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桥:悠久岁月中的精美石桥

古桥:悠久岁月中的精美石桥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沈师桥在师桥古镇内,横在河道上的还存有十余座造型精美的古石桥,其中最有名的当然首推沈师桥。沈师桥高大气派,精心砌制,用料规整,全长85米,桥面宽42米,由5块长条石铺砌。在师桥境内还有东塾、西泽两桥,与沈师桥规格相同。这三座桥比三北境内一般古桥要宽大,主要为方便高台阁通过。桥面很阔,东西走向,两面各有台阶五六级。唐荔桥始建于唐,现桥为清道光十一年四月重修。主体保存尚好,是浙东名桥之一。

古桥:悠久岁月中的精美石桥

沈师桥 在师桥古镇内,横在河道上的还存有十余座造型精美的古石桥,其中最有名的当然首推沈师桥。当年沈恒在明州市舶司任上退休之后,爱鸣鹤滨海之地的芦苇湿地风光,遂定居于鸣鹤北乡,成为师桥沈氏之祖。乾道六年(1170年),沈恒为开化乡内民智,在家设“海隅书屋”,亲自教授讲学,自任塾师,附近学子纷至沓来。因馆前有河,为方便学生就学,淳熙十三年(1186年),沈恒捐资在馆前建桥,故称“沈师桥”,从此沈师桥就成为三北老幼皆知的学府名村。宋代罗炳写的《沈师桥记》中,有“师桥者,乡大夫沈公建而名之者也”的记载。据光绪年间的《慈溪县志》记载:“沈师桥,宋隆兴时建,旧在唐家兜西,朱家河隘东,以南北为岸。”沈师桥坐落在当地的新浦河(今称快船江)上,明洪武汤和移建今处,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建。”沈师桥高大气派,精心砌制,用料规整,全长8∙5米,桥面宽4∙2米,由5块长条石铺砌。桥孔跨水3∙3米,南北各设5级石阶。桥上的整块栏板石长4∙3米,石质异常光滑细腻,伫立了这么多年没有丝毫风化。这是一座单孔石梁桥,桥的东西两边各刻“沈师桥”三个字,桥名为钱塘名士吴淦所书,两边桥墙上都有一对镇水螯首,栩栩如生,忠实地守护着这座古桥。据说螯首的两只眼睛是用乌金做的,“文化大革命”时被人偷走了。现桥重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重修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人站在桥上,能看见十余里外的五磊山主峰顶。

在师桥境内还有东塾、西泽两桥,与沈师桥规格相同。这三座桥比三北境内一般古桥要宽大,主要为方便高台阁通过。

西泽桥 位于沈师桥西侧高店跟街西塘家钳的西泽桥,是沈师桥最古老的一座桥,始建在北宋或之前。《师桥沈氏宗谱》载:“西泽桥,土名唐家桥,坐坤向艮兼寅申。”沈氏迁居此地时便已有此桥,现存西泽桥是民国十一年(1922年)所修建,是一座精致气派的石桥。桥面很阔,东西走向,两面各有台阶五六级。桥基厚实,为抬梁式石桥。桥面铺有四块梅园条石,旁有两栏,也用上等梅园条石所立,桥栏外侧居中书有“西泽桥”桥名,两旁精雕有花纹图案,还书有“民国十一年八月,俞尧华书,里人重建”等字样。

东塾桥 位于沈师桥东侧,又名东桥头。桥上旧有文昌阁,初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现桥为清嘉庆七年(1802年)重修,民国八年(1919年)里人再修,全长10米,跨径4米,桥高3∙7米。(www.xing528.com)

唐荔桥 唐荔桥俗名洞桥,位于沈师桥境东,唐荔桥名出自虞氏先祖虞荔,虞荔是初唐名士虞世南父亲,梁武帝时曾任中书舍人,以文史名于世。唐荔桥始建于唐,现桥为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四月重修。系单孔石拱桥,长13米,桥宽3米,跨径3∙2米,顶高2∙5米。主体保存尚好,是浙东名桥之一。

永凝桥 位于唐荔桥西侧,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由乡绅虞琴轩所建。永凝桥为梁式石板桥,长13米,跨径3∙9米,桥宽2∙65米。永凝桥桥栏上刻有桥名,系隶书,字体劲美,为民国大书法家于右任所书。

沈师桥东西两侧还有聚星桥、聚奎桥、双聚桥、东泽桥等,今均存。其中双聚桥上有清代师桥名士沈卫所书的桥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