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帝国风云录:构建艺术学体系

汉帝国风云录:构建艺术学体系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艺术的认识问题伴随着人类创作的第一个艺术品而出现,当这种认识逐渐积累,由具体转化为抽象,个别上升为一般,艺术学的建立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只有一般艺术学体系的成功建构,艺术学作为一个学科才算是成熟。这个观点对于“一般艺术学”概念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后世有人因此将其称为“艺术学之父”。因此,认为艺术和美密不可分的传统看法是错误的。

汉帝国风云录:构建艺术学体系

人类艺术的认识很早就开始了。在艺术学建构历史上,由艺术论、艺术史到艺术学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发展过程。艺术的认识问题伴随着人类创作的第一个艺术品而出现,当这种认识逐渐积累,由具体转化为抽象,个别上升为一般,艺术学的建立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当然这同样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门类艺术学总是先于一般艺术学成熟。就西方而言,如果将两千年前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看作门类艺术学的开始的话,最具有创新意义、以打通各门类艺术为标志的一般艺术学概念的提出,则是公元19世纪后期的事了。非常清楚,只有门类艺术学而没有一般艺术学的艺术学是不完整的艺术学。只有一般艺术学体系的成功建构,艺术学作为一个学科才算是成熟。

一般认为,最早注意“一般艺术学”问题,提出艺术学必须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的是德国美学康拉德·费德勒(Konrad Fiedler,1841—1895),其在1867年发表的论文《论造型艺术的评价》中正式提出了这个观点,认为“以美的原理为对象的美学,与追求艺术的法则性的艺术学,必须分离。”“艺术学必须撇开自然人生所含有的美的领域,以艺术作品为研究对象,去找寻艺术固有的客观规律,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特殊科学。”[8]毫无疑问,费德勒在这里严格区分了经常为人们所混淆的“美学”和“艺术学”这两个概念,认为它们其实是互有交叉但是又彼此独立的两门科学。这个观点对于“一般艺术学”概念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后世有人因此将其称为“艺术学之父”。然而,实事求是地说,费德勒也有局限性,正如论文题目所显示,他是在造型艺术角度谈论艺术学独立问题的,他的“艺术学”概念与今天人们理解的“一般艺术学”还不是同一回事。在这方面做出独到贡献的是费德勒的同胞、德国学者玛克斯·德索(Max Dessoir,1867—1947),他于1906年出版的《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中译本题作《美学与艺术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系统全面地论述了美学与一般艺术学的本质区别,表明了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图414 玛克斯·德索《美学与艺术理论》一书中文版封面,1987年。

德索这部著作的内容如它的标题所示,分作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美学,讨论了美学的方法、美的对象、美的印象和美的范围等问题;第二部分是一般艺术学,讨论的是艺术的创作、艺术的发生、诸艺术的体系和艺术的机能等问题。这里的一般艺术学,就是现在所说打通所有艺术门类,高度综合的艺术学理论,“一般”的限定词是为了使它有别于特殊艺术学(如美术学、音乐学、戏剧学等)而添加的。德索认为,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仅是部分地交叉重合,艺术除了表现美以外,还需表现崇高,而在传统美学中,崇高不属于美。与此同时,审美涵盖范围又广于艺术,因为审美对象不仅包括艺术品,而且包括自然美和现实世界的其他物象。艺术不只产生审美享受,它还有其他一系列功能。因此,认为艺术和美密不可分的传统看法是错误的。德索具有非常清醒的学科意识,他力图划清美学与艺术学的学科界限,指出应该有一门独立于美学的研究艺术的学科,即一般艺术学,当美学研究美的时候,艺术科学便审查艺术的规律。一般艺术学的研究应当是科学的、客观的和描述性的,而且应当作为诸门类的艺术理论与艺术哲学之间的坚实的桥梁,并以此和美学区别开来。当然,德索的观点也还存在着不足,这就是他的一般艺术学思想缺乏一种有机的整体性。他在《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中提出,美学研究一切艺术的种类所具有的最一般的艺术创作的规律,而艺术学则涉及的是具体的门类,比如音乐、诗歌、绘画等。很显然,德索的一般艺术学指向门类艺术,这就在整体性和本质方面自我弱化了。

德索的努力同样并不孤立,在他同时及之后出现了一批追随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乌提茨和哈曼。

乌提茨(E.Utitz,1883—1965)在一般艺术学的理论探讨方面走得更远,他认为艺术并非审美的局部状况,艺术的本质只有通过它本身才能够被认识。由于强调了艺术活动本质的认识并不依赖美学,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德索理论的不足。乌提茨的代表著作是《一般艺术学基础论》两卷,第1卷于1914年出版,第2卷于1920年出版。书中指出艺术学和传统的美学不同的地方,是它主要是一门艺术的哲学,是关于艺术的价值和性质的科学。由于美学并不能胜任全部艺术现象的研究,而个别的艺术规律又需要有一般的原理,因此,一般艺术学应运而生,它既具有美学的概括性,而又有个别的艺术作为它的材料,学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与此相呼应,里哈德·哈曼(Richard Hamann,1879—1961)也认为美的本质不同于艺术的本质,美和艺术之间的确存在密切联系,但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混为一谈。有的艺术在功能上同孤立的审美体验相联系,可称作“体验艺术”,也有艺术把人们同生活联系在一起,如装饰实用艺术等。哈曼的代表作有《美学》(1911)和《现时代的艺术和文化》(1922)等,他主张将艺术看作为多层面的文化现象,包括审美因素、实践因素、功利因素、意识形态因素及其他因素,浑然一体,因此,他的结论是必须也只能在广阔的文化史背景中考察艺术的发展。正是看到了美和艺术有着明确的分野,哈曼主张艺术学的独立。

德索等人的研究产生了较大且深远的影响。在自己的著作问世的同一年,德索还创办了刊物《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杂志》,发表了“移情说”的代表立普斯,《艺术的起源》的作者格罗塞,以及康拉德·朗格、里哈德·哈曼、福尔凯尔特等名流的文章,一度成了国际性的美学权威杂志,以致于著名的美学史家卡冈把这份杂志称作20世纪德国美学发展的一面镜子。[9]7年后,德索又以“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为主题在柏林主持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美学大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共525人,当时德国所有著名的美学家几乎都在这次会议上作了报告,其中包括乌提茨和哈曼,他们的报告题目正是“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按照美国美学家托马斯·门罗的说法,德索和乌提茨是维持德国美学在西方美学中的领导局面的人物。[10]自那以后,相关话题便经常在西方美学与艺术理论界活跃地展开,德索等人的努力被称之为艺术学的独立运动。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艺术学独立运动并未能在欧美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同。美国美学家托马斯·门罗在其《走向科学的美学》一书中还专门谈到这一情况:

尽管德索和他的团体在理论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并得以引起各方面公众对“一般艺术科学”的兴趣,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无论是德索等人还是法国人,在把“一般艺术科学”确立为一门主要学科方面都未能有多少建树。[11]

尽管他也承认“有少数美国作家企图保持美学和艺术科学或艺术哲学之间的明显差别”,如帕克为《艺术百科全书》(纽约,1946)所写的“美学”词条,以及库恩所写的“艺术哲学”词条。但无论如何“一般艺术学”并未像它的倡导者们期望的那样从美学学科分离出来。托马斯·门罗在书中明确指出:“法国和美国目前的倾向是抛弃德索提出的这一双重名称,而把这两个学科都纳入‘美学’这一名称之中。”[12]甚至一般艺术学理论倡导者之一的乌提茨晚年也不再坚持把美学和艺术学这两个学科分开而让后者独立。需要说明的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也有着政治因素。出于打击压制知识分子中民主进步倾向的需要,纳粹政权曾撤销了德索的柏林大学教授职务,禁止他主编的《美学与一般艺术科学评论》杂志,甚至不准他去巴黎参加第二届国际美学大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般艺术学的理论传播以及艺术学独立运动的拓展。

值得庆幸的是,一般艺术学和艺术学独立运动在欧美西方的沉寂却在东方的中国得到了补偿。20世纪20年代中期,“艺术学”正式进入中国人视野,并迅速在中国的土壤上成长。德索的弟子宗白华把“艺术学”的概念介绍到中国,并在高校开设相关课程,此后马采、吕斯百等学者对“艺术学”的学科框架作了进一步深入的思考。自20世纪90年代,德索们的梦想开始在中国变为现实。改革开放的中国大环境使得相关话题很快成为热门,而且由务虚的讨论向求实的学科转进。90年代末,建立在一般艺术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二级学科艺术学进入国家学科目录和东南大学获准建立第一个艺术学博士点,成了美学与一般艺术学在学科层面分离的明确标志。[13]

【注释】

[1](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5页。(www.xing528.com)

[2]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第61页至62页。康德的观点似乎有点矛盾,他将美和崇高分开,因而称美在形式。可是在另一处他也提到存在着“有形式的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存在着“无形式的壮丽之美”,也即崇高。

[3]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下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116页。

[4](俄)马列维奇:《马列维奇论艺术》(邹春梅译,柯平校),《世界美术》1990年第1期。

[5](英)克莱夫·贝尔:《艺术》(薛华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6]参见(美)H.G.布洛克:《美学新解》(滕守尧译)第4章《形式主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7](英)李斯托威尔:《近代美学史评述》(蒋孔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125页。

[8]转引自马采:《艺术学与艺术史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

[9](苏)卡冈主编:《美学史演讲录》第3卷第2册,莫斯科,1977年版,第7页。

[10]朱狄:《当代西方美学》,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11](美)托马斯·门罗:《走向科学的美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220页。

[12](美)托马斯·门罗:《走向科学的美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218页。

[13]2011年,在最新版的中国国家学科目录调整中,原属于文学门类下面一级学科的艺术学分离出来升格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原二级学科艺术学随之升格为一级学科,名称改为“艺术学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