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索不达米亚实用工艺:汉帝国风云录

美索不达米亚实用工艺:汉帝国风云录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两河流域的实用工艺历史悠久,在距今六七千年以前已经在陶器、石器、金属等工艺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构成了西亚文明的主体,不少工艺制品成为后人研究古代文明发展史的珍贵文物资料。这一点甚至连处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心之外的波斯地区也不例外。迄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灭亡,东地中海文明宣告终结。[5]马佳:《眩目的美索不达米亚工艺》,载《中国黄金珠宝》2007年第5期。

美索不达米亚实用工艺:汉帝国风云录

图54 树叶形项饰,乌尔第一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600年出土于乌尔王陵,今藏大英博物馆

古代两河流域的实用工艺历史悠久,在距今六七千年以前已经在陶器、石器、金属等工艺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公元前2113年,乌尔纳姆建立乌尔第三王朝后,南部两河流域已完全进入青铜时代,生产力又有新的发展,出现了大规模王家手工业作坊,利用黄金、白银、青铜、红玉以及青石等多种材质互相搭配而制作工艺美术作品,构成了两河流域工艺美术的新特色,反映了工匠们综合把握材质与作品内容表现的能力。图54中的这件项链由金片与天青石和红玉髓交替穿成。天青石的矿藏位于阿富汗西北部的巴达赫尚地区,距两河流域南部甚远,遥远的路途,加上优美的蓝色,使天青石的使用在乌尔成为财富的象征,非一般平民所敢想望。正因为如此,对其加工更能体现较高的工艺水平。这些精美的工艺美术作品,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之需求,另一方面又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包括祭祀与欣赏)。不仅金玉饰品,即使日常使用的陶器也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两河流域工艺美术所表现出的独特风格主要在于更多地注重人们现世生活的表现,这不仅反映在各类工艺制品的功用与造型上,也在大量的装饰纹样内容中得以充分体现(如现实中的争战、狩猎、劳作等情节的表现)。另外一个特征就是,两河流域工艺美术作品受其多神教的宗教的影响,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且带有很强的世俗性。人们并未将目光只投向国王或主神的身上,而是更多地反映人们的世俗生活,实际上,这是一种原始的现实主义风格。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构成了西亚文明的主体,不少工艺制品成为后人研究古代文明发展史的珍贵文物资料。

这一点甚至连处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心之外的波斯地区也不例外。图55是一件出土于今日伊朗(古代属于波斯的核心地带)的陶器工艺品。

图55 动物彩绘陶杯,高28.3厘米,公元前9000年至公元前4500年,今藏巴黎卢浮宫

这是一只工艺陶杯,杯身画了一只夸张得过分的野山羊,其图案化的线形,使羊角成了两道大半圆弧,而羊身只是羊角弧形线的附加物;杯口上的横带装饰是几条经过极度变形处理后的奔跑猎狗,身子完全被拉成接近于水平线。杯缘的一圈垂直线纹样则是一些脖子被拉得高高而又细长的水鸟形象。几何抽象图案而实际上乃是变了形的动物纹样。造型变化的装饰因素被运用得如此有创意,置于现代设计精品中亦毫无愧色。

两河流域及受其影响的周边地区工艺美术的形式丰富多彩,品种繁多,技艺精湛,风格古朴典雅。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并已注重材质与表现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在某些方面形成了与古代埃及相近似的风格:首先,这种相似表现在数千年来工艺美术的风格基本保持着原始的传统;其次,在各类工艺美术创作的形式法则与技法上的表现较为程序化;再次,类似古埃及的“正身侧面律”的表现形式在各种工艺制品的装饰中较为广泛应用。值得强调的是,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与当时人们生存环境的联系十分密切。不论在工艺制品的造型上,还是在其装饰纹样中,皆始终离不开以动物形态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创作方法,这种方法代表了整个古代世界,尤其是古代东方工艺美术创作的风格特征。文化学者这样写道:“曾几何时,当欧洲尚处于旧石器时代末期时,西亚的一角即已闪露农耕文化的曙光,它以开放的姿态对欧洲产生了旷古而深远的影响。”[5]两河流域先后出现苏美尔、亚述巴比伦等古老文明,至公元前6世纪末期已近衰败。公元前539年,同样属于东地中海文明的波斯人崛起,一代征服者居鲁士大帝率军武力扩张,新巴比伦王国首当其冲,老朽的统治者无力抵抗,祭司竟打开大门放波斯军队入城,摄政伯沙撒被杀,国王那波尼达被俘,新巴比伦王国不战而亡,古老的艺术传统也随之衰微乃至中断,部分为入侵者所继承。迄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灭亡,东地中海文明宣告终结。和古埃及一样,今天这块土地也成为伊斯兰文明的组成部分。(www.xing528.com)

【注释】

[1]《钱伯斯世界历史地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版,第7页。

[2]钟琳:《浅析两河流域苏美尔时期的装饰风格》,载《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2007年第1期。

[3]朱玲编译:《乌尔王陵》,载《大自然探索》2008年第2期。

[4]朱玲编译:《乌尔王陵》,载《大自然探索》2008年第2期。

[5]马佳:《眩目的美索不达米亚工艺》,载《中国黄金珠宝》2007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