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农民用什么工具:耕地、播种、灌溉!

中国古代农民用什么工具:耕地、播种、灌溉!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一腿可播种一行。赵过发明的是三腿耧,即能同时播种三行。这首《踏车曲》形象地描绘了中国农村古老的提水机具——翻车。很多人都认为水车的价值便是观赏,其实不然,在中国古代,水车是农家必不可少的灌溉工具。

中国古代农民用什么工具:耕地、播种、灌溉!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各种发明层出不穷。在农业方面也发明了许多超级适用的农具,这些农具都是当时世界领先的成果,直到现在有些地方还在使用这些农具。下面我们跨越时空一起去看看吧。

1.曲辕犁

曲辕犁是唐代劳动人民发明的农耕工具。其辕是弯曲的,因以得名,区别于汉代直辕犁。唐代的曲辕犁比汉代直辕犁的构造更加复杂和完备。

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曲辕犁结构完备,轻便省力,是当时先进的耕犁。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耕犁的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

曲辕犁模型

2.播种耧车

耧车是世界上最早的播种机。它是由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发明的。耧车用牛牵引,将开沟、下种、盖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这一大胆和富有想象的设计令人叫绝。耧车由耧架、耧斗、耧腿和耧铲等构成,有一腿的、二腿的、三腿的,以后有多至七腿的。一腿可播种一行。赵过发明的是三腿耧,即能同时播种三行。用耧车播种,一人一天可下种百亩,且埋种的深度和种子的株距行距保持一致,从而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和质量。播种耧车的出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一个重大进步。

耧车

3.翻车

“以人运车车运辐,一辐上起一辐伏,辐辐翻水如泻玉。大车二丈四,小车一丈六。小以手运大以足,足心车柱两相逐。左足才过右足续,踏水浑如在平陆高田低田足灌沃。不惜车劳人力尽,但愿秋成获嘉谷。”这首《踏车曲》形象地描绘了中国农村古老的提水机具——翻车。(www.xing528.com)

三国时马钧发明的翻车是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天旱时,人们可以用翻车把低处河塘里的水引上高坡,灌溉田地;水涝时,又可以用翻车排涝。效率超过当时其他提水机具百倍,而且轻便灵巧,连儿童都能使用。

翻车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动。翻车的发明,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水车

在景区,我们经常看见一轮巨大的水车在溪中悠悠转动,这已经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很多人都认为水车的价值便是观赏,其实不然,在中国古代,水车是农家必不可少的灌溉工具。

水车有大有小,一般有很多根木杆儿,整体像现在的俄罗斯转盘一样的圆盘。刮板滑过水面,激起一阵阵波浪,从而能使水车利用波浪流动所带来的动力转动,水斗是用来盛水的器皿,随着水车的转动而被一节又一节升上去。到了水车的顶部,水斗又受到重力作用旋转下去。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了水车独特的工作过程。

灵渠用于灌溉的水车

筒车是以竹筒为盛水器皿的水车,亦称“水转筒车”,有时就称为“水车”。据史料记载,筒车发明于隋而盛于唐。筒车与翻车相比,翻车转动需人力带动,而筒车则是随水流自行转动,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灌溉效率。

中国古代农具终于成为几亿中国农民遥远的梦,悠久的历史文明被现代文明所替代,但这些在当时领先世界的发明曾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乃至福音,由此所产生的传统文化永不褪色,并将代代传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