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阳节:古人为何登高、插菊花和戴茱萸?-传统文化素养

重阳节:古人为何登高、插菊花和戴茱萸?-传统文化素养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明白重阳节这个概念,必须先了解一些《易经》的基础知识。重阳的概念起源极早。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明代起,重阳节时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从此,重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今天的重阳节,风俗很多,人们登高、赏秋、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

重阳节:古人为何登高、插菊花和戴茱萸?-传统文化素养

何为重阳?要明白重阳节这个概念,必须先了解一些《易经》的基础知识。在古人的数字观中,以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就是阳数中最大的数字。每年的阴历九月初九,两个最大的阳数交叠在一起,就是“重阳”。

重阳的概念起源极早。在春秋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远游》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的句子,意思是说,积攒九重阳气进入帝宫,探访旬始星参观清都天庭。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尤其王维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至今广为流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明代起,重阳节时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

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快,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重阳节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九九”谐音“久久”,寓意生命长久、老人长寿。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从此,重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今天的重阳节,风俗很多,人们登高、赏秋、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在安徽、湖南、江西等南方地区,由于地势原因,还保有晒秋习俗,人们将秋季丰收的大量新鲜蔬菜瓜果在屋顶晒干以便储藏,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景象。

小故事大道理(www.xing528.com)

歌 圩 节

传说,初唐时有个叫刘三姐的著名的壮家民歌手,她的歌声优美,感情充沛,寓意深远,并经常用朴实的语言讴歌劳动的喜悦和甜蜜的爱情,控诉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深受群众的喜爱,但同时也招来了财主们的忌恨,他们总想害死刘三姐。一天,趁刘三姐上山砍柴,财主派奴才盯住了她。当刘三姐顺着山藤往山上爬时,奴才斩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壮族人民知道这个不幸消息后人人悲痛欲绝。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她遭灾日即农历三月初三唱山歌——“歌圩”就这样形成了。

我国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域不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诸方面也各有差别,产生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这些节日,不管是祭祀和纪念性的,还是庆贺和社交娱乐性的,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重视少数民族节日便是尊重文化多样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