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各种精美上衣的泛称

各种精美上衣的泛称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衣,一般说是袍和襦、衫、袄、背子与半袖等上衣的统称。宝衣,是珠翠装饰的、贵重的锦绣衣服的代称。霞衣,是古诗文常用的字眼,泛指美好如彩霞的衣衫。楚衣,也就是楚宫衣,楚国衣,曾引领全国服装的时尚。宫衣,指宫女之衣,宫廷衣装是人们仿照的对象,后来宫衣也成为美丽衣服的泛称。衩衣,是两侧开衩的上衣。裘衣,或单称裘,古诗文里称皮裘、羽织裘制作的衣。各种美好的上衣种类繁多,分类而述,缤纷夺目。

各种精美上衣的泛称

衣,一般说是袍和襦、衫、袄、背子与半袖等上衣的统称。商周时衣已很美丽,贵妇礼服有王后六衣,有纯衣(丝衣)、宵衣(绡衣)等,都属于礼服。随后女子的衣发展得多种多样,和裙、腰带等相配,斑斓多彩,直接体现美善的心灵,开启超脱尘俗的境界,并深深感染着人们。

一袭衣衫,凝聚无限情绪。唐代女郎崔徽,为了和爱人相会,解下罗衣贿赂门吏;宋代秦观《词笑令》词咏道:“翡翠,好容止。谁使庸奴轻点缀。裴郎一见心如醉,笑里偷传深意。罗衣中夜与门吏,暗结城西幽会。”衣上洒着爱人的相思泪点,五代李珣《南乡子》道:“愁坐算程千万里,频跤。等闲经岁两心违。听鹊凭龟无定处,不知。泪痕留在画罗衣。”

宝衣,是珠翠装饰的、贵重的锦绣衣服的代称。如唐代杜甫即事》诗:“秋思抛云髻,腰支(肢)胜宝衣。”牛希济《临江仙》词:“素洛春光潋滟平,千重媚脸初生。凌波罗袜势轻轻。烟笼日照,珠翠半分明。风引宝衣疑欲舞,鸾回凤翥堪惊。也知心许恐无成。陈王辞赋,千载有声名。”风拂动珠翠衣服,使得女郎宛如鸾凤起舞一般。

华衣,如《列仙传》里的翠羽华衣、羽华衣等,是华丽、高华之衣。还有玉衣,除了指贵族用的葬衣之外,还指如玉般雅洁之衣,古诗也常咏及。李贺《贝宫夫人》诗有“秋肌稍觉玉衣寒”之句。还有丽衣、丽服、盛服、冶服等词都属此类赞词。

霞衣,是古诗文常用的字眼,泛指美好如彩霞的衣衫。五代欧阳炯《南乡子》词写年轻的女子,花钿和金耳坠、窄霞衣衬托如雪肤色与莲瓣般的花颜:“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耳坠金环穿瑟瑟,霞衣窄,笑倚江头招远客。”

苏轼的《南歌子》词有句:“云鬓裁新绿,霞衣曳晓红。待歌凝立翠筵中。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一说是李煜作)柳永《荔枝香》词:“金缕霞衣轻褪,似觉春游倦。”写的是红霞般的衣上加金缕为饰。《一落索》词,写的是女仙驾鸾飞翔,霞衣迎风舒卷:“露沁香肌娇秀,燕脂(胭脂)微透。蕊宫仙子驾祥鸾,被风卷、霞衣皱。”

霓衣,即羽衣霓裳之类。刘禹锡《赠东岳张炼师》诗:“金缕机中抛锦字,玉清台上着霓衣。”还有文衣,花衣,就是有花纹的衣;彩衣(采衣),就是彩色斑斓的衣。《九歌》中的云神云中君就是“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服兮若英”。《太平御览》还记有明光锦九朱飞文法衣,三素飞文锦衣,五色斑文衣等。

天衣,是仙神穿的衣裳,以龙凤云霞花朵等为饰。也指薄若云烟的衣。或贵重华丽的衣。或天衣无缝的织成衣、骈罗衣、无缝衣。华丽的锦衣、轻衣、龙虎衣、龙凤衣、鸾凤衣。还有表现宇宙六方、云霞天光之境的多重衣、云衣、霞衣、霓衣、彩衣、紫电衣、翠云衣。或衣、罩袍等加在襦裙、袍上的罩色衣。或晕色、间色仙衣。或敦煌的重叠大袖襦裙。都是天衣,都应重视。天衣是幻想,神话,更是女儿家真实的衣装,是最精细的丝绸锦绣制出的奇迹。天衣是结合天和人之美、天与人相谐之衣,是充满灵性、超凡脱俗的理想之美。

楚衣,也就是楚宫衣,楚国衣,曾引领全国服装的时尚。又有楚王好细腰的典故。故而楚衣多比喻窄收腰身的美好衣服,如李商隐的“窄窄楚宫衣”等诗句。(www.xing528.com)

宫衣,指宫女之衣,宫廷衣装是人们仿照的对象,后来宫衣也成为美丽衣服的泛称。宋代姜夔的《侧犯·咏芍药》词有“无语,渐半脱宫衣笑相顾。”写芍药渐开的美(清末的宫衣,则在戏剧舞台上用,上衣用锦绣、镶滚,缀金属亮片,配多条飘带、带上系裙铃的宫裙。民间女子也有穿它作嫁衣的)。

古诗文里又有单衣、夹衣、长衣、短衣之名。又有合衣,尹湾二号汉墓木牍有:“霜丸合衣一领。”即霜色(缃色)纨制的合衣。合衣就是袷,是无絮而有衬里的夹衣,类似于衫。干宝《搜神记》卷二就记有紫白袷裳。又有轻衣,是纱罗之类轻薄、轻便之衣。重衣,是厚重之衣,用锦等质料制作。多重衣或有夹层的衣也叫重衣。

衩衣,是两侧开衩的上衣。李商隐《无题》:“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当就是窄袖开衩的背子之类。

暑衣,是暑天穿的衣服。生衣,是新的生绢之类夏衣。熟衣,是熟缣衣,春秋较凉时穿(孟晖老师又有《秋风里的砧声》一文,认为熟衣是捣练上浆后制作的寒衣)。纩衣,就是纳丝绵的冬衣。

裘衣,或单称裘,古诗文里称皮裘、羽织裘制作的衣。也兼指用丝绸、棉等织物制作、纳有棉絮或丝绵的衣,如锦裘、紫绮裘、紫绨裘、绿绫裘等名目,是以彩色锦绫绮等制的裘衣。白居易记的“白布裘”使用白布制作。

褐衣,或单称褐,最早是指庶人所服的粗麻毛布之衣,南北朝后也指道士所穿之长衣,与裙裳相配,外可加帔(鹤氅)。《演繁露》说:“褐者,裾垂至地。”唐代的褐衣有的是较粗的普通毛织料,代表朴素。有的很贵重,法门寺地宫物帐碑载有金褐、银褐等。后来才又指褐色衣物。

衣服熏香很普遍,有麝衣等美称,如元代郭翼《游女曲》有“麝衣宝珞花氤氲”之句。

各种美好的上衣种类繁多,分类而述,缤纷夺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