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央苏区政权建设史:群众生活概况

中央苏区政权建设史:群众生活概况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赣西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经过各地的武装暴动至建立起统一的苏维埃政权的艰苦过程,最终形成的有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和战斗其中的红色区域。苏维埃政权既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建立起来,也是广大群众生活和生产的根本保障。这充分体现了苏维埃政权民主制度的阶级性。总之,苏维埃政权的民主制度,本质地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意志和利益,这是苏维埃政权深受人民拥护的政治基础。

中央苏区政权建设史:群众生活概况

赣西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经过各地的武装暴动至建立起统一的苏维埃政权的艰苦过程,最终形成的有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和战斗其中的红色区域。在赣西南和闽西的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下,苏区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土地革命,进行了推翻旧社会制度的社会改造运动,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赣西南、闽西红色区域在赣西南苏维埃政权和闽西苏维埃政权建立的前后,各县、区、乡都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尽管新生的红色政权遭到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攻击,但红色政权并未因此被摧毁,反而在同敌人的不断战争中越发扩大和发展。红色区域与国民党统治区形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苏区广大人民群众把苏维埃政权当作自己的政权,并从实际行动上拥护和支持它。苏维埃政权既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建立起来,也是广大群众生活和生产的根本保障。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广大人民群众获得的最大利益,是在政治上摧毁了反动统治政权,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摆脱了千百年来在政治上受压迫的命运。“工农兵齐心一致用快刀斩乱麻的办法,把土豪绅土军阀官僚,以及非骡非马作威作福的国民党指导委员会与帝国主义的的侦探——神甫牧师等剥削工农压迫穷人的恶魔,斩草除根的杀得干净!”[99]苏区人民在推翻反动政治统治的同时,纷纷建立起代表自己利益的革命组织,选举自己的领导,治理自己打下的江山,根本改变了昔日受凌辱、任宰割的政治地位。政治上的翻身,使苏区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在苏维埃政权范围内,党和政府的政治意识在群众中得到普及,“无论男女老幼,都能明白国际歌,少先歌,十骂反革命,十骂国民党,十骂蒋介石,红军歌,及各种革命的歌曲,尤其是阶级意识强,无论三岁小孩,八十老人,都痛恨地主阶级,打倒帝国主义,拥护苏维埃及拥护共产党的主张,几乎成了每个群众的口头禅,最显著的是许多不认识字的工农分子,都能作很长的演说,国民党与共产党,刮民政府与苏维埃政府,红军与白军,每个人都能分别能解释”[100]

第二,苏区人民完全理解而且支持党和政府领导的革命斗争,比如在赣西南,“群众对党的信仰非常好,因为党在斗争中能够起政治的领导,赣西方面中心区域,特委的所在地,组织上亦相当能起领导作用,尤其是党领导他们打吉安赣州行动中,得到非常大的成效,计算自攻取吉安到现在,群众总牺牲了将近一万,没有哪一个有怨恨,打死了,自己家属收埋,被白匪烧了的房子,亦有很多,不但不怪红军,苏维埃,共产党,而且很痛心的怀恨反动派,对党信仰主要的原因,是农民在斗争中得到了土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政治上得着解放……”[101]

第三,苏维埃政权之下的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赣西南、闽西苏维埃政权是由乡、区、县基层苏维埃政权发展而来的,其政权职能,必须通过下级政权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许多政令亦须经过下级政权来贯彻执行。人民群众在这样的政权组织系统中,以代表大会的形式来实现管理政权的权利。“各级苏维埃政府是由群众大会中选举代表,开代表会议,决定工农本身的一切问题。”[102]如在闽西,“县苏维埃的代表由各乡群众大会中选举一定数目的代表,经过复选,出席大会。工人以职业为单位,红军、赤卫队、兵士以部队为单位,选举一定数目的代表,经过复选出席县大会。闽西苏维埃代表经过区县两次复选出席闽西大会”[103]。在苏维埃政权下,凡在16岁以上的男女工农群众、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只要没有反动行为,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豪绅地主、官吏和其他以剥削为生的分子,均无选举和被选举权。这充分体现了苏维埃政权民主制度的阶级性。在组织政府方面,由选民选举代表,由代表选举苏维埃政府委员,建立各级苏维埃政府。为了充分体现民意,加强人民群众参予管理政权的权利,“各级苏维埃代表会是定期举行,决定一切问题,如遇某代表不能代表所选出地群众的意见时,由群众自动召集大会,撤消代表资格,另选代表;政府委员如不愿或不努力执行代表会决议时,由代表会议撤消其委员资格,另选委员充任。总之是绝对的民主政府,它的一切行动与主张,都是群众的意见,与国民党的军阀政府完全两样”[104]。此外,在苏维埃法律范围内,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还包括了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等方面的广泛自由。总之,苏维埃政权的民主制度,本质地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意志和利益,这是苏维埃政权深受人民拥护的政治基础。

苏区人民在政治上获得解放的同时,经济生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农民分得了土地,工人增加了工资,废除了那种在“地主当权时代,农民受各种捐税,重租重利的剥削”[105]制度。苏区人民在苏维埃政府的带领下,烧毁了豪绅地主的田契、借约、债据等。农民可以不交租、不完粮、不还债,苛捐杂税被废除,高利贷剥削被消灭,工农群众的生活有了重大的改善,与在反动统治下的生活截然不同,“人民日常所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除盐比较困难外,其余都能自给……尤其是吃了便宜谷米,苏区两元钱可买一担,白色区要二十元一担,这样与未革命的区域比较,即相差很远了”[106]。尽管在战争环境之下的苏区,新的经济体制无法健全,但是,在苏维埃政权的保护下,苏区人民恢复了生产的热忱,生活得到了改善,最重要的是摆脱了往昔为活命而四处奔波的困境。

苏维埃政府注重在苏区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苏区人民无论男女老幼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为了满足苏区普及教育和提高苏区人民文化水平的需要,各地苏维埃政府先后开办了许多列宁学校、训练班、红军学校、看护学校、干部学校以及各种适宜于革命斗争需要的教育机构。“各县开设列宁师范,区乡列宁小学现在已十分之六七的地方开设了……成人补习夜学亦渐渐到处兴办,除学校教书之外,还有一种普通的识字运动,以乡为单位,按群众住所,不分男女老少,十人一组,从中选出一较识字者为组长(即教员),每周由乡苏维埃召集各组长授以科目与教授法,以革命歌谣,及工农所需要的东西为教材。”[107]有的地方还“发行各种革命的教本《工农兵读本》、《劳动读本》等”,有的苏区教育部门还自编“一些革命的名词理论等材料”[108],作为社会教育的教材。总之,文化教育的发展,使苏区人民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为苏区创造了一个反对封建旧文化、旧道德,树立新文化、新道德、新风尚的文明氛围。

苏区广大妇女在苏维埃政权之下,得到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解放。妇女的解放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因此,苏维埃政权给广大妇女带来的政治参予权,经济自主权,人身自由权和教育享有权,充分体现了苏维埃政权是中国历史上进步与文明的政权形式。在苏维埃政权下,“妇女得到了解放,各级苏维埃代表与委员都有女子参加。无论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都与男子丝毫没有两样。同样妇女对革命的贡献与男子也是一样,无论红军,赤卫队,少年先锋队,作战、放哨、游行示威,女的也一样参加”[109]。苏维埃政权还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妇女的种种合法权益,这在历史上是未曾有过的。(www.xing528.com)

苏区广大人民群众在苏维埃政府的号召下,积极动员起来,组织赤卫队,建立地方武装,输送大批青年男女参加红军,使红军的队伍不断扩大。如“在整个闽西百多万革命群众中除老少外,强壮的男女红军,赤卫队的后备军队,少年先锋队,二十万以上。”[110]由于革命战争的需要,苏区范围内的农村,都带有军事化的特点,“每个赤卫队(加入了苏维埃的,多半是赤卫队)、少先队都能经常下操,农民的军事常识都能懂得些,没有操会散兵线的很少,扩大红军,没有新兵,农民一到红军,即会开枪及初步动作,举行群众大会时群众的队伍非常整齐,如红军一样,甚至妇女也有很多懂得,现在红军独立团,有妇女参加”[111]。这是在苏维埃政权下,苏区群众军事生活的一个缩影。

在苏区群众社会生活中,人民群众还参与了由苏维埃政府组织的各种生产活动、公益建设和其他社会改革运动。

苏区群众自愿参加由苏维埃政府组织的各种合作社,是苏区群众社会经济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在赣西南苏区,“各种生产消费和使用合作社,许多地方都已成立;东固苏维埃管辖的东固银行,他所发行的流通券,信用极好。通行各县,一直到吉安城外半里的水东也可通用,这一方面固然因为东固银行的基金充足,同时也是群众的热烈拥护,拒用反动阶级的票币,争着拿现洋来换东固的纸币所致”[112]。赣西南政府还将“东固银行扩充为西南政府的银行,在兴国县城永新县城设立分行,银行在群众中的信仰很深厚”[113]。在闽西,大多数苏维埃区政府也“开办了信用合作社(即农民银行),苏维埃下的群众,有正当需要(用在农业或工业上),可向政府借贷,至多只取一分的利息,打破了高利借贷的剥削”[114]。各种合作社的成立,保障了苏区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稳定,其作用是重大的。

在苏区,由于苏维埃政府开办了医院,苏区人民的医疗生活得到了初步的保障。“区乡政府聘请了医生,设立公共看病处,苏维埃下的群众有病去诊断,不取分文钱,同时各地均设立药材合作社(或名公共药铺)。农民过去有病请医不起只有问菩萨一条路,现在农民不但发生政治问题要提出意见到苏维埃解决,就是身上小小的病患,都有苏维埃解决……”[115]这不能不说是苏区群众在苏维埃政权之下,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的证明。

为满足苏区群众业余文化娱乐活动的需要,各苏维埃乡政府都设有俱乐部,“它的作用不但供群众游玩,而且是教育群众最好的地方”[116]。在俱乐部里,墙壁四周贴满了标语和画报,以最简便直观的方式向群众作有益于苏维埃建设和革命斗争的宣传。俱乐部“每晚有人做政治报告,有人讲故事,说笑话,演讲剧,唱歌,呼口号”[117]。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深受欢迎,尤其是“每逢纪念节的文明新剧,革命小调,都普遍的有”[118]。总之,俱乐部起了寓教于乐的作用,对苏区人民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政治热情,起了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苏区群众在苏维埃政府的倡导下,开展了移风易俗的活动,使苏区呈现出新的文明景象。如在赣西南“苏维埃的胜地,斗争较久的地方,没有人敬神,菩萨都烧了,庙宇祠堂变成了农民工人士兵的政府办公室,或者是游戏场,许多农民的家里以前供着家神‘天地君亲师位’的,现在都换以‘马克思及诸革命先烈精神’,从前过年度节,写些封建式的对联,现在都是写的革命标语,以前买卖婚姻,现在完全废除了,婚姻自由,不需金钱……”[119]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旧风俗、旧习惯、旧道德遭到群众的摒弃,是苏维埃政府倡导的社会改革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苏区群众改变旧的社会生活的表现。

为了改善苏区群众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苏维埃政府还注意开展一系列的公益事业的建设。如赣西南地区,苏维埃政府“办学校,办合作社,办理粮食的互相的补济……又办有赤色邮政,……永新县政府办有缝衣工厂,东固埠田也办有缝衣工厂,阜田修有一伟大的列宁堂”[120]。又如闽西,许多“乡村的水沟桥梁道路都大加修理起来”[121],甚至“苏维埃政府修理了一切水道,每个农民田里都可得到充分的水,一面不会干坏禾苗,减少收获;他方面农民间没有争水的斗争了”[122]。苏维埃政府的这些举措,是稳定苏区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