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依法治志:树立方志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

依法治志:树立方志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法治志为真正的方志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意识支撑。只有真正认识到方志文化的重要性做到方志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才能自觉地承担、参与到地方志事业中,进而真正做到方志文化自觉。真正使方志文化自信质变为方志文化自觉,让方志文化成为公民共同的内心认同。依法治志,成为地方志文化自觉的有力助推。

依法治志:树立方志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我国之传统,就在于对历史的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图书四部分类为经史子集,史为其中一类,足见史之重要。“县之有志,犹国之有史”。地方志源远流长,在长达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薪火相传,亘续不绝,传承了中华民族的血脉长河,根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的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方志达8200余种,10多万卷,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化遗产,保存了大量珍贵、翔实的历史资料,具有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同时,地方志是中华民族让世界叹为观止的独有文化传承。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曾说:世界任何国家的古代文化都没有留下与中国地方志相媲美的历史文献。它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引以自信、引以自豪的历史资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这是方志文化自信的根本和根基。

但是,长期以来,地方志工作却是一项很难引起重视的“冷”工作,地方志工作机构、编制、经费等很多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了地方志公共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部分承办单位将地方志稿件的撰写、提供当作负担,应付了事,为志鉴的编修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了地方志“全史”“信史”的基本属性,弱化了地方志的“存史”功能,再加上,方志文化建设是层次相对较高的精神活动,在很长时间中,由于其受众的特殊性,形成了不需要就不接触,不接触就不知晓的小众活动,方志文化的不普及,不为公众认知,导致方志文化自信不足。进入21世纪,《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行,使地方志成为国家确认、认可和保障的一种行为和文化。将地方志工作通过法律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并通过地方志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地方志走下文化神坛,由“小众”转向“大众”,地方志成为公民普遍了解的行为和文化;还通过法律的规范,为地方志行业提供工作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地方志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更是通过条例法规是调整全社会行为的基本规范的属性将地方志上升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和共同责任。依法治志从国家意志、阶级意识层面提升了方志文化自信。通过法律的助推,唤起公民对方志文化的觉醒,逐渐使公民真正认识到方志文化所具有的高度和其在人类文明中的价值,对方志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民族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充满信心,进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充满信心。依法治志为真正的方志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意识支撑。

只有真正认识到方志文化的重要性做到方志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才能自觉地承担、参与到地方志事业中,进而真正做到方志文化自觉。从自信到自觉这是一个文化意识的质变的飞跃。通过依法治志,从强制参与地方志到认知地方志的价值所在(方志文化自信)到自觉参与地方志,再到让方志法治成为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逐渐使依法治志不单单地只停留于观念上、法条上,而最终成为地方志文化事业实际奉行的日常准则这种良性的地方志发展轨道。如法谚所云:“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真正使方志文化自信质变为方志文化自觉,让方志文化成为公民共同的内心认同。依法治志,成为地方志文化自觉的有力助推。(www.xing528.com)

通过法律唤起公民地方志意识的觉醒,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方志文化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构建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持,人大监督,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地方志永续发展的工作格局,这是对立地方志文化自信,提高地方志文化自觉,地方志内化于自觉行为的文化精神需求的呼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