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正大光明时代:康乾盛世揭秘

正大光明时代:康乾盛世揭秘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乾清宫的正殿,高悬着一块“正大光明”匾。雍正刚刚登基,就将他早已经选好的继承者的名字放入了匣子里,然后高悬在“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而对于弘历来说,当他的名字安然躺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的这段日子里,大概也是他人生中最为快乐、潇洒的一段光阴了。“正大光明”匾这些过往的经历,对于雍正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正大光明时代:康乾盛世揭秘

在乾清宫的正殿,高悬着一块“正大光明”匾。这块匾额上的字原本出自顺治帝之手,起初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随着雍正建立了“秘密立储”的制度后,这块匾额就成为清朝一个不可或缺的标志。匾额后面所藏匿的小匣子,不仅关系着整个王朝日后的走向,更决定了皇子们未来的命运——匣子内的诏书将公示谁会成为日后帝国的继承者。这种立储的方式,使得皇子们无法知道谁是皇位的继承者,也相应地减少了他们之间的争斗。这一制度是雍正创立的,他也是第一个实行之人。

雍正刚刚登基,就将他早已经选好的继承者的名字放入了匣子里,然后高悬在“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虽然,无论是皇子还是大臣,都不知道皇帝到底写了谁的名字在上面,但是,当时政局的走向太过明显,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能够笃定,雍正所选择的继承者一定是得到康熙赞誉的四阿哥弘历。

而对于弘历来说,当他的名字安然躺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的这段日子里,大概也是他人生中最为快乐、潇洒的一段光阴了。此时的弘历正值青少年时代,他不必像父亲和祖父那样失去童年、少年时代的惬意时光,反而在很多时候都得到了父亲的特别保护。雍正的皇位得来不易,想要做好更加不容易,从青年时代起,他就为了自己这不能与任何人说的野心而不得不格外地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在他的青少年时期,并没有从康熙那里得到很多的父爱,当时对太子寄予厚望的康熙大概眼中除了未来的继承人外,也并没有对其他的儿子有过太多的关照,毕竟这位千古一帝要做的事情太多,而他的儿子也确实是不少。同时,雍正也没有获得太多的母爱,他被生下来后就从亲生母亲身边抱走交给其他妃嫔抚养,而亲生母亲对在自己身边长大的十四阿哥的疼爱显然是大大超过了这个面冷、阴鸷的四阿哥。

“正大光明”匾

这些过往的经历,对于雍正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另外,他跟在康熙身边,最直接地体会到了父亲年少登基所面对的巨大压力,朝廷内外无时无刻不存在着诸多隐患、问题等着父亲的裁决。大概雍正就是因为明白自己与父亲在童年、少年时代都有着极大的缺失,因此想要将这份空白弥补给最宠爱的儿子弘历,希望他在面对未来的压力前,先有一段舒心的日子过。所以说,乾隆在走进紫禁城还未登上皇位的这段时间里,享受到了父亲、祖父甚至是曾祖父顺治都未曾享受过的美好。

雍正一方面尽可能地维护弘历的继承权,让他可以免受皇子夺权斗争之苦,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这位帝国未来主人的培养与教育。康熙是相当重视皇子们的教育的,这点对雍正的影响也很深,因此他对于弘历的老师自然挑选得格外严格、认真,这样可以帮助弘历在登基之时具备足够的资格。

早在藩邸时期,雍正就聘请了翰林福敏教育弘历、弘昼两兄弟。等到雍正继位之后,仅仅是福敏一人已经不能承担教育未来皇帝的工作了,这一方面是因为弘历身份变得特殊,雍正希望有更好更优秀的老师帮助他作好继位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弘历本身极其聪慧、好学,知识学得快、记得快,进步得也很快。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雍正在大臣当中挑选了四位无论是品行还是学问都堪称佼佼之人来担当此职,他们是徐元梦、朱轼、张廷玉和嵇曾筠。为此,雍正还效仿汉人的规矩,在懋勤殿[6]举行了肃穆庄重的拜师礼,让弘历正式拜这四位名臣为老师。在弘历的眼中,老师虽然有四位,但是他最为敬重且终身念念不忘是则是朱轼[7]朱老师。

弘历虽然在福敏的帮助下,饱读经史子集,但是福敏学问有限,弘历跟随他并不能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在朱轼的教导下,弘历才开始消化、吸收那些曾经困扰着他的晦涩语句,千余年积累下来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此刻才真正地在弘历面前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朱轼所为他讲解的那些儒家经典对他影响极深,尤其是其中所涉及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为君之道都令弘历获益匪浅。乾隆后来评价这位老师的学问造诣之深时说:“汉则称贾董,宋惟宗五子。恒云不在言,惟在行而已。”另外,朱轼也是一位有名的清官,他的言传身教都极大地影响着这位未来的皇帝。

弘历本身就喜欢读书,所以这段勤学的经历并没有使他觉得痛苦,反而是他少年时期极为高兴的一件事。最值得弘历庆幸的是,此时的他并不是孤单一人,还有与他感情最好的弟弟弘昼一直相伴。弘昼与弘历同年,只相差几个月而已,而且他们的生母都是雍正藩邸的格格,因此他们从小相伴,9岁时也是一起跟随福敏学习的,在懋勤殿的拜师典礼上,也只有弘历、弘昼二人。后来,康熙的二十四皇子允祕和平郡王福彭才先后奉旨到此读书,成为弘历另外两个同窗。

在这四个年龄相近的皇族子弟中,弘历是读书最认真也最用功的一个,他每天上完课后,并不急着和弟弟或是二十四叔一起游戏,而是回到自己的小书房里继续诵读、研习。弘历天分高,又肯用功,自然是这四个人中学问最好的,不但老师们对他赞不绝口,就连他的同窗也是极为佩服的。弘昼曾说:“吾兄于问寝视膳之暇,每有所得,发为文辞。日课文一首,虽退居私室,亦不敢自懈,手披心绎,欲力追古作者。”平郡王福彭的评价更高:“皇四子问安视膳之余,耳目心思一用之于学,考合古今,微论同异,虽单词只义必条分缕析,铢黍弗差,每为文,笔不停辍,千言立就,而文思泉涌,采翰云生。”此时,弘历“精研易、春秋、戴氏礼、宋儒性理诸书,旁及通鉴纲目、史、汉、八家之文,莫不穷其旨趣,探其精蕴”,这对于高高在上的皇族的阿哥来说是极其难得的,也难怪祖父康熙甫一见他就顿生好感。

青年时期的乾隆朝服像

少年时期的这段读书时光,对于弘历日后登基确实是极为重要的,跟随这些汉儒名师的学习,使得其思想更倾向于儒家的“仁政”与“德治”,他坚信帝王之道“以德不以力”,所以,乾隆登基之初的施政纲领与父亲雍正截然不同,他更加宽仁,努力调整父亲严猛政治留下来的后遗症。同时,弘历也主张“宽”是有限度的,“柔懦”与“刚暴”具有同样大的危害。所以,乾隆的帝王之术是将“宽”作为一种手段,同时宽严相济,二者相互调和,均不过度。

作为皇储的这13年里,弘历除了读书外,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更为广泛的兴趣爱好。乾隆一生钟爱诗文书画的爱好也是在这段时期开始养成的,他跟随专人学诗,而仅大他半岁的二十一叔允禧则是皇族之中杰出的书画家,尤其擅长山水画,飘逸、雅致。弘历经常与允禧切磋绘画之道,令他获益匪浅。此外,他对于狩猎、围棋、古玩、品茗等等也有着极大的兴趣;与祖父康熙一样,弘历也对西洋物品饶有兴趣。读书之余,这些爱好大大地丰富了他的皇子生活。这段时光对于弘历来说是难得的轻松、惬意的10年,但是随着父亲的离去,随着“正大光明”背后秘密的揭晓,随着一个庞大的江山落入他手中的一刻起,也宣告着这段美好时光的结束,从此以后他再不是皇子弘历,而是大清王朝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乾隆皇帝。

荒唐王爷——弘昼

弘昼(www.xing528.com)

雍正子嗣不多,能够活到成年的就更少了,这一点对于乾隆来说也许是一件好事,毕竟在皇位的争夺上他少了很多竞争者。在雍正成年的子女中,乾隆与五弟弘昼的关系最亲密,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同岁,从小到大在一起读书做伴的时间最长,另外一点则是与弘昼的个性有关。

历史上提到这位爱新觉罗·弘昼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给他戴上一顶“糊涂王爷”的帽子。弘昼是雍正的第五个儿子,因为长子和次子早夭,所以实际上弘昼只有两位兄长,弘时与弘历。虽然,弘历是康熙、雍正两位帝王肯定的继承者,但是作为年纪最长的弘时对皇位一直没有死心,也曾想要与弘历在皇位的争夺战中一较高下。但是,雍正对于选择弘历做继承者的决心是很坚定的,在这件事上他是绝对拥护弘历,并不惜为他扫除皇权道路上一切阻碍。

对于两位兄长之间的皇位争夺战,弘昼不愿卷入,因此只能采取一种装糊涂的保身之策。他常常会有一些疯疯癫癫不合时宜的言语和行为,世人都认为他是一位荒唐王爷。据说,弘昼非常喜欢办丧事,他常说:人都是会死的,这没有什么好忌讳的。所以,他就让府上的家仆给还活得好好的自己办丧事,然后在一旁看着别人在“祭奠”自己的时候大哭,他就觉得很有趣。

大概是丧事办得太多了,历史上对于弘昼之死也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他还是在晚年的时候避无可避地卷入一场皇室风波中,结果管了自己不该管的事,惹怒了乾隆,将他三尺白绫赐死。但是,这一观点也是来自野史传闻而已,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史书对于弘昼之死写得很清楚,他是生病而死。

弘昼死前确实是犯过错的,但是乾隆只是罚了他三年俸禄而已,这对于亲王来说,并不算是很重的惩罚。而且,弘昼病重期间,乾隆还曾亲自去探望过他。据弘昼的八世孙、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讲述,当时弘昼还曾求乾隆赏赐自己这个和亲王为铁帽子王,世袭罔替。不过,乾隆并没有答应。但是,他对这个陪伴了自己大半生的弟弟还是格外恩宠的。按照清朝的规定,除了铁帽子王外,其他的爵位后人在继承的时候是要降级承袭的,但是弘昼之子永璧袭了一代和亲王爵位,永璧死后,他的儿子才降级改袭郡王位的,从这一点上看,弘昼也不可能是获罪而死的。

【注释】

[1] 玉牒,中国历代皇族族谱称为玉牒,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宋朝开始每10年一修,沿及明清清代玉牒分满、汉两种文本,现存1070册,是中国唯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也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家谱

[2] 《书剑恩仇录》又名《书剑江山》,著于1955年,是金庸的首部长篇武侠小说。小说描写清乾隆年间,江南武林帮会反清复明,与清廷斗智斗勇的故事,也是这本小说把研究乾隆是否汉人一事,推到了高峰。

[3] 《清稗类钞》是由清末民初徐珂编撰的,他从清人、近人的文集、笔记、札记、报章、说部中,广搜博采,编辑而成。书中记载之事上起顺治、康熙,下迄光绪宣统,涉及内容极其广泛,举凡军国大事、典章制度、社会经济、学术文化、名臣硕儒、疾病灾害、盗贼流氓、民情风俗、古迹名胜,几乎无所不有。其中许多资料可补正史之不足,也有稗于遗闻可以资为谈助,是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4] 巴图鲁满语是“勇将”的意思,明朝时女真人即开始使用此称号,后来成为清朝政府的一种荣誉封号,得此封号就是“勇将”、“能干”之意。

[5] 这里所说的格格并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公主”、“郡主”的意思,实际上入关前,满洲的亲贵们将没有名分的小妾也称为“格格”。顺治入关,仍用此称号;到康熙时期,后宫定制,格格才从皇帝后妃中消失,但王府仍用此称谓。

[6] 懋勤殿,取“懋学勤政”之意,位于故宫西南,这里是皇帝的书斋雅室。殿内悬有“基命宥密”匾额,是乾隆皇帝的亲笔御书。皇帝常在此读书,批阅奏本及鉴赏书画,还经常与儒臣在此谈古论今,作诗赋词、铺纸研墨、挥毫丹青,这里因而呈现出儒雅的文化氛围。

[7] 朱轼(1665-1736),号可亭,因此乾隆也称他为“可亭先生”。他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居官廉洁,刚正不阿,世人颂其“束其励行,通经史百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