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灭南明、农民军,三藩封为王康熙计策,吴三桂撤藩

消灭南明、农民军,三藩封为王康熙计策,吴三桂撤藩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他们帮助清朝消灭南明,镇压农民军,清王朝认为他们有功,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驻防云南、贵州;封尚可喜为平南王,驻防广东;封耿仲明为靖南王,驻防福建,合起来叫做三藩。康熙帝年满14岁时,开始亲政。康熙帝知道要统一政令,三藩是很大的障碍,一定得找机会削弱他们的势力。康熙帝批准尚可喜告老,但是不让他儿子接替平南王爵位。康熙时期的充瓷陶器康熙帝将计就计,下诏答复吴三桂,同意他撤藩。

消灭南明、农民军,三藩封为王康熙计策,吴三桂撤藩

康熙帝亲掌朝政后,大力整顿吏治,奖励生产,惩办贪污,使得清王朝逐渐强盛起来。清王朝看似统一,却隐藏着重重危机。因为虽然当时的南明政权已经灭亡,但是南方三个强大的藩王却让康熙帝感到隐隐的忧患。

早在顺治初年,由于东南沿海及两广、云贵,是当时抗清斗争的主要地区,于是顺治帝在这些地区设立三藩,让一些威名赫赫的汉族将领来驻守,以求长治久安。

当时这三个藩王都是明军的降将,一个是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一个是尚可喜,还有一个是耿仲明。因为他们帮助清朝消灭南明,镇压农民军,清王朝认为他们有功,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驻防云南、贵州;封尚可喜为平南王,驻防广东;封耿仲明为靖南王,驻防福建,合起来叫做三藩。

康熙

康熙即位时只有八岁,按顺治帝遗诏,由四个大臣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称为辅政大臣。四个辅政大臣之一的鳌拜仗着自己掌握兵权,独断专横,欺负康熙帝年幼,别的大臣和他意见不合,就遭到排挤打击。

清王朝进关后,用强迫的手段圈了农民大片土地,分给八旗贵族。鳌拜掌权以后,仗势扩大占地,还用差地强换好地,遭到地方官的反对。鳌拜诬陷这些官员大逆不道,把反对他的三名地方官都处死了。

康熙帝年满14岁时,开始亲政。因为鳌拜权倾朝野,飞扬跋扈,康熙帝想办法将他投入监狱。原来瞧不起康熙帝的大臣们知道了这位皇帝的厉害,再不敢肆意妄为。之后康熙帝大力整顿朝廷,严惩贪污,使清王朝渐渐地强盛起来。南明政权虽然灭亡了,可是在南方还有三个藩王让康熙帝放心不下。

因为三藩中,数吴三桂实力最强,而且他十分骄横,根本就不把康熙帝放在眼里。康熙帝知道要统一政令,三藩是很大的障碍,一定得找机会削弱他们的势力。正好尚可喜年老,想回辽东老家,上了一道奏章,要求让他儿子尚之信继承王位,留在广东。康熙帝批准尚可喜告老,但是不让他儿子接替平南王爵位。这一来,触动了吴三桂、耿精忠(耿仲明的孙子),他们想试探一下康熙帝的态度,便假惺惺地主动提出撤除藩王爵位回到北方的请求。(www.xing528.com)

康熙时期的充瓷陶器

康熙帝将计就计,下诏答复吴三桂,同意他撤藩。吴三桂接到诏令后暴跳如雷。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为了笼络民心,他换上明朝将军的盔甲,在永历帝的墓前假惺惺地痛哭一番,说是要替明王朝报仇雪恨。吴三桂在西南一带势力很大,一开始,叛军打得很顺利,一直打到湖南。他又派人跟广东的尚之信和福建的耿精忠联系,邀他们一起叛变。

三藩一乱,整个南方都被叛军占领。康熙帝临危不惧,停止执行耿精忠、尚可喜两藩的撤藩命令,将他们从造反行列中暂时分化出来,孤立吴三桂;同时迅速调兵遣将,阻挡吴三桂的进攻。

吴三桂的力量渐渐削弱,处境十分孤立。经过八年战争,他自己知道支撑不下去了,在湖南衡阳匆匆忙忙地登上皇帝宝座,定国号大周。没过多久,他就死了。

此后,形势大变,清军的进攻越来越猛烈。到1681年,清军攻下昆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自杀,三藩的叛乱终于彻底平定。

学海拾贝

康熙帝在位的时候,为了保证政府赋役收入,以当时的人丁数为征收丁银的标准,将丁银并入地亩征收之法。这项法令首先在广东实行,随后各省纷纷实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