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总根源:利益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总根源:利益矛盾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利益是在社会关系中产生的,因此利益结构实质上是社会利益结构,利益结构的分化实质上是社会利益结构的分化。而社会利益结构的分化是由社会结构的分化引起的。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社会利益结构表现出高度的整体性,是一种一元化的利益结构。当前我国的人民内部矛盾集中表现为利益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总根源:利益矛盾

人的利益的形成是一个从人的需要到人的劳动再到社会关系的逻辑过程。利益起源于人的需要,为了满足需要,人们必须进行生产。因为人们不仅需要物质对象,而且需要精神对象,所以人们不仅从事物质生产,而且从事精神生产。在人们的生产活动中,人的需要受到人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工具的实际水平的制约,由于这种能力和条件的限制,人不可能单独从事生产活动,而必须进行共同生产。在共同生产中,人民必然会建立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关系形成后,在本质上制约着人们需要的满足,这就使得人与需求对象之间的关系转变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因此而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社会特性。所以,利益就是在一定的生产基础上带有社会内容和社会特性的需要。由于人们结成社会关系的基本动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需要,因而人与人的关系本质上也是一种利益关系。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也必然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利益,如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个人利益、群体利益、民族利益、阶层利益和国家利益,等等。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由于受生产力的限制,总的社会资源是有限的,而不同的利益主体的需要是无限的,当人的某一需要得到满足时又会产生新的需要。而且,不同利益的主体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大的趋同性,这就必然导致需要对象的匮乏,从而导致人民内部矛盾的产生。由于社会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利益关系,所以社会中的一切矛盾,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尽管其具体内容不同、表现形式各异,归根到底都源于利益矛盾。所以,利益矛盾是人内部矛盾产生的总根源。

利益矛盾的产生是由于利益的分化引起的,利益的分化实质上就是利益结构的分化。利益结构分化的不彻底性、不平等性、不平衡性以及利益整合的非协调性、滞后性和相对软弱性是利益矛盾产生的根源。由于利益是在社会关系中产生的,因此利益结构实质上是社会利益结构,利益结构的分化实质上是社会利益结构的分化。而社会利益结构的分化是由社会结构的分化引起的。社会结构的分化通常包括群体结构的分化、组织结构的分化、区域结构的分化和社区结构的分化等方面。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社会利益结构表现出高度的整体性,是一种一元化的利益结构。这种利益结构是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产物。由于这种一元化的利益结构造成了客观存在的社会利益群体的主体意识的淡化、利益差别模糊以及社会关系单一,致使大量的社会矛盾和分歧隐藏于表面的稳定和谐之中。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利益意识逐渐觉醒,开始努力追求各自的利益,人们的利益意识迅速地转化为追求利益的行为。一元化的利益格局被打破,社会利益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这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利益格局向利益个体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导致了社会利益结构要素的增多;二是与利益单元的个体化相联系,单个利益主体在利益追求的内容和目标方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导致了社会利益结构之间的距离拉大,出现了不平等、不平衡发展的现象。我国目前利益结构分化的突出问题是分化的不同步性和不均衡性,而这种不平衡分化导致了整个社会同一群体内部和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但是,由于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因而各种利益矛盾都是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一种非对抗性的矛盾关系,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当前我国的人民内部矛盾集中表现为利益矛盾。(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