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熙平定三藩,少年读历史(4)

康熙平定三藩,少年读历史(4)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他们帮助清朝消灭南明,镇压农民军,清王朝认为他们立了大功,因此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驻防云南、贵州;尚可喜为平南王,驻防广东;耿仲明为靖南王,驻防福建,合起来叫作“三藩”。不过康熙帝并没有被他们吓倒,他一面调兵遣将,集中兵力讨伐吴三桂;一面停止撤销尚之信、耿精忠的藩王称号,暂时将他们稳住。

康熙平定三藩,少年读历史(4)

康熙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说一说,我国历史上的明君除了康熙,还有哪些人?

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帝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他四岁登基,在位六十二年,是我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开创了我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南明的最后一个政权——永历政权消亡后不久,顺治帝便驾崩了,他的儿子玄烨(yè)即位,即康熙帝。

康熙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八岁即位,十四岁便开始亲政了。这个时候虽然南明已经灭亡,可是镇守在南方的三个汉人藩王,却让康熙寝食难安。

这三个藩王原本是投降清朝的明军将领,一个是引清兵进关的吴三桂,一个叫尚可喜,一个叫耿仲明。因为他们帮助清朝消灭南明,镇压农民军,清王朝认为他们立了大功,因此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驻防云南、贵州;尚可喜为平南王,驻防广东;耿仲明为靖南王,驻防福建,合起来叫作“三藩”。

三藩中,吴三桂的势力最强大,不但掌握地方兵权,还控制着财政,可以自行任免官吏,俨然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康熙想要集中权力,所以一直在筹谋撤藩。

正在这个时候,平南王尚可喜因为年纪大了,想要叶落归根,所以就给康熙上了一道奏章,请求回到辽东老家,让他的儿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康熙同意尚可喜回到辽东,可是却没有让他的儿子继承王位。这样一来,吴三桂和耿精忠(耿仲明之孙)心中非常不安,为了试探朝廷对待三藩的真实态度,他们二人也假惺惺地给康熙上了奏章,请求撤掉藩王爵位,回到北方。

这些奏章送到朝廷后,康熙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有人认为这些奏折只是吴三桂和耿精忠的假意试探,如果真的撤藩,他们一定会起兵造反。康熙觉得吴三桂野心勃勃,早晚要反,不如自己先发制人,所以坚决撤藩。

吴三桂和耿精忠还心存侥幸,没想到接到的却是撤藩的诏书。公元1673年11月,吴三桂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起兵,耿精忠、尚之信纷纷响应,史称“三藩之乱”。(www.xing528.com)

当时整个南方都被叛军占领了。不过康熙帝并没有被他们吓倒,他一面调兵遣将,集中兵力讨伐吴三桂;一面停止撤销尚之信、耿精忠的藩王称号,暂时将他们稳住。尚之信、耿精忠一看形势对吴三桂不利,又一次做了叛徒,吴三桂渐渐孤立无援了。

公元1678年,吴三桂在衡阳登基称帝,国号为“大周”,可是不久便生了一场大病断了气,他的孙子吴世璠(fán)继承了王位,退居昆明。公元1681年,清军分三路进攻昆明,吴世璠自杀。

清军在康熙的英明决断下,最终平定了叛乱势力,南方的政局逐渐稳定了下来。

相关故事

智擒鳌拜

康熙刚刚亲政的时候,有个辅政大臣名叫鳌拜,仗着自己掌管兵权,独断专横,康熙决心除掉他。康熙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少年,天天一起玩摔跤的游戏。鳌拜每次进宫,都能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嚷地在御花园里摔跤,只当是小孩子闹着玩,一点不在意。有一天,康熙命令鳌拜进宫议事。鳌拜刚跨进内宫的门槛,忽然一群少年一拥而上,围住了鳌拜,有的拧胳膊,有的拧大腿。鳌拜虽然是武将出身,力气也大,可是这些少年人多,又都是练过摔跤的,鳌拜敌不过他们,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凭他大声叫喊,也没有人搭救他。最后鳌拜被康熙关进了大牢,不久便死掉了。

康熙六岁的时候,一次和兄弟们一起向父亲顺治帝问安。顺治问皇子们最想做什么。皇二子福全说能做一个贤王就满足了。康熙却说希望自己能够效法父皇,于是顺治十分器重他。

知识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