达拉美:红山上的精美雕刻

1971年元月,我初次进藏,到拉萨第一眼就看到了布达拉,她的美丽使我惊叹。

布达拉的建筑底座叫红山,她是低洼地中冒出的一块巨型山石,恰如其分的一个雕塑品的底座儿,而且是整体的花岗岩,不是土堆,不是乱石,是一块比例匀称、高低适当、有棱有角、世界上独有的山。说她是底座,是因为她与建筑物天造地设地融成了一体,成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不只为其上的建筑争色,而且我们甚至会觉得没有红山,没有这个天赐的造物红山,布达拉就会大大逊色。红山,成了国画中的“留白”,青铜中的“锈蚀”,木雕中的“纹理”,是泥塑中还未细化的“捏痕”。她的纯自然,她的纯粗糙,她的纯随意,正好排比衬托出布达拉的匠心独具,精雕细刻,严密工整。红山的巨石彩绘,红山的杂草野花,红山的绿树枯藤,她是那样的有理、有节、有制的恰当与完美。

坐落在红山上的布达拉,就是这个红山座基上的精美雕刻。这个雕刻,仅从外形上看她已具备了各种美学要素。她的主要材料是木石,是由当地工匠用花岗岩石块砌成。她上小下大,有着微妙的倾斜角度,这在审美学上构成了稳定、庄严和崇高感,比起埃及沙漠金字塔的沉重与刻板,比起欧洲哥特式诸神殿,布达拉多了许多坚实、敦厚和森严。她不喧哗,不峥嵘,不尖利,更不累赘。石质的长方形石条,全部是粗线条,只有粗加工的石头才具石头的外形和内质,给人们石的各种感觉全保留着。因年长日久的白粉涂染,厚厚的泥灰更像埋藏在地下多年出土的古玉,蚀痕浸迹更是锦上添花。

布达拉的建筑是一个整体的建筑群,由众多的智慧在众多的时间段垒砌而成。在这个建筑群中,每一个布局都很完美,是恰当的完美。墙体从地面朝上顺山势拔地而起,直上云端,势不可挡,有足够的力度之美。这样造势中,更有节奏,有疏密,有停顿与流淌。这种体积大块面中的细部十分讲究,又很入微,每一块石头间镶嵌着的小石子,真像一位顽童用笔画出的不规则图案,印证布达拉年少时的天真与本真。本来是很呆板的石缝变成了织锦般的装饰图案,像女人缝衣时的针脚,平板的大布块料,有了顺势延形而走的针脚,本身就是最好的审美,这是石块之间的缝制美、粘合美。由石块成墙,墙上开窗修门更是一绝。窗户本来是一个能够透光通气的洞就是了,藏民族的巨匠们竟赋予它最神奇的外形,首先它不是方形或长方形,而是长方梯形,下大上小,微妙的角度,正合适。窗户上方的防雨护檐从平墙突出,有横的梁,竖的椽,有平的板,又是一个疏密有度的天造之物。窗户五分之一处的下方是简,五分之一处上方是密,简是十分的简,繁是十分的繁,是那么的具有使用功能,又是那样的美观。再配上白布窗帷,不但强烈的光线暗了下去,静穆的木石立刻浮动了起来,动静之美;还有叮当作响的风铃,悦耳之美。在坚实的大墙上,有灵性的窗洞,在灵性的洞上方,突出繁密的遮阳窗檐,窗檐上吊着一圈白布窗帘,建筑、光线、声音都是那样的合情合理,又恰到好处,美不胜收。这还没有罢休,向上,便是布达拉的头部,就像一群康巴汉子,英俊得令人称奇,又是一个神来之笔。椽头的小方块,密集排列在一根长线般的木档上,木档上是最具喇嘛教色彩的朱红色山棘条铡齐整后的骑马墙,秘,大秘!多么像人工用彩笔画过般的好看!而永不掉色在这般严整密齐的结实墙体上,镶嵌着铜质镀金法器图案,深沉的底色,耀眼的金光,又是最强烈的对比,形的对比,色的对比,质的对比,这种对比在数百年后的当代摄影中习惯使用,娇嫩的固体与粗糙的石头合为一幅人体照一样。这种美是智慧的、极端的,是震撼人心灵的美。(www.xing528.com)

布达拉的金顶在数十公里之外就已金光灿灿,光照山川。更在佛教徒的心里亮敞明白,宗教的建筑在全世界都属极品,即使我们减少它的宗教价值,只就美学价值也是绝世无双的。

布达拉之美,是复杂的美,她是建筑与山石巧妙地搭配相互依存的美。东西两边山岩外露,山岩的不规整映衬出建筑的规整,中间的山脊被包裹在建筑的墙体之内,显得建筑高耸,是山在建筑之内而不在山之上。建筑的高耸和坚挺,窗户的位置疏密有数,局部结构的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楼顶部位的争斗拱抱和平缓急速,装饰质地、色度的多样又奇特,又和谐统一,又各领风骚,真是堪称建筑奇观。

整个布达拉宫就像一座盘腿打坐的佛,十分的巨大宏伟,气势不凡,佛目四射眺看着拉萨城区生活的万民僧众。布达拉宫的美首先是端庄的美:她整体比例适中,大小、高低、宽厚如此的恰如其分,真是不可思议的美。第二她是宏伟的美:在一块巨型盆地中央,突兀一座巨型宫殿拔地而起,在气势上已把所有的人征服了,使人感到天国何等威严、高耸,能进入是多么的不易。第三为结体美:布达拉宫的建筑结体尤其特殊,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的衔接是如此合拍、适当,不多余,可见建筑师的天分之高非一般人可比。块与块、面与面竟像一个整体的建筑,不死不板,错落有致,竟使如此庞大的建筑不呆板,真乃一绝也。布达拉宫还有一美就是色彩美。在一般情形下,西藏建筑为繁密型,色彩如唐卡画,五光十色,散乱纷呈。但布达拉宫的美却是超大块色相的对比,白为主,红为辅,还有土黄与黑色,既鲜亮,又沉稳,大方热烈,但不妖艳,这也是藏族巨匠们的又一绝。布达拉宫的美是一个标准,是一个典范,是后人无法模仿与企及的高度;是现实,又是神话,更是中华民族建筑史上的传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