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哥王城:历史悠久,建筑精美

吴哥王城:历史悠久,建筑精美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吴哥王城,又称大吴哥,雄踞在柬埔寨首都金边西北约310公里处的暹粒。吴哥王城前后建筑用了400余年,600余座大小各式建筑,分布在约45平方千米的丛林中。吴哥王城内有宫殿、图书馆、浴场、回廊等,精美的雕刻几乎完好无损。整个吴哥城的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13世纪中叶兴起的泰族诸王国多次打败吴哥王朝,并于1431年首次攻陷首都吴哥通。

吴哥王城:历史悠久,建筑精美

吴哥王城,又称大吴哥,雄踞在柬埔寨首都金边西北约310公里处的暹粒。吴哥建筑群,是柬埔寨吴哥王朝的都城遗址,是真腊王国吴哥王朝的国都,也是柬埔寨的最后一座都城,是吴哥的“心脏”。现存古迹主要包括吴哥王城(大吴哥)、吴哥窟(小吴哥)、贝雍寺、女王宫等,古建筑全部用石头建构,石头结构和精美的浮雕是吴哥古迹的两大特点。吴哥王城的每一块石头都精雕细琢,遍布浮雕壁画,其技巧的娴熟、精湛,想象力的丰富、惊人,使人难以置信。吴哥王城呈正方形,坐落在东西长1400米,南北宽820米的院落之中,周围有长5600米、宽20米长的坚固城墙和护城河环绕城市,城墙高8米,有5个城门。吴哥王城南门(South Gate)外的护城河上架有石桥,桥的两侧栏杆上各有一排54尊石雕的半身像,左边代表神灵,右边代表恶魔,他们手上拉着眼镜蛇化身的巨蛇王。

吴哥王朝辉煌鼎盛于11世纪,是当时称雄中南半岛的大帝国,也是柬埔寨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吴哥王城前后建筑用了400余年,600余座大小各式建筑,分布在约45平方千米的丛林中。吴哥王城内有宫殿、图书馆浴场、回廊等,精美的雕刻几乎完好无损。在城的中央,还有长约300米的著名建筑——象台,据说是当时国王检阅部队的阅兵台,一个大台,两个小台,大台左右两侧置有石象。阅兵台前方的广场上筑有12座红色小塔。

吴哥窟又称吴哥寺或小吴哥,梵语意为“寺之都”,吴哥窟是吴哥古迹的精华,也是柬埔寨早期建筑风格的代表,位于吴哥王城南部1000米处,是吴哥遗迹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时为供奉印度婆罗门教主神毗湿奴而建,三十多年才完工,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吴哥窟既是国王生前的寝宫,又是国王死后的寝陵;既是王室的宫廷,又是王国的首都。吴哥窟的整体布局,从空中可以一目了然:一道明亮如镜的长方形护城河,围绕一个长方形的满是郁郁葱葱树木绿洲,绿洲有一道寺庙围墙环绕,正中的建筑是印度教式的须弥山金字塔。吴哥窟坐东朝西,规模宏大,比例匀称,瑰丽精致。其整体的结构布局主要体现了柬埔寨古典寺庙建筑的特点,即祭坛和回廊。回廊环绕须弥台呈矩形,祭坛由三层须弥台组成。祭坛的高度逐层递增,象征着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在最高一层祭坛的顶部,是五座宝塔,其中四座较小的宝塔围绕着大宝塔呈五点梅花式排列,象征着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在吴哥窟的外围,是环绕一周的护城河,象征着环绕须弥山的咸海。(www.xing528.com)

能够建成如此宏大规模的建筑群,吴哥王朝在当时一定是一个有着相当雄厚的物质基础和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的超级大国。在地理位置上,它处于中国和印度的交通要冲,在中国、印度、东罗马三大文明古国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国际上的交往和联系也就相应地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加之当地的农作物都是一年三熟、一年四熟,粮食也极度丰富。

近年来西方学者通过空中摄影、遥感和计算机分析等高科技方法,发现从市中心向北,田地、道路、土墩和灌溉渠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整个吴哥城的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可以想见,在吴哥的鼎盛时期,当他们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筑宫殿和寺庙的时候,也同时修建了一个庞大的水利灌溉系统。它保证雨季尽量储水,以便旱季使用。1000平方千米的土地都被河渠分割成四方形的稻田,一年可以收获三造或四造。它有效地控制了洞里萨湖的水患,还为水上运输提供方便,包括修建吴哥城的巨石都是通过这些河渠从采石场运送到施工地点的。正是这个庞大的水利灌溉系统成为吴哥保持繁荣的基础。高度发展的农业经济,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使真腊成为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大国,获得“富贵真腊”的美誉。由于大规模的营建和对外征服汲尽了人民血汗,人民起义和被征服地区的反抗连绵不断。13世纪中叶兴起的泰族诸王国多次打败吴哥王朝,并于1431年首次攻陷首都吴哥通。为避免泰人的威胁,1434年索里约波王时迁都百囊奔(今译金边),吴哥的建筑群成了茫茫森林淹没下的废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