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土力学新论:八面体剪应力帽盖模型

土力学新论:八面体剪应力帽盖模型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剑桥模型和魏汝龙模型都可以根据能量原理和正交流动法则推导得出,它们也可以直接由屈服面的形状和方程给出。1957年,Drucker在Drucker-Prager准则的基础上,附加一个考虑土的体积塑性应变的帽盖屈服面[20],如图8.8所示。这一帽盖模型的破坏曲面采用广义八面体剪应力准则,并在它的圆锥开口端附加一个帽盖,所以可称为八面体剪应力帽盖模型。沈珠江在《理论土力学》里对此进行了总结[15],读者可进一步参考。

土力学新论:八面体剪应力帽盖模型

剑桥模型和魏汝龙模型都可以根据能量原理和正交流动法则推导得出,它们也可以直接由屈服面的形状和方程给出。1957年,Drucker在Drucker-Prager准则的基础上,附加一个考虑土的体积塑性应变的帽盖屈服面[20],如图8.8所示。这一帽盖模型的破坏曲面采用广义八面体剪应力准则(即Drucker-Prager准则),并在它的圆锥开口端附加一个帽盖,所以可称为八面体剪应力帽盖模型。

图8.8 八面体剪应力帽盖模型

与单剪帽盖模型相似,八面体剪应力帽盖模型中的帽盖屈服面的常用形式亦为椭圆帽盖,其方程为:

此外,各国学者还采用不同的帽盖屈服面,并根据它与原有广义准则的剪切破坏面的各种不同相交方法提出不同的模型,如:

(1)Baladi等模型(1970)

(2)Khosla-Wu(吴天行)模型(1976)(www.xing528.com)

(3)Lade模型(1977)

(4)黄文熙(清华大学)模型(1979)

(5)沈珠江(南京水利研究科学院)模型(1981)

以上各种模型的详细阐述可见文献[12-18],各种模型所采用的符号和形式虽不相同,但基本概念都是一致的。沈珠江在《理论土力学》里对此进行了总结[15]读者可进一步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