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化潮流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向实践的反思

现代化潮流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向实践的反思

时间:2024-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化潮流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目前,世界范围内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兴起,给我们刚刚开始的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从哲学的高度考察和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实际问题,将是对包括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力量和实践作用的新的证明。

现代化潮流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向实践的反思

现代化潮流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目前,世界范围内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兴起,给我们刚刚开始的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它迫使我们对当代世界的现代化潮流、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重新认真地加以思索,做出符合实际有利发展的对策。人们感到,伴随着新的挑战也有新的机会,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前途如何,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今天能否准确地抓住机会,勇敢地面对挑战。挑战和机会之间有一种辩证的联系。所谓挑战无非是新的难题的提出,而机会则是解决问题的条件,问题的提出往往与解决的条件相伴而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处境也与此相似。一方面,由于当代世界和各国的新情况(包括现代科学的新成果),出现了许多需要从哲学上加以探讨和回答的新问题,这也可以看做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一种挑战;另一方面,新的情况为哲学的思考和概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实践的要求和挑战可以转化为哲学发展的推动力量,这样就造成了一种机会,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可能在当代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怎样才能适应新的情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化的潮流中不断发展?这是一个牵涉面很广的复杂问题,但是至少有几点值得考虑:第一,开阔视野。面向社会现代化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际,面向世界和未来,研究当代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新情况,接受新信息。第二,活跃思想。坚持哲学研究的学术自由和风格的多样性,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鼓励各种哲学上的探索和争鸣,依靠实践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第三,重视应用。承认哲学发展中的两个方向——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在继续发展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应用研究,使二者在相互促进中得到发展。第四,造就人才。改革哲学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造成哲学研究与教学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分析能力强、富有创造精神并对工作的变化有相当适应能力的人才。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宏伟壮观的事业。它既包含社会现代化的一般性,又包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性,也包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个别性,是“一般——特殊——个别”的辩证统一。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本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已经遇到并将继续遇到同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世界国家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既有某些共性又有许多个性的现实问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各个方面包括从哲学上加以研究。例如,社会现代化的本质和一般规律是什么?现代化与社会进步人类解放是什么关系?怎样认识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外部和内部条件?社会现代化系统的开放性对于该系统发展的意义何在?怎样利用当代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条件寻求我国现代化的最佳途径?社会现代化运动的根本动力是什么?怎样启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力机制?现代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会造就怎样的人?如何发挥人的创造能力和使人获得全面的发展?怎样进行合理的社会管理?如何对待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某些社会问题?怎样使人们的思维方式适应现代化的历史潮流?等等。

社会主义建设是在人民群众成为国家主人的条件下进行的,这是真正的人类历史的开始,是人类自觉地创造历史的开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人类自觉的历史活动中光华灿烂的篇章。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和掌握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不仅具备了可能性,而且具备了必然性。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要求我们比以往更自觉、更能动地创造历史。人类活动的自觉能动性离不开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的掌握。当然需要了解具体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但也需要掌握历史进程中与特殊规律相联系的一般规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展开,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人们要求从纵和横(时间和空间)的联系上全面把握这个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这个现代化过程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也只有将它置于整个人类历史的总过程之中,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历史进步之中,才能真正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我们理解这一历史过程提供了总的线索和方法。人们较多地注意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前面所列举的需要研究的实际问题,就其直接的含义而言,基本上都属于一般社会历史观的范围。在这些问题的背后,还有一般的认识论和辩证法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就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的有机整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中也是如此。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从哲学的高度考察和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实际问题,将是对包括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力量和实践作用的新的证明。(www.xing528.com)

总之,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就是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我们的生活、实践归根到底都融会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潮流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化的哲学,它的使命在于推动社会的现代化,不仅为了现在的现代化,而且为了未来的现代化。理论只有在生活、实践之树上才是常青的,哲学一旦脱离社会现代化的潮流,就会丧失自己的生命力。历史在发展,社会现代化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获得新的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它本身也要在现代化的历史潮流中不断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当然包括哲学教学工作者)处于这样一个富有挑战和机会的时代,应该而且能够大有作为。

(原载《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6期)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