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圆明园:康乾盛世的万园奇观

圆明园:康乾盛世的万园奇观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圆明园于1709年正式动工建园,距今已经300多年了。最初,圆明园是康熙皇帝恩赐给雍正的一座花园,并亲题园额“圆明园”。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相对独立又互相连通,总体上以圆明园为主,因此一般统称为“圆明三园”或“圆明园”。10月18日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开始肆无忌惮地掠夺文物珍宝,并纵火焚烧圆明园。

圆明园:康乾盛世的万园奇观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供奉神像,摆置异兽,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这个仙境就是大清王朝盛世的象征,经历康雍乾三代帝王之手才最终得以完成的皇家园林,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11]

位于中国北京西北海淀区的圆明园,是一组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圆明园规模宏伟,融会了各式园林风格,运用了各种造园技巧,被大多数中国园林学家认为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圆明园于1709年正式动工建园,距今已经300多年了。

最初,圆明园是康熙皇帝恩赐给雍正的一座花园,并亲题园额“圆明园”。雍正皇帝解释“圆明”二字的含义时说:“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可见寓意。

当时圆明园的规模甚小,只有300余亩。雍正帝即位后,开始分别向东、西、北三个方向扩展,首先在原赐园的南面增建了宫殿建筑,使之成为兼具听政功能的园林。在他主政时,圆明园也利用多泉的沼泽地形修建了许多大中型水景,并筑造河道,叠石造山,形成山水层叠的格局。雍正帝命名了园中二十八景,如“牡丹台”、“杏花馆”、“卍字殿”等。1725年秋天,雍正正式搬进圆明园。这里从此成为大清帝国的第二个离宫。面积达到了3000亩,在它的周围,2.4万名皇家卫队日夜巡逻,没有皇帝的旨意,任何人严禁入内。

18世纪中期,大清帝国拥有空前的财富。史无前例的圆明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从乾隆即位开始,新一轮的圆明园扩建持续了9年,形成了乾隆帝钦定的四十景,并命画师绘画修饰,此即《圆明园图咏》。在圆明园建成之后,其东面和南面又先后兴建了两座附园,即畅春园和绮春园。

长春园始建于乾隆三年(1738),于乾隆十四年(1749)落成。绮春园则是在乾隆三十四年(1769)由许多亲王、公主赐园合并而成。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相对独立又互相连通,总体上以圆明园为主,因此一般统称为“圆明三园”或“圆明园”。至此,圆明园的营建才全部完成。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珍宝馆、皇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同时它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

不论从建筑的布局、收纳的珍宝,还是艺术造诣各方面来说,乾隆朝时期的圆明园都称得上是“世界园林的典范”。第一次来中国的法国人王致诚在参观了圆明园后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的印象:“中国皇帝的离宫,无论在设计和施工方面,都极宏伟和美丽,我的眼睛从来不曾看到过任何与它相似的东西,中国人在建筑方面表现出来的千变万化、复杂多端,令人难以置信,我唯有钦佩他们的天才,我不得不承认,和他们比较,我们又单调又缺乏生气。”

圆明园集中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粹,融汇了东西各种建筑风格,大量运用对景、障景、借景、透景等空间处理技巧,会聚各种造园手法,堪称是中国园林艺术之顶峰杰作,被西方国家称作“东方凡尔赛宫”。圆明园的设计思路模仿了中国南方迷人的自然风景,并再现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意境,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时,圆明园中也有大清帝国西学东用的影子——大水法

大水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喷泉。18世纪中期,一些来往于大清宫殿的欧洲人告诉乾隆,法国凡尔赛宫的水法建筑名声显赫。在乾隆看来,大清是天朝大国,无所不有,无所不能,理应拥有媲美凡尔赛的水法建筑,于是,他就想在圆明园东边一块狭长的地带造一座豪华的西洋花园——西洋楼

西洋楼是中国皇家宫苑中的第一次大规模仿建的西洋建筑和园林,由意大利人郎世宁于公元1750年开始修建。在郎世宁所组织修建的西洋花园中,规模最大的欧式建筑便是位于花园中央的一组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的喷泉——海晏堂。一天24小时中,12个生肖动物每隔两小时依次轮流喷水。中午12点钟,12只动物则一齐喷水。清宫档案中说,所有的喷泉同时打开的时候,洪水般的声音,几里之外都可以听到。而史籍中记载的这些生肖喷泉则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圆明园十二兽首”。

不过圆明园的这些胜景我们再也没有机会领略了。当乾隆皇帝在圆明园大兴土木的时候,英国工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剧烈的变革在西方已经发生,东方的大清帝国却依旧按照2000年前的模式运转。1799年,89岁的乾隆在梦中离开了人世。仅仅40年后,英国就用武力强行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开始堂而皇之地倾销鸦片,这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1860年,为了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英国和法国联合组建了一支远征军,他们长驱直入,直达北京。10月18日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开始肆无忌惮地掠夺文物珍宝,并纵火焚烧圆明园。那些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宝,足以表彰往日的风格和辉煌,从此以后再也不会被世人看到。目睹伟大的离宫被毁,就连随行的西方传教士都不禁黯然伤心。从此以后,这座一个多世纪以来为无数人向往的宫殿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大火燃烧了整整三天两夜,包括圆明园在内,5座皇家园林都化为灰烬。当英法联军离开后,身后只留下一片空旷的土地,到处都是无法形容的瓦砾和焦土。黑色的烟雾遮天蔽日,就像圆明园不散的阴魂。

将近一个世纪的积累,无数的工匠日夜劳作,为圆明园的设计建造奉献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康雍乾三代帝王更是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广纳天下至宝,收于园中。圆明园,这座昔日的旷世园林,奢华的帝王离宫,如今只剩下一片片铭刻了屈辱历史的瓦砾堆。玫瑰台、海晏堂这些曾经的盛景,只能留存于历史的回忆里。今天,每当提起圆明园,我们都不禁慨叹“爱新觉罗”这个满洲第一大家族的成长与没落,更会反思中国数千年封建王朝的兴盛与衰亡。

圆明园十二兽首今何在

1985年的一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私人花园旁来了个奇怪的中年男人,连续几天这个男人都盯着花园水池旁的虎、马两个铜像看上好久,久久不肯离去。几天后,这个中年人敲开花园主人的门,提出自己很喜欢花园中那两个铜像,想要买下它们。无意中他又发现了主人浴室中竟然还有一个牛首的铜像被挂浴巾用了,于是,他提出要买下这三件兽头。花园的主人虽然觉得这个陌生中年人的请求很奇怪,但是,在他诚恳的要求下,最终还是卖给了他。这个中年男人是美国一家古董店的老板,他经过几天的认真观察终于确定,这几个铜像可不是普通意义的铜像,而是100多年前,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中有名的十二生肖铜像。

圆明园兽首中的猪、猴、虎、牛

保利艺术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由国有企业出资兴办的博物馆。博物馆中的青铜艺术品、石刻佛教造像艺术品最为丰富。这次拍卖是让兽首回归祖国的一次绝佳机会,同时为了不被国外买家将其买走造成再次流落海外,保利艺术博物馆下定决心拍得兽首。经过激烈的竞拍后,三件铜首以总价2840万元人民币买了回来,其中,牛首700万元、猴首740万元、虎首1400万元。三件圆明园十二生肖铜首终于回家了。(www.xing528.com)

2003年,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基金会,经过反复调查发现,猪首曾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借展,现藏于美国一位收藏家家中。这位收藏家出价600万元人民币,才肯转售,但一时之间基金会拿不出这么多钱了。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澳门知名人士何鸿燊伸出了援手,猪首得以回归。2007年8月,何鸿燊以6900万元港币的天价将在苏富比上拍卖的马首拍下后,转赠给了保利艺术博物馆。至此,十二兽首中的牛首、猴首、虎首、马首和猪首已经回到了中国。

圆明园兽首中的鼠、兔

2008年10月,法国佳士得宣布将拍卖圆明园中的鼠首和兔首。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传出后,引发国人热议,并有近百人组织的律师团希望阻止此次拍卖,让这两件兽首能够以完满的方式回归。在索讨无果后,2009年2月25日,这两件兽首在佳士得拍卖会上以每件1400万欧元共2800万欧元的价格被电话神秘买家拍走。2009年3月1日,兽首神秘买家——中国著名收藏家蔡铭超表示将不会付款购买兽首,引起了广泛讨论。鼠首和兔首目前仍流失在法国,而余下的龙、蛇、羊、鸡和狗五个铜首,从流失到海外的那一天起就杳无音信……

【注释】

[1] 岳钟琪(1686-1754),清朝名将,雍正年间,因刚愎自用,坐失战机,致使准噶尔入犯哈密,因而获罪,被夺官下狱,乾隆二年(1737)得释。他一生戎马,平西藏,定青海,抗击新疆准噶尔部的分裂反叛,功勋卓著,终清之世,汉族大臣拜大将军,满洲士卒隶麾下受节制,唯他一人。岳钟琪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乾隆赞誉“三朝武臣巨擘”。

[2] 配享太庙是清朝时期对有功臣子的极大嘉奖,清朝太庙的配享殿有东西两殿,东殿供奉宗室、外藩诸望王,如睿忠亲王多尔衮、怡贤亲王胤祥等;西殿供奉有功大臣,如乾隆时期的武英殿大学士阿桂、忠锐嘉勇贝子福康安等。

[3] 古时候,朝廷在征收田赋时,既征粮食,又征银钱,总称为钱粮。最初是在唐德宗时期,杨炎提出“两税法”改变只征实物(粟帛)的办法,规定钱粮并征,以后就把田赋叫做钱粮。宋、元、明、清各代,或折征银钱,或征收粮食,但一直沿用钱粮的名称。漕粮则是明清时期政府向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山东、河南等地征收的税粮。

[4] 商鞅(约前395——前338),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他原是卫国人,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商鞅在秦执政约20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但是孝公死后,商鞅受到秦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被车裂而死。

[5] 韩非子(前281——前233),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原是韩国贵族,后被秦王嬴政赏识来到秦国。因为受到李斯的嫉妒,向嬴政进谗言,因而被毒死。“五蠹”指当时社会上的五种人,韩非子认为这五种人无益于耕战,就像蛀虫那样有害于社会。

[6] 乾隆晚年自诩为“十全老人”,实际上他所指的这十次战役有一些是凑数的,还有一些也并不是出于正义的目的,例如缅甸、安南之役损兵折将,最后对方慑于清朝帝国的强大主动议和才勉强找到了台阶下;两征金川虽然有较大意义,但损失巨大,胜之不武。

[7] 廓尔喀是尼泊尔的一个部落,位于首都加德满都西北,它起源于14世纪的北印度月亮族契托尔王朝。乾隆时期,廓尔喀两度入侵西藏,最终被清军打败,甚至还反攻到廓尔喀首都阳布附近,从而迫使廓尔喀向清朝5年朝贡一次。这一从属关系很稳定,一直持续到1908年尼泊尔彻底为英国控制,英国禁止廓尔喀向清朝朝贡,廓尔喀因此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藩属国。

[8]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永乐年间,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图书七八千种。可惜,《永乐大典》完成后在历史上常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如今存世仅800卷。

[9] 纪昀(1724-1804),也就是纪晓岚,著名学者,我国学术考证、典籍评论及版本考核、文献钩稽的集大成者,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纪昀亦是著名藏书家,藏书之处称“阅微草堂”,其藏书呈献四库全书馆后,收入者达105种,1868卷,入存目41种。

[10] 某书的某一刻本或手稿,其拓本在世间只有一份流传的为孤本;善本是指那些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或在其中某一方面有特殊价值的书本;私人收藏者秘藏于家室,置之高阁,不准许外人见阅的版本为秘本。

[11] 这段精彩绝伦的描写出自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之手,1861年,当他得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后,将其称为“两个强盗的胜利”。同时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