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桂林王城公园:古藩王府变大学城

桂林王城公园:古藩王府变大学城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桂林王城公园>>>古为藩王府今称大学城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桂林市中心,有一座规模雄伟的宫城,这就是闻名中外的桂林王城。是明历代靖江王的王府所在地,故称“王城”,后因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曾驻跸在此,又称“皇城”。明太祖朱元璋封其重孙朱守谦为靖江王以后,将此处设为藩王府邸。桂林王城的“状元及第”门墙孙中山与王城1921年12月4日孙中山抵达桂林,设北伐大本营于王城,至次年4月8日离开,驻留4个多月。

桂林王城公园:古藩王府变大学城

桂林王城公园>>>古为藩王府今称大学城

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桂林市中心,有一座规模雄伟的宫城,这就是闻名中外的桂林王城。王城始建于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基本竣工,历时20年之久。王城建成至今已有630多年的历史,比北京故宫建成的时间还早。是明历代靖江王的王府所在地,故称“王城”,后因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曾驻跸在此,又称“皇城”。

王城是全国现存为数不多的较为完整的城中之城,数百年来,王城在其坚牢的石阶上烙下了历史前进的一道道痕迹:明代桂林靖江藩王的府第、清王朝的广西贡院、孙中山北伐大本营总统行辕、民国时期的广西省政府……其中孙中山在王城设立北伐大本营和总统行辕,开展一系列的革命活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巨大。

王城是广西重要历史文化遗址,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1996年王城内的靖江王府旧址与尧山西南麓的靖江王陵一同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城前身

王城是在宋代的铁牛寺所在地建起来的。铁牛寺元代改为大国寺,后又称万寿殿。明太祖朱元璋封其重孙朱守谦为靖江王以后,将此处设为藩王府邸。朱守谦在明洪武五年(1372年)开始建府,历时20年才完工。靖江王城是严格按照明代宫廷所规定的藩王府构筑标准和规格而建造的,中轴线上有承运门、承运殿、寝宫,左建宗庙,右筑社坛,最后是御苑。亭台阁轩,堂室楼榭,无所不备,红墙黄瓦,云阶玉壁,辉煌壮观。王城南北长556米,东西宽355米,占地面积19.78万平方米。城垣全部采用巨型方整的料石砌成,城墙厚5.5米,高近8米,城墙周长约3里,内外以方形青石修砌,十分坚固。城开东南西北四门,分别命名为“体仁”(东华门)、“端礼”(正阳门)“、遵义”(西华门)、“广智”(后贡门)。坚城森门,气势威严。

从王城建成到明代覆灭的257年中,这里住过11代14位藩王。据明王士性《广志绎》载“:宗室二千人,岁食藩司禄米五万两,故藩贮不足供,而靖宗亦多不能自存者。”

后来王城被清朝定南孔有德所占,改称定南王府。顺治九年(1652年)农民李定国攻克桂林后,孔有德纵火自焚,王城化为一片焦土。王府旧物,唯余承运殿前的雕栏与“云阶玉陛”。《临桂县志胜迹志一》中有“无情最是此中山,阅尽王孙只等闲”之句,说尽王府沧桑。

王城是我国现今历史最长且保存得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府,清朝时为广西贡院,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本部校区,浓缩了最近几百年来桂林的历史和文化。位于王城内的独秀峰,孤峰突起,陡峭高峻,气势雄伟,被称为“南天一柱”,景区对王城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挖掘整理,并通过图片、音效、光线等形式,将其与自然景观整合在一起,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夜游项目。

靖江王府 (牙韩彰/摄)(www.xing528.com)

王城的人文学

靖江王府建造以前,唐大历十年(775年),独秀峰下建立了桂林第一座学府——学宫,培养了不少人才。

王府被毁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建贡院,成为广西当时的最高学府,也是广西举行乡试,考取举人的地方。为了表彰科举及第的魁首,王城门上至今还嵌有清代两广总督建立的及第石牌坊,朱红大字,十分醒目

“三元及第”坊在靖江王城南面正阳(端礼)门上,是清代学者阮元任两广总督时为连中三元的陈继昌(为临桂籍清朝太子太傅、东阁大学士陈宏谋的玄孙)所立。从隋朝开创的中国封建科举制度分三级:省级的“乡试”、全国的“会试”和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乡试考中者为秀才,第一名称解元;会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会元;殿试考中者为进士,前三名为一甲,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骑马游街。三元及第,是省级的“乡试”、全国的“会试”和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均名列第一,分别获得“解元”、“会元”、“状元”称号的缩略,其难度可想而知。自唐代始开科取士1000多年来,连中三元的仅13人,清代200多年中仅有2人。连中三元的陈继昌自然成了广西人的骄傲,巨石镌刻的牌坊置于王城正门之上,无疑是封建社会给科举成名者的至高荣誉。

“状元及第”坊在王城东华门上,原坊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为新科状元龙启瑞建造。在这之后,张建勋、刘福姚又分别于清光绪十五(1879年)、十八年(1892年)登上殿试第一的榜首。

历史上桂林的第一个状元是唐代的赵观文,而有清以来,继陈继昌、龙启瑞之后,光绪年间又接连出了两名状元,于是全国闻名,“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从此传为佳话。

桂林王城的“状元及第”门墙 (牙韩彰/摄)

孙中山与王城

1921年12月4日孙中山抵达桂林,设北伐大本营于王城,至次年4月8日离开,驻留4个多月。在此期间,他出席由76个团体组织的群众欢迎大会,发表演说;召开军事会议;制定大本营组织条例;设立国民银行桂林分行,整顿金融,发行货币;主持修建桂林—兴安公路,参加破土典礼;号召植树种竹绿化桂林,并和群众一道在独秀峰下种下八株榕树;调查研究教育情况,提议在良丰开办广西大学;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中共党员张太雷;决定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华民国国旗,于12月1日在大本营举行了誓师典礼。由于陈炯明叛变,孙中山率部回梧州,迁大本营于广东韶关。他在桂林期间日理万机,但仍抽空游览山水,登独秀峰,游叠彩山。他在致马林夫人的信中写道:“桂林具有惊人的自然景色,人们形容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确很对。这大多是奇异石柱式的山峦,重叠蜿蜒,稍加想象,仿佛见到人和动物的种种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