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央苏区政权的终结-中央苏区政权建设史

中央苏区政权的终结-中央苏区政权建设史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北路军的3个师,由南城、峭石向黎川进攻,开始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28日占领黎川。8月底,经广昌南驿前一战,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全部陷落,敌军进入中央苏区中心区域。主力红军开始撤离中央苏区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际上也开始成了马背上的国家的艰难历程。至此,福建省苏维埃区域的党政军最高机关完全瓦解。

中央苏区政权的终结-中央苏区政权建设史

蒋介石在第四次“围剿”遭到失败以后,从1933年夏季开始,又积极准备第五次“围剿”。当时,中央苏区的红军已发展到8万余人,又有前四次反“围剿”的经验,加上国民党各派军阀矛盾重重,如能采取正确的策略和作战原则,完全有可能粉碎此次“围剿”的。但是,此时正值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统治中央苏区最为鼎盛的时期,“左”倾中央采取了错误政治军事路线,特别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军事指挥,使第五次反“围剿”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北路军的3个师,由南城、峭石向黎川进攻,开始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28日占领黎川。“左”倾军事教条主义者震惊于黎川一地之失,采取“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政策,急于恢复黎川,下令三军团和红五军团组成东方军从福建延平、将乐、顺昌地区北上收复黎川。结果,在攻打敌军固守的黎川以北的硝石时,即丧军事主动权。随后攻打黎川东北的资溪桥不克,11月11日进攻浒湾、八角亭,12月12日,在团村攻击敌军3个师,我军伤亡惨重,且未能扭转被动局面。在此期间,红军辗转寻战于敌人主力与堡垒之间,东奔西突,完全陷入被动之中,团村之战后,敌军进一步紧缩苏区。

军事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遭到碰壁后,“左”倾教条主义者于是采取处处设防的保守主义方针,在战术上以阵地防御结合短促突出,企图迟滞敌人的进攻;在战略上拒绝利用敌人的矛盾,摆脱敌人的堡垒包围。1933年11月20日,“福建事变”发生,蒋介石急调“围剿”中央苏区的北路军的9个师和宁沪杭的两个师到福建讨伐十九路军,此时正好出现敌人在中央苏区东线和江浙地区空虚,借此可以突破敌人包围的有利形势。对此,毛泽东曾向中央建议:“红军主力无疑地应该突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去……用这种方法,就能迫使进攻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地区之敌回援其根本重地,粉碎其向江西根据地的进攻,并援助福建人民政府。”[242]彭德怀也打电报给总政委转中央博古,建议集中红军主力向闽浙赣边区进军,威协南京、上海等地,支援十九路军的福建事变,“破坏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计划”[243]。但是,“左”倾教条主义者却拒绝这些能使红军摆脱危机的正确建议,错误地认为“中间阶级是最危险的敌人”,对福建人民政府“不但不予援助,反而把正在东线行动的、实际上起了援助十九路军作用的红军主力西调,并号召福建工农和军队反对福建人民政府使它‘迅速的走到破产’。这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244]

1934年1月底,蒋介石在解决了“福建事变”之后,从东线对红军进行集中“围剿”,进一步完成了对中央苏区的四面合围。4月又从甘竹向广昌推进,以图打开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左”倾教条主义者在“不让敌人侵占寸土”错误策略指导下,集中红军主力死守广昌,经过激战,红军损失重大,被迫撤出广昌。7月,敌军又集中31个师向中央苏区中心区进攻,“左”倾教条主义者采取“六路分兵”,“全线抵御”的方针,与敌军硬拼,打消耗战,结果是节节抵御,节节败退。8月底,经广昌南驿前一战,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全部陷落,敌军进入中央苏区中心区域。

9月下旬至10月初,敌军逼近兴国、古龙冈、宁都、石城、长汀会昌,中央苏区日益缩小,此时的“左”倾教条主义者采取了军事退却中的逃跑主义,于10月中旬,发起了红军主力的突围战役,开始了搬家式的大转移,中央机关、红军主力,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撤离中央苏区,开始长征。至此,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经营了几年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就这样被“左”倾教条主义政治路线、军事路线所完全断送。

主力红军开始撤离中央苏区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际上也开始成了马背上的国家的艰难历程。在随后的艰苦斗争中,它原先所管辖的几个省苏维埃政府,都相继消亡。

1934年10月14日与26日,兴国与宁都分别沦陷,11月10日、17日、23日,瑞金、于都、会昌相继失守,至此,江西苏维埃区域全被敌军占领,延至第二年5月,随着曾山所率约1000余人的红军部队被敌人冲散打垮,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随即消亡。

在闽西,1934年10月中旬驻守闽西境内的中央红军主力陆续开赴江西,准备实行战略大转移。11月1日,敌东路军正式向长汀攻击,第二日,敌第九师进入汀州。在此之前,城内的红军及福建省委、省苏机关业已撤离。此后不久,敌五十三师卢兴荣部于11月26日击溃红军闽赣游击队,占领清流,复于11月30日进占宁化县城。1935年4月间,接任福建省委书记兼福建军区政委的万永诚、军区司令员龙腾云、省苏维埃主席吴必先在率领游击部队突围中,先后牺牲。至此,福建省苏维埃区域的党政军最高机关完全瓦解。

作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东北门户的闽赣省,1934年10月,根据中央和军委关于组织和武装广大工农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斗争,保卫闽赣苏区的指示,对所属武装进行了整编,整编后的武装力量,积极地抗击“围剿”之敌,有力地掩护了中央主力红军的转移。但是,“左”倾军事路线仍支配着闽赣省,在“备足粮食、坚守城池”的错误战略方针指导下,与强敌拼消耗,致使武装力量不断遭到损失。11月至12月初,归化、清流、宁化等县城相继失陷。1935年5月间,省军区司令员宋清泉、参谋长徐江汉等人叛变投敌,省苏主席杨道明率少数人突出重围,省委书记钟循仁去向不明,至此,闽赣省历史随之结束。

成立于1933年8月的粤赣省,是中央苏区在南线的重要门户。粤赣省成立后,正是第五次反“围剿”时期,面对强大的粤桂敌人,粤赣省在“左”倾错误的军事指挥下,实行全面防御,从于都至武平一线进行分兵把口,结果不能抵挡粤桂敌人的步步逼进。1934年4月21日,粤赣省的重镇筠门岭被敌占领,整个粤赣省的形势陷入被动局面。5月,中央苏区为了加强对西南战线游击战争的领导,在于都新成立赣南军区和赣南动员区,6月又在于都成立赣南战地委员会,7月,赣南战地委员会改为赣南省。为了充实赣南省的领导,粤赣省苏主席钟世斌及许多部门的领导人都调往位于于都的赣南省任职,粤赣省只留下刘晓、戴元淮、邓学林等人领导粤赣省的斗争。10月,中央红军主力实行突围转移,刘晓等奉命离开会昌去瑞金参加长征,粤赣军司令员兼政委何长工也同时离开会昌去于都参加长征。至此,粤赣省自然解体。

1934年7月新设立的中央苏区赣南省,在“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的影响下,随着中央苏区主力红军的撤离而逐步瓦解。1934年11月上旬,已占据兴国的敌军逐渐向于都逼近,赣南省委、省苏、省军区等机关撤离于都县城,迁至里仁区的孝堂排,后又迁驻黎村的烂泥垄和小溪的左坑。1935年1月下旬,因留守中央苏区的红二十四师及其他部队在与驻守朱岭的粤军激战中失利,赣南省委、省苏、省军区机关又从左坑迁至于都县禾丰区的华山下。2月中旬,除了黎村和禾丰两个区外,整个中央苏区全被敌军所占。随后,赣南省机关及部队分三路向黎村的上坪山区突围转移。在3月份的突围转移过程中,赣南省委书记阮肃仙、中央政府办事处副主任梁柏台、赣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钟世斌等,在突围战斗中,先后或壮烈牺牲,或被敌所俘,其他人员大都被打散,大部分牺牲或被俘,至此,赣南苏维埃政权被敌摧垮。

【注释】

[1]《中国共产党为上海总罢工告民众书》(1927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26页。

[2]《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决议案》(1927年8月21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40页。

[3]《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决议案》(1927年8月21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38页。

[4]《关于“左派国民党”及苏维埃口号问题决议案》(1927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69页。

[5]《关于“左派国民党”及苏维埃口号问题决议案》(1927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70页。

[6]《关于“左派国民党”及苏维埃口号问题决议案》(1927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71页。

[7]《中国共产党为广东工农兵暴动建立苏维埃告民众》(1927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566页。

[8]《中央通告第三十七号——关于没收土地和建立苏维埃》(1928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53页。

[9]《中央通告第三十七号——关于没收土地和建立苏维埃》(1928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53页。

[10]《中央通告第三十七号——关于没收土地和建立苏维埃》(1928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53页。

[11]《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1928年7月10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92页。

[12]《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1928年7月10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92页。

[13]《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1928年7月10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93页。

[14]《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1928年7月10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403页。

[15]《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1928年7月10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403页。

[16]《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1928年7月10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403页。

[17]《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1928年7月10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405页。

[18]《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1928年7月10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405页。

[19]《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1928年7月10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408页。

[20]《赣西南特委通告列字一号》(1930年4月9日),《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89页。

[21]《中央通告第六十八号——关于召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1930年2月4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6~17页。

[22]《全国第一次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宣传纲要》,《红旗》第112期,1930年6月21日。

[23]《中央通告第八十三号——为苏维埃政权而斗争》(1930年7月18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70页。

[24]《中国共产党对目前时局宣言》,《红旗日报》1930年8月15日。

[25]《拥护苏维埃中央准备委员会与建立全国中央苏维埃政权》,《红旗日报》社论,1930年9月13日。

[26]《全国苏维埃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全体会议经过》,《红旗日报》1930年9月19日。

[2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772~773页。

[28]《中央通告第三十七号——关于没收土地和建立苏维埃》(1928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49页。

[29]《中央致朱德、毛泽东亲转前委信》(1928年6月4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246~247页。

[30]《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1928年7月10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91页。

[31]《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杂》(1928年7月10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92页。

[32]《组织问题决议案》(193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14页。

[33]《中央给苏区各级党部及红军的训令》(1931年6月16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12页。

[34]《红军问题决议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799页。

[35]《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红色中华》第5期,1932年1月13日。

[36]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37]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38]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39]《中央给湘东特委信》(1928年5月6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80页。

[40]《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1928年7月7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92页。

[41]《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1928年7月7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408页。

[42]《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1928年7月7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408页。

[43]《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1928年7月7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408页。

[44]《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1928年7月7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408页。

[45]《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1929年12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833页。

[46]《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关于苏维埃政权决议案》(1929年7月),《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6页。

[47]《赣西南的(综合)工作报告》(1931年9月),《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13页。

[48]《赣西南的(综合)工作报告》(1931年9月),《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13页。

[49]《江西苏区中共省委工作总结报告》(1932年5月),《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91页。

[50]《江西苏区中共省委工作总结报告》(1932年5月),《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91页。

[51]《江西苏区中共省委工作总结报告》(1932年5月),《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92页。

[52]《江西苏区中共省委工作总结报告》(1932年5月),《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92页。

[53]《中央政治局关于苏维埃区域目前工作计划》(1930年10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450~451页。

[54]《中央给苏区各级党部及红军的训令》(1931年6月16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13页。

[55]《党的建设问题决议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66页。

[56]《党的建设向题决议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79页。

[57]《中共中央给红军的训令》(1930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24页。

[58]《苏维埃临时组织法》,《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页。

[5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4年1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44页。

[6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4年1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45页。

[61]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62]《中央给苏区中央局及苏区闽赣两省委信》(1932年7月21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06~308页。

[63][美]詹斯·R·汤森著,顾速、董方译:《中国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页。

[64][美]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55页。

[65][加拿大]陈志让,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外研究毛泽东思想资料选辑》编辑组编译:《毛泽东与中国革命》,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94~195页。

[66]毛泽东:《关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的结论》,《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5期,1934年1月31日。

[67]毛泽东:《关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的结论》,《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5期,1934年1月31日。

[68]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69]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70]毛泽东:《关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的结论》,《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5期,1934年1月31日。

[71]毛泽东:《关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的结论》,《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5期,1934年1月31日。

[72]毛泽东:《关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的结论》,《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5期,1934年1月31日。

[73]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74]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75]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76]毛泽东:《今年的选举》,《红色中华》第108期,1933年9月6日。

[77]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78]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79]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80]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81]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82]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83]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84]毛泽东:《今年的选举》,《红色中华》第108期,1933年9月6日。

[85]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86]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87]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88]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89]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90]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91]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92]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93]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94]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95]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96]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97]毛泽东《关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的结论》,《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5期,1934年1月31日。

[98]毛泽东《关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的结论》,《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5期,1934年1月31日。

[99]毛泽东:《关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的结论》,《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5期,1934年1月31日。

[100]毛泽东:《关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的结论》,《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5期,1934年1月31日。

[101]毛泽东:《寻乌调查》,《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8页。

[102]毛泽东:《〈兴国调查〉前言》,《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4页。

[103]毛泽东:《关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的结论》,《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5期,1934年1月31日。

[104]吴亮平:《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苏区领导经济建设和作长冈乡的调查》,《回忆中央苏区》,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46页。

[105]毛泽东:《长冈乡调查》注释,《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1页。

[106]毛泽东:《长冈乡调查》,《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6页。

[107]毛泽东:《长冈乡调查》,《毛泽东文集》第1集,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6页。

[108]毛泽东:《长冈乡调查》,《毛泽东文集》第1集,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6页。

[109]毛泽东:《长冈乡调查》,《毛泽东文集》第1集,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7页。

[110]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5页。

[111]毛泽东:《乡苏怎样工作?》,《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3页。

[112]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113]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114]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

[115]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5页。

[116]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5页。

[117]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第3期,1934年1月26日。(www.xing528.com)

[118]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5页。

[119]毛泽东:《乡苏怎样工作?》,《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3页。

[120]毛泽东:《乡苏怎样工作?》,《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3页。

[121]毛泽东:《乡苏怎样工作?》,《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7页。

[122]毛泽东:《乡苏怎样工作?》,《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8页。

[123]毛泽东:《乡苏怎样工作?》,《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8页。

[124]毛泽东:《乡苏怎样工作?》,《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4页。

[125]《苏区中央局关于闽粤赣省委的决定》(1933年2月15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9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94页。

[126]洛甫:《什么是罗明同志的机会路线?》(1933年2月18日),《斗争》第3期,1933年2月23日。

[127]洛甫:《罗明路线在江西》,《斗争》第8期,1933年4月15日。

[128]洛甫:《罗明路线在江西》,《斗争》第8期,1933年4月15日。

[129]张闻天:《五一节与〈劳动法〉执行的检阅》(1933年4月19日),《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32页。

[130]张闻天:《五一节与〈劳动法〉执行的检阅》(1933年4月19日),《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32页。

[131]张闻天:《五一节与〈劳动法〉执行的检阅》(1933年4月19日),《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32页。

[132]张闻天:《五一节与〈劳动法〉执行的检阅》(1933年4月19日),《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34页。

[133]张闻天:《五一节与〈劳动法〉执行的检阅》(1933年4月19日),《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33页。

[134]张闻天:《五一节与〈劳动法〉执行的检阅》(1933年4月19日),《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36页。

[135]张闻天:《五一节与〈劳动法〉执行的检阅》(1933年4月19日),《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35~ 336页。

[136]《斗争》第8期,1933年4月15日。

[137]《斗争》第8期,1933年4月15日。

[138]张闻天:《苏维埃政权下的阶级斗争》,《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51页。

[139]张闻天:《论苏维埃经济发展的前途》(1933年4月22日),《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40页。

[140]张闻天:《论苏维埃经济发展的前途》(1933年4月22日),《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41页。

[141]张闻天:《论苏维埃经济发展的前途》(1933年4月22日),《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41页。

[142]张闻天:《论苏维埃经济发展的前途》(1933年4月22日),《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42页。

[143]张闻天:《论苏维埃经济发展的前途》(1933年4月22日),《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42页。

[144]张闻天:《论苏维埃经济发展的前途》(1933年4月22日),《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41页。

[145]张闻天:《论苏维埃经济发展的前途》(1933年4月22日),《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43页。

[146]张闻天:《苏维埃政权下的阶级斗争》(1933年5月26日),《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57页。

[147]张闻天:《苏维埃政权下的阶级斗争》(1933年5月26日),《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57页。

[148]博古:《论目前阶段上苏维埃政权的经济政策》,《斗争》第6期,1933年6月25日。

[149]张闻天:《二次苏大会的改选运动与苏维埃的德谟克拉西》(1933年8月1日),《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91页。

[150]蒋伯英:《走出困境的毛泽东——土地革命战争的历史报告》,福建人民出版1995年版,第405页。

[151]张闻天:《二次苏大会的改选运动与苏维埃的德谟克拉西》,《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92页。

[152]张闻天:《二次苏大会的改选运动与苏维埃的德谟克拉西》,《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92页。

[153]张闻天:《二次苏大会的改选运动与苏维埃的德谟克拉西》,《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93页。

[154]张闻天:《二次苏大会的改选运动与苏维埃的德谟克拉西》,《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93页。

[155]张闻天:《二次苏大会的改选运动与苏维埃的德谟克拉西》,《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93页。

[156]张闻天:《二次苏大会的改选运动与苏维埃的德谟克拉西》,《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93页。

[157]张闻天:《二次苏大会的改选运动与苏维埃的德谟克拉西》,《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94页。 张闻天:《区苏维埃怎样工作?》,《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485页。

[158]张闻天:《二次苏大会的改选运动与苏维埃的德谟克拉西》,《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96页。

[159]张闻天:《二次苏大会的改选运动与苏维埃的德谟克拉西》,《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99页。

[160]张闻天:《区苏维埃怎样工作?》,《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485页。

[161]张闻天:《区苏维埃怎样工作?》,《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490页。

[162]张闻天:《区苏维埃怎样工作?》,《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492页。

[163]《中央关于在湘鄂赣三省苏区成立中央局给长江局的信》1930年8月29日。

[164]参见李良明:《项英评传》第4章,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

[165]即由中共苏区中央局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的《第十四号通令》。

[166]转引自李良明:《项英评传》,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第230页。

[16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1委983员会布告》(20第21号),《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江西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168]《红色中华》第39期,1932年11月7日。

[169]《地方苏维埃政府的暂行组织条例》(1931年1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46页。

[170]《苏维埃建设重要的训令》,《红色中华》第2期,1931年12月18日。

[171]项英:《地方苏维埃的建设问题》,《红色中华》第2期,1931年12月18日。

[172]项英:《地方苏维埃的建设问题》,《红色中华》第2期,1931年12月18日。

[173]项英:《地方苏维埃的建设问题》,《红色中华》第2期,1931年12月18日。

[174]项英:《地方苏维埃的建设问题》,《红色中华》第2期,1931年12月18日。

[175]项英:《地方苏维埃的建设问题》,《红色中华》第2期,1931年12月18日。

[176]《闽西江西省苏瑞金县苏开会讨论中央政府各种训令》,《红色中华》第3期,1931年12月28日。

[177]陈毅:《江西全省选举运动中各地的错误及如何纠正》,《红色中华》第7期,1932年1月27日。

[178]项英:《强固城乡苏维埃的组织和工作》,《红色中华》第16期,1932年4月6日。

[179]项英:《强固城乡苏维埃的组织和工作》,《红色中华》第16期,1932年4月6日。

[180]项英:《强固城乡苏维埃的组织和工作》,《红色中华》第16期,1932年4月6日。

[181]项英:《强固城乡苏维埃的组织和工作》,《红色中华》第16期,1932年4月6日。

[182]项英:《强固城乡苏维埃的组织和工作》,《红色中华》第16期,1932年4月6日。

[183]项英:《强固城乡苏维埃的组织和工作》,《红色中华》第16期,1932年4月6日。

[184]项英:《强固城乡苏维埃的组织和工作》,《红色中华》第16期,1932年4月6日。

[185]项英:《实行工作的检查》,《红色中华》第11期,1932年2月24日。

[186]项英:《实行工作的检查》,《红色中华》第11期,1932年2月24日。

[187]项英:《实行工作的检查》,《红色中华》第11期,1932年2月24日。

[188]《人民委员会命令第五号——切实执行工作检查》,《红色中华》第12期,1932年3月2日。

[189]江钧:《威权无上的区苏秘书》,《红色中华》第14期,1932年3月16日。

[190]江钧:《威权无上的区苏秘书》,《红色中华》第14期,1932年3月16日。

[191]项英:《反对浪费严惩贪污》,《红色中华》第12期,1932年3月2日。

[192]项英:《反对浪费严惩贪污》,《红色中华》第12期,1932年3月2日。

[193]项英:《反对浪费严惩贪污》,《红色中华》第12期,1932年3月2日。

[19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196页。

[195]王明:《为中共更加布尔塞维克化而斗争》,《王明言论选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25页。

[196]王明:《为中共更加布尔塞维克化而斗争》,《王明言论选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30页。

[197]王明:《为中共更加布尔塞维克化而斗争》,《王明言论选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35页。

[198]王明:《为中共更加布尔塞维克化而斗争》,《王明言论选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37页。

[199]王明:《为中共更加布尔塞维克化而斗争》,《王明言论选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38页。

[200]王明:《广东暴动二周年纪念》(1929年12月5日),《王明言论选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8页。

[201]王明:《目前军阀战争与党的任务》(1930年5月15日),《王明言论选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6页。

[202]王明:《为中共更加布尔塞维克化而斗争》,《王明言论选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44页。

[203]王明:《为中共更加布尔塞维克化而斗争》,《王明言论选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05页。

[204]王明:《中国目前的政治形势与中共当前的主要任务》(1932年3月31日),《王明言论选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10页。

[205]王明:《中国目前的政治形势与中共当前的主要任务》(1932年3月31日),《王明言论选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13页。

[206]王明:《中国目前的政治形势与中共当前的主要任务》(1932年3月31日),《王明言论选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13~314页。

[207]王明:《中国目前的政治形势与中共当前的主要任务》(1932年3月31日),《王明言论选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15页。

[208]《中央给苏区中央局并红军总前委的指示信》(1931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75页。

[209]《中央给苏区中央局并红军总前委的指示信》(1931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62页。

[210]《中央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1932年1月9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2页。

[211]《中央通告第 号》(四中全会后第一号,1931年1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84页。

[212]《中央给闽浙赣省委信》(1933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9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47页。

[213]《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及中共党的紧急任务决议案》(1931年5月9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61页。

[214]《中央给第一方面军总前委,江西省委,各特委,各地方党部的信》(1931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41页。

[215]《中央给苏区中央局及苏区闽赣两省委信》(1932年7月21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06页。

[216]《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62页。

[217]《接受国际来信及四中全会决议的决议》(1931年4月),《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99页。

[218]《接受国际来信及四中全会决议的决议》(1931年4月),《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04页。

[219]《农民运动决议案》(1928年7月9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期,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8月,第356页。

[220]《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与中国共产党书》(1929年6月7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期,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691~692页。

[221]王明:《极可注意的两个农民意识问题》(1929年12月7日—1930年1月4日),《王明言论选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1页。

[222]王明:《再论反富农问题》(1930年3月26日),《王明言论选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1页。

[223]王明:《再论反富农问题》(1930年3月26日),《王明言论选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1页。

[224]王明:《为中共更加布尔塞维克化而斗争》,《王明言论选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13页。

[225]《政治决议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48页。

[226]《政治决议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54页。

[227]《政治决议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60页。

[228]《政治决议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61页。

[229]张鼎丞:《中国共产党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9页。

[230]《苏区中央局关于闽粤赣省委的决定》(1933年2月15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9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94页。

[231]《苏区中央局关于闽粤赣省委的决定》(1933年2月15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9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95页。

[232]张鼎丞:《中国共产党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2页。

[233]《关于继续开展查田运动的问题》(人民委员会训令中字第1号),《红色中华》第164期,1934年3月20日。

[23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训令》(中字第3号),《红色中华》第192期,1934年5月23日。

[235]刘少奇:《农业工会十二县查田大会总结》(1933年11月5日),《红旗周报》第64期。

[236]毛泽东:《查田运动的初步总结》(1933年11月5日),《红旗周报》第61期。

[237]刘少奇:《农业工会十二县查田大会总结》(1933年11月5日),《红旗周报》第64期。

[238]张鼎丞:《中国共产党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2页。

[23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训令》(中字第3号),《红色中华》第192期,1934年5月23日。

[240]张鼎丞 :《中国共产党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2页。

[241]张鼎丞:《中国共产党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4页。

[242]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6页。

[243]《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版,第184页。

[244]李维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和统一》,《红旗》杂志1981年第1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