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向实践的反思: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关键

面向实践的反思: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关键

时间:2024-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决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几点思考在社会的对抗和冲突状态中,例如在战争与革命中,敌我矛盾会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导性矛盾。50年前,中国由革命战争时期向和平建设时期转变,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自然转向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当代中国社会的人民内部矛盾是更为复杂的综合性的矛盾,需要从下述各个方面努力求得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的解决。(三)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与法治政治的职能就是解决众人之事,包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面向实践的反思: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关键

解决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几点思考

社会的对抗和冲突状态中,例如在战争与革命中,敌我矛盾会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导性矛盾。解决了这种矛盾,社会进入和平发展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会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导性矛盾。50年前,中国由革命战争时期向和平建设时期转变,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自然转向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为此,我们曾经探索乃至徘徊了20年。由于没有认清历史时代和历史任务的历史性转变,人们常常不自觉地以革命战争时期的方式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结果把一些人民内部矛盾当成了敌我矛盾,以致发生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严重失误。直到1978年,我们才真正实现了由革命战争向和平建设的转变,进而走过了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30年。

近30年这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所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人民群众在物质利益上的基本诉求。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最迫切的需要。因此,这30年我们全部工作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对于解决成为社会生活中主导性矛盾的人民内部矛盾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因为一切人民内部矛盾都是利益的矛盾,从根本上说则是物质利益的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

但是,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并不意味着全部问题的解决。已经满足了的需求又会引起新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为各种矛盾的展开提供了平台。大力发展生产力为社会整体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个体最基本和最迫切的物质利益得到了基本上的满足。这种基本利益和需求的满足,进一步引起了政治参与、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等利益和需求。由于能够满足这些进一步的更高层次的利益和需求的资源在现实中处于更为匮乏的状态,就使得这些利益和需求的满足在一定条件下变成了迫切的需要。因此,在现实的利益和需要的平台上展现了多种利益的渴求,并且围绕着这些利益和需求以及相关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产生了比以往复杂得多的人民内部矛盾。

正因为如此,尽管近30年我国的生产力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可是从整体上看,人民内部矛盾在总量上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明显增加了,在有些方面有时甚至还有激化的可能。问题的根源,一方面在于我们的社会还缺乏足以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的和非物质的需求的能力,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说要靠我们的社会自身来造就,而这种能力的充分形成和充足的相应产品与服务的提供,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在于已有的各种自然和社会资源在开发和利用上不够合理,社会创造的财富和利益在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以及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分配不够公平,社会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

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上,实际上不存在简单的线性一因一果关系,而只有复杂的多因多果关系,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整体性。当代中国社会的人民内部矛盾是更为复杂的综合性的矛盾,需要从下述各个方面努力求得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的解决。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这一点的重要性已如前述。经济是整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为根本的力量,我国的最基本层次的矛盾还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需要强调的是,发展生产力不仅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首要的方法,而且是以下所讲的各种解决矛盾的方法的基础性、前提性条件。越是重视以下所讲的解决矛盾的方法,就越是需要生产力和经济发展这种基础性、前提性的条件。所有这些解决方法之间的关系,不应当是线性思维方式下轮流突出或顾此失彼的把握,而是应当在整体的协调互动中实现这种系统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

(二)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人力和金融资

自然资源是发展物质生产力的自然前提,也是发展生产力过程中大量人民内部矛盾的直接来源。自然界是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与客体的关系展开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大量直接与自然资源有关。这里既有同代人在空间中的矛盾,也有代际间在时间上的矛盾,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使人类不能不慎重对待其开发和利用的合理性。一方面,在我国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尤其需要大力提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另一方面,资源开发和利用必须在时空两个向度上都能和谐共进、源远流长。每个利益个体或群体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不得损害当代其他人的利益,当代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得损害后代人的利益。

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涉及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流动,等等。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转化成社会财富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是整体社会财富数量和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最丰富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但是,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中“见物不见人”,忽略了更重要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人力资源严重浪费。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而人力资源更具有时效性。因此,我们需要抓住时机提高人口素质,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完善合理使用人才和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把人口大国在量和质上的双重优势发挥出来,把人口大国发展成人才大国,力求做到人尽其才。

现代产业需要借助于资本来运行。金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目共睹,需要持续发挥这种作用,同时也需要合理规范和引导。金融业具有配置资源和风险吸收双重机制,如果功能发挥得好,会起到吸收、缓冲和化解风险的作用。政府需要确立科学合理的金融制度,使其能在一个弹性限度内对金融资源灵活地进行合理规范和引导,使金融各要素合理配置,发挥金融资源对经济的协调功能。社会各个产业部门是劳动力就业的广阔空间,充分的、健康的产业运行和发展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对于社会矛盾的解决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三)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与法治

政治的职能就是解决众人之事,包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人民生活需要民主管理,也需要法律规范。中国社会人治的传统积习深重,使得建设现代民主与法治社会任重而道远。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在逐步增强,民主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政治参与能力和法治观念却相对不足。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程中需要大力加强法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社会的法治化管理,使民主和法治步入正常轨道。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中国在建设现代民主与法治社会的过程中,在借鉴国外经验的时候必须与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密切结合、循序渐进。这样,不断完善的民主与法治才能成为解决当代中国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方式。(www.xing528.com)

(四)人民群众利益关系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极为复杂而且多变。把握如此巨大的人民内部矛盾关系,既需要了解局部,更需要理解全局。在处理全局性的利益关系时,需要局部与整体统一的系统整体观,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国家大有大的难处,也有大的优势,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克服面临的困难,化解矛盾,推动发展。执政党肩负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责任,做到统筹兼顾,才能善于领导。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其他各项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商,作出各种适当的安排”(1)

(五)完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

公共事务与全体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和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主要涉及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公共领域。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也由于思想的和体制的原因,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片面强调国家和政府的阶级统治职能,改革开放后政府职能主要侧重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缺失严重。而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不完善,既造成了许多人民内部矛盾,又使这种矛盾难以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方式上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努力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科学化和人性化,保证社会管理的公开、公正和公平。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求,涉及公共权力的部分要由国家、政府来提供,其他部分可以由组织起来的人民群众自己来提供。在这里,国家、政府的职能是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实现,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分工和协作。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社会生活的公共性的需求,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六)思想上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之所以强调“正常”,是因为像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如“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不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但不能解决矛盾,反会加剧或激化矛盾,出现更多新的矛盾,使之更难以解决。然而,也不应因为有过不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就连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也不敢坚持了。正常的而不是扭曲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毕竟是在思想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目的要端正。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要通过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改进工作达到进一步团结的目的。第二,方法要恰当。批评和自我批评应当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的政治生活形式,不能是强制的、单向的,要和风细雨,以理服人。在人民内部,我们应该发扬这种好的传统,开展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七)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创新

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许多都与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不足有关,这些矛盾的解决也有待于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所有这些方面涉及的都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本身的素质。人是社会系统进步的最内在的决定性因素,人民群众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从整体上决定着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目前呈现出来的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在教育、科学、文化上发展状况的不同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在争取教育、科学、文化上发展的资源过程中的差距造成的。问题都在于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不足和有关资源配置的不合理。除了要从公共资源管理方面解决问题外,最根本的是要靠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来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已有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不能满足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就需要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本身的创新来解决。通过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和创新解决人的发展问题,社会才能趋向整体的和谐与有序,这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更内在的方面。

总之,我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所做的一切,虽然各有其直接的目的或目标,似乎很不相同,但在社会整体上,它们都导向了人们的利益关系的调整,导向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当然,人们的行为并不都是天然合理的,自觉的、理性的人需要以物的外在的尺度和人的内在尺度规范自己的实践,这样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能够增加人们的实践智慧,在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半个世纪之后,我们终于能够多方面根本性地来解决当代中国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对于中国的长治久安、持续发展来说,这既是其途径,又是其目标。

(与宋洪云合作,原载《理论视野》2007年第4期)

【注释】

(1)《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2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