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乾盛世揭秘:三藩历史包袱砍除

康乾盛世揭秘:三藩历史包袱砍除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这样,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便成为各据一方的藩王势力,世称“三藩”。三藩兵权在握,各拥兵自重,其中以吴三桂的势力最大。这三股势力在事实上已形成了与中央政权相对立的军事割据状态。三藩的存在,已成为国家经济上的巨大负担。康熙帝的这一举措,深深震撼到了其他两位藩王——吴三桂和耿精忠。这就历史上有名的“三藩之乱”。康熙的这一战略部署,恰好击中了叛军的要害。

康乾盛世揭秘:三藩历史包袱砍除

明末,明将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吴三桂,趁明王朝土崩瓦解之机,各率所部先后降清。当清军于顺治年间南下时,他们又充当了先锋,与清军共同消灭了南明王朝及农民军余部。后吴三桂将永历帝杀害,清顺治帝为表嘉奖给他很重的奖赏,封他做平西王,让他镇守云南、贵州;封尚可喜为平南王,镇守广东;耿精忠为靖南王,镇守福建。

顺治帝为鼓励他们忠心任事,辅弼皇室,不惜赐予政治上种种特权,使他们的权力远远超过了地方官员。就这样,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便成为各据一方的藩王势力,世称“三藩”。

此三藩之设,并非顺治帝的主观愿望所致,而是为了顺应当时军事与政治斗争的需要。作为当时抗清斗争主要活动地区的东南沿海及两广、云贵,情况错综复杂,随时有可能爆发叛乱。唯有以吴三桂等威名远著的军事将领镇抚这些地区,才能长治久安,以护卫王室。

然而,实际情况却正好与清政府的愿望相反。三藩兵权在握,各拥兵自重,其中以吴三桂的势力最大。吴三桂自恃功高,在云南称王称霸,不但掌握地方兵权,还控制财政,自派官吏,不把清廷放在眼里;耿精忠横征盐课[1],又利用海运之便,同荷兰及东南亚各地进行走私贸易;尚可喜则在广州私设征收苛捐杂税的“总店”,每年私收白银不下十余万两。

这三股势力在事实上已形成了与中央政权相对立的军事割据状态。三藩势力的不断增长,不仅不能护卫王室,反而形成了一股与它抗衡的强大力量。

三藩的存在,已成为国家经济上的巨大负担。他们在其藩镇所得,都窃为己有,还从朝廷索取大量饷额和经费,用于养兵和行政开支。康熙帝即位之初,索尼四辅臣执政时期,对三藩采取笼络、包容之策,听任三藩所为,更助长其势力的急速膨胀。

康熙帝智擒鳌拜亲政之后,以敏锐的目光看出三藩势焰日炽,已构成国家的心腹之患,要统一政令,三藩是很大的障碍,一定得找机会削弱他们的势力。于是,“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之宫中柱上”,把它列为自己亲政所必须解决的三件大事的第一件大事,但又虑及“三藩俱握兵柄”,不敢贸然采取行动。他一直在苦苦思索,找个什么办法,才能够顺利削弱并消灭“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平南王尚可喜以年老多病为由,上了一道奏章,主动申请撤藩“归老辽东”。要求让他儿子尚之信继承王位,留在广东。康熙抓住这个机会,立即批准尚可喜告老还乡的请求,但却拒绝让其子接替平南王的爵位,理由是广东安定,不必再设藩王镇守。

康熙帝的这一举措,深深震撼到了其他两位藩王——吴三桂和耿精忠。他们看出了朝廷急欲撤藩的意向,惶惶不可终日。为了试探一下康熙帝的态度,他们也假惺惺地向康熙主动提出了撤除藩王爵位、回到北方的请求。

康熙看到这些奏章之后,召集朝臣商议。大臣们意见不统一,有主张撤的,有主张不撤的。主张不撤的大臣多数觉得吴三桂他们要求撤藩是假的,如果批准他们的请求,吴三桂一定会造反。

康熙帝思虑再三最终决定,这些藩王掌握兵权太久,拖得越久,越不容易解决,认为吴三桂早有野心,撤藩,他要反;不撤,他迟早也要反。不如来个先发制人,索性一次解决。于是便下诏答复吴三桂,同意他撤藩。

诏令一下,吴三桂果然暴跳如雷。他本意是希望康熙帝会做出些挽留的姿态,他们就顺水推舟留下来。谁知康熙帝会这样决断,他又惊又恨,自以为是清朝开国老臣,现在年纪轻轻的皇帝居然撤他的权,于是决定起兵造反。

同年十一月,吴首先在云南起兵,公开抗拒朝廷撤藩。他杀掉了云南巡抚朱国治,发布讨伐清廷的檄文,自称“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并写信与平南王、靖南王和各地老部下以及台湾的郑经,要他们共同起兵造反。

为了笼络民心,他脱下清朝王爵的穿戴,换上明朝将军的盔甲,在永历帝的墓前假惺惺地痛哭一番,说是要替明王朝报仇雪恨。但是,人们都很清楚,他引清兵入关、绞死永历帝[2]的斑斑劣迹如在眼前,现在他居然打起恢复明朝的旗号来,人们怎能相信他“兴明讨虏”的宣传?

吴三桂在西南一带势力大,一开始,叛军打得很顺利,仅三个月,已占领湖南全境,前锋直抵长江南岸,摆开了飞渡长江天堑,直捣京师的态势。他又派人跟广东的尚之信和福建的耿精忠联系,约他们一起叛变。这两个藩王有吴三桂撑腰,也反了。这就历史上有名的“三藩之乱”。

三藩一乱,整个南方都被叛军占领。康熙帝并没有被他们吓倒,他对三藩之乱采取了毫不妥协的态度,并迅速作出反应:一面停止撤销尚之信、耿精忠的藩王称号,把他们稳住;同时削除吴三桂爵位,将其长子额驸吴应熊逮捕,不久即下令处死,以寒吴三桂之心;一面调兵遣将,集中兵力讨伐吴三桂。以荆州大本营,与吴三桂的军队夹江对峙,阻挡其正面进攻;以山东兖州为适中之地,接济南北;在西北一翼,以重兵阻击陕西叛军,威胁四川;在东南一翼,以重兵驻杭州、南昌等地,全力挡住耿精忠军队的攻势,以防止他们轻易进入湖南与吴军合势。

康熙的这一战略部署,恰好击中了叛军的要害。吴三桂损失惨重,屯兵南岸不敢渡江,军队锐气逐渐低落下来。这就给事先毫无准备的清军以喘息的时间,并使康熙从容调兵,顺利实施其战略计划。

尚之信、耿精忠一看形势对吴三桂不利,便向清军投降了。这样一来,吴三桂的力量渐渐削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中。

至康熙十七年(1678),清军已从各条战线进逼湖南,吴军节节败退。吴三桂已感到江河日下,他自己知道支撑不下去,连悔带恨,于当年八月生了一场大病断了气。

吴三桂死后,其孙吴世璠继位,改元“洪化”。然而吴三桂的死令部属人心涣散,军无斗志,不久便溃败回云南。(www.xing528.com)

康熙抓住战机,展开了战略大反攻。康熙二十年(1681)九月,清军分三路攻进云南昆明,以长围数十里围城。延至十月,城中弹尽粮绝,城南守将暗降清军引导清军破城而入,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自杀。其部属骨干人物或自杀、自焚,或被俘处斩。

经过八年战争,清军终于平定了叛乱势力,统一了南方。

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乱后,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

首先,军队编制得到统一,三藩之乱平定后,清政府对参加变乱的部队进行了妥善安置:吴三桂的部队悉配戍于辽宁开原县东四十里的尚阳堡,在台站服役;察哈尔布尔尼其党附各部落于义州、锦州等地安插;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的部属,尚之信等家所属壮丁,则分别被编入正黄、镶黄、正白、正蓝旗汉军旗下;另外,还在荆州、福州、广州增设八旗驻防,广西、云南派绿营兵镇守,使得清廷统治权力得到了集中和加强。

其次,地方官吏的任命得到整肃。三藩之乱平定后,三藩任意坐缺补官的擅权行动即被废止,举官用人大权归于中央政府。

再次,三藩之乱平定后,康熙即宣布废除三藩所施行的各种虐政:下令凡是三藩私自征收的赋税一概免除,按照原制定的额税征收;并将尚可喜在广东所占田庐、店舍悉数归还于民。这些举措使得广大劳动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东南沿海和西南地方的残破局面开始好转。

三藩之乱的平定,有利于国家的统一、边疆的开发,是康熙一生中最主要的丰功伟绩之一。

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与陈圆圆

陈圆圆,本姓邢,名沅,字畹芬。母亲早亡,方随姨夫姓陈。圆圆能歌善舞,色艺冠时,为苏州名妓,享誉江南,被誉为“江南八艳”之一。

陈圆圆画像

崇祯末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威震朝廷,崇祯帝日夜不安。外戚周奎欲寻求美女为皇帝解忧,便派遣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选美。后来,田畹将名妓陈圆圆等献给了崇祯皇帝。但由于当时战乱频繁,崇祯皇帝无心享乐。陈圆圆便又回到了田府,成为田畹府中的歌妓。

不久,李自成的队伍逼近京师,崇祯帝急召吴三桂镇守山海关。田畹设宴为吴三桂饯行,陈圆圆率歌队进厅堂表演。吴三桂见到陈圆圆之后,立即一见钟情、神驰心荡。

酒过三巡,突然有人来报说李自成率军突袭,田畹恐慌地问吴三桂:“有敌军前来,该如何是好?”吴三桂回答说:“若能以圆圆相赠,吾首先保护君家无恙。”就这样,陈圆圆成了吴三桂的爱妾。

李自成攻破北京,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自成的手下刘宗敏掳走。吴三桂正欲答应投降李自成,忽闻陈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喊:“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在一片石攻破李自成。

李自成战败后,将吴三桂之父及家中38口人全部杀死,然后弃京出走。吴三桂为报杀父夺妻之仇,昼夜追杀农民军到山西。此时,吴三桂的部将在京城搜寻到陈圆圆,立即飞骑传送。吴三桂遂终止交战,带着陈圆圆由秦入蜀,然后独占云南。

后来,顺治封吴三桂为云南王,吴三桂欲将陈圆圆立为正妃,陈圆圆没有接受。吴三桂便娶了另外一个女子为正室。但不幸的是,这个正室生性悍妒,吴三桂的很多爱姬都被她所陷害冤杀,陈圆圆看到这样的情景,便独居到别院去了。由于失去了吴三桂的宠爱,陈圆圆心灰意冷,遂乞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吃斋念佛。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时,吴三桂气绝身亡。陈圆圆在寺中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自沉于寺外莲花池中。

此后,几百年来很多人都将明朝灭亡的原因推在陈圆圆身上,说吴三桂投降清军完全是因为她的缘故,为此,明末清初的诗人吴梅村还曾写诗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