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纥政权与中央政权的关系

回纥政权与中央政权的关系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其族源,学界存在很大分歧,有匈奴说、丁零说、突厥说、鲜卑说、西域土著说等,其中认为回纥源于铁勒说,逐渐成为史学界的主流。但并不是铁勒就是回纥,回纥只是铁勒中的一支。回纥曾臣属于突厥政权,后因不堪突厥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于605年联合仆固、同罗、拨野古等铁勒部落共同反抗突厥的统治,结成“回纥”部落联盟。

回纥政权与中央政权的关系

回纥,又作回鹘、袁纥、韦纥、乌护等。关于其族源,学界存在很大分歧,有匈奴说、丁零说、突厥说、鲜卑说、西域土著说等,其中认为回纥源于铁勒说,逐渐成为史学界的主流。《旧唐书》载:“回纥……在后魏时号铁勒部落。”《新唐书》载:“回纥……元魏时亦号高车部,或曰敕勒,讹为铁勒。”但并不是铁勒就是回纥,回纥只是铁勒中的一支。

回纥曾臣属于突厥政权,后因不堪突厥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于605年联合仆固、同罗、拨野古等铁勒部落共同反抗突厥的统治,结成“回纥”部落联盟。吐迷度为首领时,回纥出兵助唐朝灭亡薛延陀,回纥“遂并其(薛延陀)部曲,奄有其地”,[103]东部铁勒皆称回纥。唐灭薛特陀汗国后,回纥等铁勒部落使者朝见太宗表示,“愿得天至尊为奴等天可汗”。[104]唐开始在漠北地区设置羁縻府州,以回纥地区设置瀚海都督府,册封吐迷度为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又“以唐官官之,凡数千人”。[105]并开辟了从内地到回纥地区的“参天可汗道”,回纥、铁勒诸部向唐朝纳貂皮土贡,自此朝贡不绝。吐迷度之后,历任回纥部落联盟首领都被唐朝册封为瀚海都督,回纥曾数次出兵助唐击突厥,但也有反唐犯边的行为。[106]经过一百多年的扩张和兼并,回纥形成了一个包括有“内九姓”和“外九部”的强大的部落联盟。744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自立为“骨咄禄毗伽阙可汗”,设牙帐于乌德鞬山(今杭爱山北山),遣使唐朝,受册封为奉义王、怀仁可汗,回纥汗国正式建立。[107]翌年怀仁可汗出兵灭后突厥国,拥有突厥故地,辖地“东极室韦,西金山,南控大漠。[108]

回纥主要沿用突厥制度,“署官号皆如突厥故事”。[109]可汗的子弟称“特勤”,典兵将领称“设”,大臣有叶护、颉利发、始波罗、梅禄、啜、俟斤、达千等,都是世袭,没有固定的员额。同时,由于回纥长期接受唐朝的领导,中央官制中也可以看到唐王朝的影响,例如仿照唐制,设外宰相6,内宰相3,还有都督、将军、司马等官号。回纥的地方设置亦效仿突厥制度,将地方划分为可汗直辖区和左、右二部,左、右二部分别派遣左杀(即设)与右杀进行管辖。

747年怀仁可汗卒,子磨延啜继位,称“葛勒可汗”。755年,唐朝爆发安史之乱,应唐肃宗之请,葛勒可汗、太子叶护亲自率回纥兵协助郭子仪、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收复西京,大败叛军于陕西,“斩首十万余,伏尸三十里”,进而收复东京。[110]758年,唐肃宗封葛勒可汗为英武威远毗伽可汗,以幼女为宁国公主嫁与葛勒可汗,并下诏表彰回纥出征之功,称其“功济艰难,义存邦国,万里绝域,一德同心,求之古今,所未闻也”。毗伽可汗磨延啜死后,幼子移地健继汗位,称登里可汗。在登里可汗在位期间,曾经“有轻唐色”,欲“发兵来收府库”。[111]后经大臣劝谏,翻然悔悟,经唐代宗允许,再次出兵助唐平定史朝义叛军,收复东都洛阳。763年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最终平定。唐代宗加封登里可汗为“英义建功毗伽可汗”,对左右杀、诸都督、将军封王拜公,进行赏赐。788年,回纥向唐朝上表,请求将国号“回纥”,改为“回鹘”,意取回旋轻捷如鹘,[112]唐从之。(www.xing528.com)

回纥汗国前后共13位可汗,12人接受唐朝的册封,又有众多的首领接受唐朝封受的官号。唐朝先后有4位公主嫁给回纥可汗,有1位回纥可汗的妻妹嫁给唐室亲王。在唐朝册封朝贡体制下,回纥与唐朝之间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政治关系。同时,以朝贡贸易和互市的形式建立了互利、互惠的经济关系。回纥与唐进行经济贸易的大宗商品是马匹和绢布、茶叶。回纥是游牧民族,“居无恒所,随水草流移”,多产马匹。唐朝盛产丝绸和茶叶。马匹既可用于军队,也可以用于耕田和运输,深受唐人欢迎。绢布和茶叶除了供回纥国内使用,还可以用于贸易交换,回纥将大量的丝绸和茶叶转卖到西域和中亚,乃至欧洲,从中获利。这种经济情况对双方来说都存在着巨大的诱惑力,因此唐朝与回纥的绢马贸易的数额很大,以“朝贡”、“回赐”形式的贸易如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二月,唐“赐回纥马价绢五万匹”;三月,“又赐马价七万匹”。[113]互市贸易形式如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唐与回纥商定,“(回纥)岁送马十万匹,(唐)酬以缣帛百余万匹”。此外每次公主下嫁回纥时,唐朝赏赐丝绸都达数十万匹之巨。唐朝与回纥之间的绢马贸易在回鹘政权灭亡后,仍然以民间贸易的形式存在着。

840年回鹘汗国被黠戛斯所灭。回鹘遗民一支南下,三支西迁:一支迁到吐鲁番盆地,称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一支迁到葱岭西楚河一带,称葱岭西回鹘;一支迁到河西走廊,称河西回鹘。[1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