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少年皇帝康熙平定三藩,稳固大清政权

少年皇帝康熙平定三藩,稳固大清政权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康熙皇帝认为时机难得,与其等着吴三桂养精蓄锐,势力更加庞大,不如现在就痛下决心,将三藩全部撤掉,一举将威胁大清政权的这三个炸弹拆掉。另外康熙皇帝还发布诏令,赦免各地原本归附于吴三桂的官员,削除吴三桂的爵位,悬赏缉拿吴三桂。公元1681年,清军兵分三路攻进了昆明城,杀死了吴三桂的孙子,最终平定了三藩之乱。

少年皇帝康熙平定三藩,稳固大清政权

康熙皇帝亲政之后,励精图治,一方面大力整顿朝政,惩办贪官污吏;另一方面重视经济发展,奖励生产。最终清朝出现了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使得新建立起来的大清帝国渐渐地强盛起来。

那个时候,明朝灭亡以后各地出现的反抗活动已经渐渐消失了,但是南方却存在着三个藩王军事集团让康熙皇帝一直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让康熙帝坐卧不宁的这三个藩王都是投降清朝的明军将领,一个是将清兵引进山海关吴三桂,一个叫尚可喜,一个叫耿仲明(耿精忠)。清军入关之后,发现自己的八旗兵力根本不足以占据面积广阔的中原地区,为了对付南明小朝廷和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活动,清朝统治者不得不依靠明朝投奔过来的将军充当先锋,让这些人冲在最前面镇压南方的反抗活动。在明朝降将中,有四个人为清朝出的力最多,他们分别为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和吴三桂。经过二十多年的镇压,各地的农民起义军被消灭了,南明的腐败政权也一个个地垮台了,清朝逐渐统一了中国。这个时候,清政府将自己的八旗兵部署在了北方地区,用来保卫京城以及北方各个重要城市,而南方就暂时让吴三桂等明朝降将镇守。清政府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驻防于云南和贵州;封尚可喜为平南王,驻防于广东;封耿仲明为靖南王,驻防于福建,这样就形成了三藩。在中国南方,三藩之外还有一个孔有德,但是这个孔有德当初在镇压李定国领导的起义时战败了,在桂林自杀身亡,孔有德的儿子也被李定国给杀了,所以孔家自然也就无人封王。但孔有德还有一个女儿,之后嫁给了孙廷龄,清政府便封这个孙廷龄为将军,带领着孔有德的旧部,驻守桂林。

尚可喜

吴三桂

三个藩王都有自己的军队,尤以吴三桂手中的兵最多,也最骄横,他不但掌握着地方的兵权,还将地方的财政大权收归己有,自由委派地方官员,这里俨然成了一个独立王国。雄心大志的康熙皇帝自然不能容忍国家里面还存在三个地方割据政权,认为想要统一国家的政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统一,必须要找机会削弱三个藩王的势力才行。

虽然康熙皇帝有了削弱藩王势力的想法,但是因为三王手中都握有重兵,所以康熙皇帝也不敢贸然行事,害怕引发三藩的激烈反应,导致天下大乱。正在康熙皇帝犹豫不决的时候,尚可喜给康熙皇帝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他向康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说自己年纪大了,希望皇上能够允许他去辽东老家养老,安享晚年,让他的儿子承袭平南王的爵位。康熙帝于是立即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顺水推舟,下了一道圣旨,满足了尚可喜的请求,但是却没有答应让他的儿子承袭平南王爵位。

吴三桂府邸旧址

康熙皇帝的这项决定就好像向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大石头,水花四溅,引发了巨大震动。那时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正在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让手下骑着快马一路南下,给吴三桂送去了一封密信,建议吴三桂也向皇帝上一道请辞折,以此消除皇帝对他的疑心。吴三桂收到这封信之后,思索良久,决定采纳儿子的建议,立即派人给康熙皇帝送去了一道请辞折。承袭靖南王的耿精忠迫于压力,也在吴三桂之后向康熙皇帝送去了请辞信。

耿精忠

当时清朝大臣对是否立即撤藩争论不休,很多大臣都认为吴三桂势力庞大,他们惧怕撤藩会刺激吴三桂造反,都劝说康熙皇帝暂时先不要撤藩,先答应耿精忠的辞职请求,将吴三桂的辞职请求驳回。但是康熙皇帝认为时机难得,与其等着吴三桂养精蓄锐,势力更加庞大,不如现在就痛下决心,将三藩全部撤掉,一举将威胁大清政权的这三个炸弹拆掉。

下定了撤藩决心的康熙皇帝,派遣侍郎哲尔肯和学士傅达礼带着诏书前往云南,派遣梁清标赶赴广东,陈一炳前往福建,会同清政府在当地的地方官员具体实施撤藩事务。虽然吴三桂给康熙皇帝写了辞职信,但吴三桂最初认为康熙皇帝一定不会允许,最终自己还是会稳坐平西王的宝座。让吴三桂没有想到的是,康熙竟然如此迅速地批准了撤藩,让自己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吴三桂随即召集手下,密谋起兵叛乱。等到康熙派遣的负责撤藩事务的大臣来到云南之后,吴三桂表面上欣喜不已,表示热烈欢迎,实际上却一再拖延动身前往北京的日期,加紧准备叛乱。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吴三桂随即杀死了清政府派驻的云南巡抚朱国治,逼迫云贵总督甘文自杀,扣留了哲尔肯,起兵造反了。

吴三桂造反的消息迅速传到了北京城,清廷上下震动,众多大臣主张向吴三桂进行妥协,大学士索额图甚至向康熙皇帝提出了将之前主张撤藩的人全部斩首的建议。康熙皇帝虽然也大受震动,但清醒地意识到撤藩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假如这个时候向吴三桂低头,只会助长吴三桂的士气,削弱自己的威望。想明白这一点,康熙便下定决心和吴三桂决一死战。(www.xing528.com)

历史上真实的朱国治

朱国治补任云南巡抚后积极联络吴三桂,并且经常拍吴三桂的马屁。别的督抚拜见吴三桂都是行打千礼,唯独他是行跪拜礼。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吴三桂起兵造反时朱国治拒绝追随吴三桂反清,结果被吴三桂处死。

云南府属地地图

吴三桂在南方的势力非常大,再加上他打出了“反清复明”的旗号,一时间,江南各地纷纷响应,其手下军队人数很快便达到了14万。一开始,吴三桂的军队一路向北开进,一直打到了湖南省。吴三桂又派人给平南王和靖南王送去了书信,蛊惑两人起兵造反。有吴三桂带头,这两个藩王也先后起兵造反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藩之乱”。

三藩相继造反,声势浩大,一时间长江以南的地区几乎都被叛军占领了。面对几乎一边倒的战争形势,康熙皇帝并没有被吓倒,他一面调兵遣将,集中全国兵力对付吴三桂;一面停止了撤销另外两个藩王的命令,保留尚之信和耿精忠的封号,将这两股势力稳住,继而孤立吴三桂。另外康熙皇帝还发布诏令,赦免各地原本归附于吴三桂的官员,削除吴三桂的爵位,悬赏缉拿吴三桂。

云南太和宫

后来叛军和清兵形成了对峙局面,康熙皇帝命令清军顶住湖南战场上的吴三桂军队的进攻,从侧翼入手,先后使得王辅臣、耿精忠投降清朝。这样一来,吴三桂的军队渐渐地被康熙帝分化瓦解了。

之后吴三桂的力量便越来越弱,处境变得十分孤立。经过八年的战争,吴三桂觉得自己大势已去,感觉自己要撑不下去了,最后生了一场大病,便断气了。公元1681年,清军兵分三路攻进了昆明城,杀死了吴三桂的孙子,最终平定了三藩之乱。

想想·说说

假如康熙皇帝不撤藩,吴三桂还会造反吗?吴三桂起兵造反,为什么一开始能将清兵打得屡屡战败?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