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韬略:三藩兵势威胁中央政权,吴三桂受挫

清代韬略:三藩兵势威胁中央政权,吴三桂受挫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藩”兵力雄厚,雄踞一方,对中央政权构成极大威胁。吴三桂分布各地的党羽望风蜂起,占据要津,许多朝廷命官被迫从逆。要求各守本分自保,不要听从威胁利诱,有误入叛军的,如果能够认真悔罪归顺,以前的错既往不咎,不再惩处。王辅臣与吴三桂素来关系亲密,吴三桂反后,立即派人与王辅臣联络,不料王辅臣首发“逆札”,向朝廷告发,致使吴三桂大失所望。

清代韬略:三藩兵势威胁中央政权,吴三桂受挫

两兵交战,是没有固定的模式来遵循的,战场风云变幻,不可预料。因此,要对主次矛盾进行分析,以便集中兵力,打击元凶。

古人云“擒贼先擒王”,不打击主敌,毁其根据地,灭其主力,敌人仍会重整旗鼓。对于次要矛盾,要不失时机地加以争取,促进其向己方转化。

康熙在平“三藩”的过程中,依此方针,逐渐稳定了政局,孤立了“三藩”之首吴三桂,从而彻底底定南疆。

所谓“三藩”,系指清朝分封的三个汉族异姓王:留镇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留镇广东的定南王尚可喜,留镇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之孙)。

“三藩”兵力雄厚,雄踞一方,对中央政权构成极大威胁。其中以吴三桂为最,不仅兵力众多,而且把持了云贵等省官员的任免,世称“西选之官遍天下”。

康熙亲政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意欲铲除“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尚可喜上疏归老辽东。吴三桂、耿精忠也上疏试探。不料康熙顺水推舟,下令“三藩”俱撤。

吴三桂恼羞成怒,首揭反叛大旗,耿精忠及尚可喜之子尚之信也相继起兵。吴三桂分布各地的党羽望风蜂起,占据要津,许多朝廷命官被迫从逆。长江以南尽皆失陷。

清政权大有风雨飘摇之势,朝野上下一片慌乱。

康熙力排众议,决意申讨,派八旗劲旅前往荆州,阻截吴军过江,又发兵驻扎要地,固守江西,割断耿、吴叛军的联系。同时发动政治攻势,对耿、尚以及吴的部下进行招抚,借以全力镇压吴三桂。

康熙首先谕告云贵文武军民,进行策反活动。要求各守本分自保,不要听从威胁利诱,有误入叛军的,如果能够认真悔罪归顺,以前的错既往不咎,不再惩处。如有能在军前擒斩吴三桂的,就把吴三桂的平西王的爵位封给他,有能斩杀或擒获吴三桂党羽的,以及带领兵马投诚、献城归顺的,按功劳从优任用为官。

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响应反叛后,康熙命定南将军希尔根、平南将军赖塔、平寇将军根特巴图鲁,分别由江南、浙江、广东三路进军福建,又派军驻于江南、京口待命,同时降旨招抚,遣工部郎中周襄绪前往福建宣谕,诏曰:“你耿精忠肯定是一时无知,落入奸计当中,与吴三桂是不同的,因此我将吴三桂的子孙正法,对你耿精忠在京的弟弟们仍然照旧宽待,对你属下的官兵也未加罪,如果能幡然悔悟,将侵犯内地的海贼郑经速速剿灭立功请赏,我就赦释免你以前的罪过,仍像以前那样对你。”然而耿精忠拒绝归降,反而关押了周襄绪。

康熙遂命康亲王杰书与国山贝子傅拉塔由浙江进击,连败耿军。

乘着胜利之机,康熙再次颁诏耿精忠,并派其弟耿聚忠至杰书军前招降。诏书回顾耿精忠祖、父功劳,陈明利害,说:“你要是真心悔罪归顺,就马上恢复你的王爵,仍让你镇守原来的地方,你属下的人员职任俱各如故,兵民人等照前安插。如果能够消灭郑经等海寇,好好辅佐我,仍从优任用,加官晋爵。上次派出的使臣周襄绪等人你不让回来,一定是有别的原因,我并不在意,我以真心待天下,绝不食言。”

然耿精忠一意孤行,不见其弟,调兵遣将如故。浙江战场出现僵持局面。

就在此时,耿精忠方面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与其一同受吴三桂之约进攻江南的郑经,试图吞并福建,耿精忠被迫调江西兵回闽,清军遂借此时机长驱进入福建。耿精忠受两侧夹击,势力穷蹙。

康熙见时机成熟,遂令杰书前往谕降。九月,耿精忠遣子耿显祚于福州向杰书请降。康熙命其仍保留王爵,随清军征剿郑经,立功赎罪,耿部众纷纷献城归顺。康熙十六年(1677),清军将郑经逐回厦门,福建、浙江、江西被平定。

尚之信起兵后,处境并不比耿精忠强。吴三桂不断向其索要饷银,又派亲信董重民取代金光祖为两广总督,冯甦代佟养钜为广东巡抚,马雄驻肇庆,欲取而代之。此外郑经受吴三桂支持,占据广东惠州。

而此时耿精忠投降,清军压向广东。尚之信一下子落入困境。

耿精忠的归降为他作出了榜样。康熙十五年(1676)十二月,尚之信派人到简亲王喇布军前乞降。喇布上奏康熙,康熙降特旨曰:“把你以前的罪和你部下官兵的罪,全部赦免,如果能借机进剿叛军,立功自效,仍然加恩从优任用。”

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尚之信率省城将士归清,其部将亦以城池归顺,董重民被擒献。康熙命尚之信继承其父平南亲王的王爵,所属部将各复其职,董重民等也被免死释放,表示叛乱罪在吴三桂一人,与其他人没有关系。

吴三桂是清军重点讨伐对象。康熙曾连下谕旨称“湖南是吴三桂的根据地,四方群寇都以湖南的形势为进退”。因此,清军的绝大部分都部署在湘黔川陕一带同吴三桂作战。(www.xing528.com)

康熙对吴三桂的部下,同样采取招抚政策。他说,逆贼吴三桂反叛,所在地方的文武各官,因兵单力微,对他的胁迫不能反抗,想要弃城归降,却又惧怕国法难以饶恕,迫不得已而追随他的人是有的,也有被他的奸计所迷惑,因为无知而服从他的,应该不避前嫌,广为招抚。

在康熙招抚的吴三桂部将中,以王辅臣最费周折。

王辅臣,山西大同人,曾隶明大同总兵姜壤麾下,随姜壤降清,于顺治五年(1648)又随姜壤倒戈反清,被击败复降。姜壤死后,清廷授王辅臣侍卫,隶汉军正白旗。顺治十年(1653),随洪承畴南征,升为湖广总兵。顺治十六年(1659)平定云南后,吴三桂镇守该地,奏补王辅臣为援剿右镇总兵。康熙九年(1670),王辅臣被提升为陕西提督,移镇平凉。

王辅臣与吴三桂素来关系亲密,吴三桂反后,立即派人与王辅臣联络,不料王辅臣首发“逆札”,向朝廷告发,致使吴三桂大失所望。但当吴三桂攻下四川、湖南以后,王辅臣却举兵响应,杀经略莫洛。

康熙听到奏报以后,大为震惊,立即颁谕王辅臣,将其反叛原因归咎于自己,他自责说:“这次兵变以后,我当面问过你儿子,才知道你和莫洛两人有私人恩怨,嫌隙很大,才有今天的情况发生。这是我识人不明,让你遭受意外之变,让你的忠心无法表达,错误在我啊。”并表示,如果王辅臣反正,仍复提督原任,既往不咎。

但王辅臣在观望中。在得到吴三桂饷银20万两后,遂继续发兵。康熙急命张勇、王进宝等率兵进剿,将王辅臣压制在平凉、固原,久攻不下。

直到康熙十五年(1676),图海奉命进攻平凉,以红衣大炮炮击王辅臣军营,王辅臣被迫投降。固原等地相继归顺,西北局势得以稳定。

康熙命王辅臣恢复原职,加太子太保衔,封靖寇将军,令其立功赎罪。

王辅臣的归降具有榜样的力量,清军逐渐振作起来,在战场上渐渐得势之后,吴三桂部下也纷纷归诚。

敌水师将领林兴珠降于湘潭,指挥清军攻陷久攻不下的岳州,吴三桂部下的将军、总兵、文武官员,以及船舰、士兵来归降的人甚多,自此湖南门户大开。

吴三桂先是失去耿、尚的帮助,后西北王辅臣又被困,清军围攻湖南,其势不得伸展,又兵粮乏竭,子孙被杀之事时时袭扰其心,在百无聊赖之中,吴三桂遂在衡州称帝,改元为周,帝号昭武,力图以称帝重振士气。但仅仅五月余他就在忧病之中死去了。吴三桂死后,吴部派系斗争激烈,又失岳州咽喉重地,无力抵抗清军进攻,其孙吴世瑶遂撤往贵州,企图负险苟存。

康熙十八年(1679)末,湖南、广西、四川平定,康熙命兵分三路,由三省分别进击云贵。一路上势如破竹,直抵贵阳,吴三桂孙吴世璠逃往云南,其文武官员二百余人及贵州总管李本深归降。清军直入云南,包围昆明,吴世瑶等被困城中。

康熙令招抚云南各府州县吴属官兵,临安、永顺、姚安大理等诸路敌总兵相继归顺,敌各路援兵亦被击败,昆明成为一座孤城。

康熙二十年(1681)十月二十八日,吴军诸将线域、吴国柱、吴世吉、黄明,原任都统何进忠、巡抚林天擎等谋擒吴世璠,吴世璠闻变自杀,二十九日,诸将开城迎降。清军擒获怂恿吴三桂起兵并为其谋士的方光琛,于军前正法,这是开战以来清军处死的第一人。

吴三桂祖孙虽死,亦不宽贷,吴世璠被戮尸传首,吴三桂遗骨被拆解示众。

至此,“三藩”平定。

康熙的打击元凶战略,对于分化敌人阵营,孤立首要敌人,对改变敌我力量对比具有重要作用。

法国传教士评论说,康熙“不仅使一些尚未公开表示支持吴三桂的人服从他的命令,而且还能使大部分曾经背离朝廷的人也重新站到他一边来”,“他的聪明才智,很快弥补了他力量的不足”。

但康熙对招抚中所作的承诺却未能完全遵守,其实这些都只是他的计谋而已。平定云南以后不久,尚之信、耿精忠就以大逆不道的罪名被处死了,吴三桂所部亦分别以情节轻重被处以死刑、革职、流放等,各藩属亦被疏散安插。只有叛而立功之人才被授以官职。但这也足以显示他的宽厚、不事株连的一面了。

经过此番整顿,“三藩”的余部就烟消云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