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向实践的哲学思考-面向实践的反思

面向实践的哲学思考-面向实践的反思

时间:2024-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共领域的哲学:新的生长点在人类历史进入新的世纪和新的千年之际,哲学将向何处去,怎样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孔子同样是面向社会和公众的,不论是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还是聚徒讲学培养人才,他所关心的都是天下、国家、社会、人生。关心公共领域就是关心公众,就是关心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哲学真正的本性即在于此。

面向实践的哲学思考-面向实践的反思

公共领域哲学:新的生长点

人类历史进入新的世纪和新的千年之际,哲学将向何处去,怎样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做出不同的回答。在这些思考和回答中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哲学关注的对象和表述的方式的变化的认识。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未来的哲学应该更多地关注公共领域,在哲学的表述方式上也应该因此而有适当的调整。

哲学本来就是面向公众的,它所关注的中心就是公共领域。这里所说的公共领域,是包括哲学家本人在内的公众的生存、意识和行为,即众人的存在、感知和实践,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这是每一个人都生活于其中,都不可能完全摆脱的领域,是他们都不能不关心的领域。实际上,公众所关心的就应该是哲学所关心的,只不过哲学力图以更理性、更智慧的方式来对待它,为公众提供或帮助公众把握一种对待事物或问题的较为明智的态度和方式。

古代的哲学,无论在东方或西方,都是在公众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古希腊苏格拉底是一位完全面向社会和公众的哲学家,他不是仅仅把自己关在书斋里,而是常常在公共场所与各式各样的人们讨论问题。他同人们讨论的未必都是纯哲学问题,但却是以哲学的方式予以探讨的问题,最后总是会达到一定的哲学深度,使人们对问题的理解得以明晰和深化。中国古代的孔子同样是面向社会和公众的,不论是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还是聚徒讲学培养人才,他所关心的都是天下、国家、社会、人生。在他对各种事物的见解和态度中,处处闪耀着哲学智慧的光芒。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这里所说的“教”当然包括哲学教育,因而也就意味着他的哲学是面向公众的。哲学的价值就在于满足公众“爱智慧”的愿望,这也正是哲学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原因。

正因为哲学的接受对象是公众,它所关注的是公共领域,因此哲学的表述所应采用的只能是通行于公共领域的公众语言。为了使公众更易于接受和掌握哲学,哲学家应当注意改善哲学思想的表达形式,尽可能采取为公众喜闻乐见的表述方式。在古代,科学还未从哲学中分化出来,而文学、史学和哲学也没有严格的界限。文学是用生动、形象的公众语言来表述的艺术形式,受到有接受能力的公众最广泛的欢迎。早期的哲学多采取文学的形式,或者带有浓郁的文学色彩,思想与文采相得益彰,至今魅力犹存。

近代之初,在哲学思维中孕育、成长的科学思维逐渐成熟,先是自然科学,然后是社会科学的各学科,相继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在社会生活中,科学取代哲学而成为影响最大的思维方式。科学的精确化、实证化的特点与哲学的抽象性、形上性相比,在现实的社会中,特别是在社会的物质生产、物质生活和社会管理中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现代社会整个面貌的巨大变化,人类生活状况的明显改观,从根本上说是由科学和随之而来的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因此,科学理所当然地受到全社会的尊敬、重视和推崇。

于是,在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上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由原先哲学较多地影响科学向科学较多地影响哲学转化。现代哲学在思考的内容上越来越关注科学所取得的成果,而在表述形式上也越来越同科学的表达方式接近。近代以来,科学内部日益分化,科学活动越来越成为一种专业领域。许多哲学家追随科学的发展,使哲学同样发生越来越细的分化,把哲学活动也变成了专业的活动。哲学家成为自己专业领域的专家,关注专业领域成为他们的主要任务,对于哲学的深入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完成了哲学从近代向现代的转变。(www.xing528.com)

然而,这种转变也带来了相应的负面影响,那就是哲学的高度专业化使它远离公众和公共领域。哲学的内容和方法越来越专业化,哲学的作者和读者越来越专家化,使哲学渐渐从公共领域中淡出,同时自然也淡化了它的公众色彩。这种淡出和淡化使哲学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苍白,也使哲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减弱,造成了人们所说的“哲学的贫困”。尽管专业哲学领域不一定贫困,但由于公共领域的哲学趋于衰落,不能不使之在公众眼中呈现一片萧索的景象。

我们的哲学要想在新世纪得到新的发展,或者退一步说要从根本上保持其生存的必要性,就必须重新高度重视公众密切关注的公共领域。哲学的专业领域的研究无疑是重要的,但我们应当清楚地意识到,专业领域本身并不就是哲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所在。哲学专业研究的真正任务在于锻造哲学思维的方法论武器,以便在哲学面对公共领域的复杂问题时能够有一把更犀利的理性的解剖刀。历代杰出的哲学家,都是从具有专业水准的深入的哲学研究中找到新的更有力的哲学思维方法,因而才能在面对公共领域的问题时帮助和引导公众突破陈旧的思维模式,达到对事物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更深刻的理解,启迪智慧和创造能力,推动认识与实践的进展。

对于哲学而言的公共领域和专业领域,是一个相对的划分,这种区分作为现实的结果有其历史的原因。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最初的哲学都是公共领域的哲学,尔后才渐次发展出了专业领域的哲学。即使在那时,许多哲学家在深入开掘专业领域的同时仍然极为重视公共领域,不忘自己对于社会和公众最主要的责任。就我们中国哲学界来说,由于哲学的历史积累和文化承传,大体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等主要专业领域,当然还可以作更细致的专业划分,如各个民族的哲学,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社会领域的哲学,等等。无论这些专业领域怎样划分,无论我们每个人处在哪个专业领域之中,都不应忘记哲学的公共领域。关心公共领域就是关心公众,就是关心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哲学真正的本性即在于此。

鉴于已有的哲学出现了重专业领域轻公共领域的偏向,不仅影响哲学的发展,而且危及哲学的生存,未来的哲学更应当关心公共领域,大力开拓公共领域的哲学。应当鼓励各个专业领域的学者能有更多的时间走出本专业的狭小房间,来到公共领域的大厅之中,进行跨专业的交流,共同关注和协力解决社会和公众关心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每个人,关系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而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使公共领域的哲学更易于为公众了解和把握,哲学文本的表达方式需要更加多样化和公众化。哲学表达方式不应当只是追求与科学表达方式的一致性,还可以追求与文学表达方式的一致性。面向公众领域的哲学,在表述形式上也许更应该像文学,而不是更像科学。其实,在科学走出专业领域进入公众领域,如进行科学普及教育时,最经常运用的恰恰是文学的表达形式。在这方面,哲学也需要向科学学习。哲学表述方式作为手段应当服从于目的的需要。

(原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