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找回自信,树立个人标准,避免负面情绪

找回自信,树立个人标准,避免负面情绪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让做好父母群的群友们,在安抚自己的同时,避免了情绪对他人,尤其是对身边亲人的伤害。春兰秋菊反思,是因为自己在以“别人家的小孩”为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儿子,儿子不愿意接受这种标准。评价孩子的标准,如果是“别人家的孩子”,容易引发负面情绪;评价丈夫,如果以“理想中的男人”为标准,也同样会引起一个人的负面情绪体验。自信,是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底气。

找回自信,树立个人标准,避免负面情绪

——《农村大众》“村学工程”做好父母群两周年成长报告

《农村大众》记者 魏新美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幸福、快乐、健康成长。但是,愿意为子女健康成长而改变自己的父母,却不多;愿意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持续学习、不断成长的父母,更是少之又少。

《农村大众》“村学工程”做好父母微信群,就聚集了这样一群“少之又少”的父母:他们一起读书看报,每周定期学习,每周写作业,把学到的知识到生活中践行……从2016年4月到现在,已经走过了整整两年。坚持不懈的学习,让他们从内心到外在、从个人到家庭,发生了什么?

5月2日晚上,100多名群友相约,一起分享了自己的变化和成长。

从关注孩子

到关注自身成长

“我以前天天管我两个儿子的学习,现在,我只管我自己学习,只管自己写作业。”嵩阳之源说。

嵩阳之源是夏津县香赵庄镇张屯村学员李爱青的微信群昵称。她至今清楚记得自己进群的日子——2016年10月30日。进群后,每次读报,她都一字不落把读报内容写下来,一笔一画,认真而虔诚。几乎每周的作业,她都是第一个分享到群中,有时是晚上八九点钟,有时是夜里十一点多。白天去赶集,晚上干完家务再一字一句写作业,这几乎成了她的日常生活。

“我把教育孩子的重点,从孩子身上转移到了我自己的身上。”丽日风和(平原县平原镇桃源街道办学员魏莉)说起自己进群后的最大变化,和嵩阳之源很像。她说,以前自己有点啥事都是老盯孩子,写作业呀,做家务呀,什么时间都想管她;现在把目光已经转向了自己,做家务、读书、学习,做好自己的事。“以前孩子学习成绩有点波动,我就非常烦躁。现在通过学习,知道了‘生命如波’,知道这是孩子生命波形的一个点,我就不再焦虑了。”丽日风和说。

育儿先育己,育人先育心。这,成为做好父母群群友的共识。那么,当把关注的目光从孩子转移到自身后,群友们最先觉察到的是什么呢?

从经常发脾气

到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

情绪,无处不在。积极的情绪,让人看世界如阳光普照;消极的情绪,则让一个人看世界犹如黑云压城。但一个正常的人,喜怒哀乐爱恶惧,有什么情绪都属正常,关键在于能否及时觉察、处理。

“我以前经常发脾气,现在能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菏泽学员海洋深度(牡丹区李村镇魏楼村学员魏合民)说。魏合民2016年6月进群,一直坚持学习,从修习微笑、欣赏课到参加志愿者培训,再到带领群友读报,一步步,他走得扎实而坚定。他说:以前别人做的事,只要不符合自己的想法自己就认为是错的,随之产生情绪;通过不断学习,现在能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并尝试根据不同的情形进行处理。

“以前,儿子做了同样的事情,我心情好的时候,就不会追究他;但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拿他发泄,或者对儿子用冷暴力。”皆布衣(桓台县学员周晓)说。2016年6月,皆布衣被一个“跑友”拉进群。开始,她并没有上心群内的学习,有一搭无一搭,有空就看点。一直到2017年春天,因为儿子不断地被老师“约谈”,同时看到身边坚持学习的群友发生巨大变化,她才沉下心一次次跟着学习。现在的她,当自己有情绪时,会这样对儿子表达:“我现在很难受,需要冷静一下。等我冷静好了,我们俩再来说话。”

“当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时,我会同情自己。”济南天桥区学员张敏说。一年前,张敏从一个大学同学的朋友圈中,看到其分享的《要教好孩子,先做好自己——〈农村大众〉做好父母群成立一周年成长报告之二》,深受触动,主动联系进入微信群。经过一年的学习,她也成为一名志愿者,并且负责做好父母群读书会部分日常工作。她说:过去自己有情绪时,经常对引起自己情绪的人和事进行评判;现在的自己,知道“情绪是自己的,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并且试着同情自己、安慰自己。

当情绪的潮水退去,理性自然会浮出水面。先处理情绪,后处理问题。这让做好父母群的群友们,在安抚自己的同时,避免了情绪对他人,尤其是对身边亲人的伤害。

从觉察情绪

到认清情绪的来源

“你考了这么点分,可把我气死了!”

“教多少遍了,你还不会,我对你彻底失望了!”(www.xing528.com)

“好好表现,妈妈依然喜欢你!”

……

生气、失望、喜欢……这些情绪,来自哪里?真的是因为“孩子表现”而引起的吗?

是因为自己心中有一个标准,孩子达不到这个标准,父母往往产生生气、失望、愤怒等负面情绪;孩子达到这个标准,喜欢、高兴、快乐等正面情绪油然而生。当天晚上,不少学员不约而同表达了类似观点。春兰秋菊(长清万德镇长城村学员王玉芹)分享了前两天刚发生的一件事。

“你把这几个字改一下,就会和谁谁谁一样能得A+了。”春兰秋菊说,“我给儿子说了这句话,他无动于衷,这时我觉察到自己产生了烦躁情绪。我的烦躁,来自哪里呢?”春兰秋菊反思,是因为自己在以“别人家的小孩”为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儿子,儿子不愿意接受这种标准。“是啊!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要比就和自己的过去比。”觉察到自己情绪的来源,春兰秋菊随之想到在群内读报学到的知识,失望焦躁的情绪,减轻了很多。

评价孩子的标准,如果是“别人家的孩子”,容易引发负面情绪;评价丈夫,如果以“理想中的男人”为标准,也同样会引起一个人的负面情绪体验。

“这么大了,不该有玩心了!”“有空也不管孩子,你太没有责任心了!”皆布衣说,以前自己经常这样指责丈夫。在学习中,她正在慢慢放弃“理想男人的标准”,清除自己头脑中“应该”“以偏概全”的观念,逐渐接纳身边这个爱着自己的活生生的人。“偶尔出去跟朋友聚个会,玩玩游戏放松一下,这都是很正常的一些需求。不能为了你这个妻子,他连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都没有。”皆布衣说,想通这些后,自己因为丈夫引起的负面情绪越来越少。

从苛责别人

到接纳自己正视现实

“别人家的孩子”和“理想的男人”,这些标准,来自哪里?作为妈妈,作为妻子,为什么苛责身边的人?

“一个人对别人的苛责,是内心对自己不满的投射。”张敏说,自从在书上看到这句话,自己时常反复揣摩。

当一个人不相信自己时,很自然就不会相信周围的人和事;当一个人不相信自己时,就没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当一个人不相信自己时,就不会生发出爱。

自信,是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底气。做好父母群的群友们,在不断学习中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提升自己,自信心越来越强。

润铭(惠民县桑落墅镇村学工程学员王敏),在基层政府部门工作,也是两个男孩的妈妈,大儿子上一年级,小儿子才2岁。自去年9月入群,她一直在坚持学习。她说:“以前,我明明感觉自己犯了错,也不会去正视;通过这半年多的学习,我能比较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失误或者是不足的地方,能正视自己的错误,慢慢地和孩子一起成长。”

“我以前在群里交流只敢打字,现在我敢用语音了。”航程(夏津县香赵庄镇打帘王村学员付雪)说。航程2016年11月进群,一直在群里潜水学习,不敢冒泡。偶然的一次机会,得到记者的鼓励,她尝试着在群里语音互动,经过两个多月的实践,发言越来越自如。

因为得到及时的鼓励,不断突破自己的群友还有很多,胡力文(沂南县孙祖镇学员胡发波)是其中一个。读书会录制音频的时候,他开始不敢录,也不会录,所以就给记者请假。“你大胆地去读、大胆地去练、大胆地去录,什么样都是可以的!”得到记者的鼓励,其他志愿者又教他如何录制音频。“在大家伙儿的鼓励下,我第一次录制了音频,然后胆子就大了。”胡力文说。

从不敢到敢,并不仅是胆量的增加,而是内心力量的增强。早在2016年5月进群的雪飞(聊城市经济开发区学员徐丽燕)有着深刻的感受。她回忆道:“刚进群的时候,我在群里分享声音都是颤抖的,带着哭腔。第一次主持大群的学习活动,我吓得声音也变了,突突突光看着稿子念,大脑一片空白。”经过两年的学习,雪飞一步步成长起来。现在的她,不仅带领大家读报游刃有余,还有条不紊打理着读书会的事儿。“加入做好父母群,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以前浑浑噩噩养孩子,如同一个空心的人,没有一点力量;现在,我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对未来有了很大的信心和希望。”雪飞说。

“以前的我,自信不足可能是因为……”在本报记者陪伴下,雪飞、张敏、皆布衣等不少群友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尝试通过叙事分享,增强自己内心的力量。

当内心力量不断增长时,群友们回看过去自己的言行,有悔恨,有自责。嵩阳之源起初也这样,但现在的她,经常这样说:“我以前不会做妈妈,但我当时也爱孩子,也给了孩子最好的爱。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没有自信的父母,几乎养不出自信的孩子。做好父母群的群友们,秉持“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信念,不为过去悔恨,不为将来担心,过好当下的每一天,相携相伴走在做好自己、做好父母的路上。

(2018年5月2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