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哲学凝结与消解:面向实践的反思

哲学凝结与消解:面向实践的反思

时间:2024-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哲学的凝结与消解作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总是由一定时代的思想凝结而成。试看历史上的亚里士多德哲学、黑格尔哲学等,一旦这种哲学的凝结走向极端,都不可避免地造成体系的僵化。思想凝结出哲学,又消解着哲学,亚里士多德哲学、黑格尔哲学等不是都在人类思想发展的潮流中消解了吗?哲学的消解具有双重性质。就其主要特征而言,目前的哲学明显地在消解。

哲学凝结与消解:面向实践的反思

哲学的凝结与消解

作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哲学总是由一定时代的思想凝结而成。这种精神凝结的成果,是历代各种哲学学派的学说、理论及其体系。但是,哲学的发展不仅有凝结的过程,它还有相反的消解的过程。哲学既凝结又消解,相反相成,使哲学能够变化更新,生生不息。

哲学的凝结是在思想的积累中升华的过程。哲学来自思想,从广泛的意义上说,哲学也是一种思想。然而,哲学又不完全等于思想,并非任何思想都是哲学。哲学作为反思的思想具有“纯粹思想”的性质,比关于具体对象的思想更一般、更抽象。正因为如此,当哲学的凝结过程不断继续时,就可能发生哲学体系封闭化、凝固化的问题。试看历史上的亚里士多德哲学、黑格尔哲学等,一旦这种哲学的凝结走向极端,都不可避免地造成体系的僵化。这种僵化的哲学所关心的只是反思本身而不是反思的对象,脱离了关于具体对象的思想,更远离了具体对象的世界,远离开沸腾的社会生活和实践。

物极必反。思想凝结出哲学,又消解着哲学,亚里士多德哲学、黑格尔哲学等不是都在人类思想发展的潮流中消解了吗?哲学的消解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僵硬、凝固的哲学体系外壳消散了,其中合理的内核成为可以吸取的营养,滋养着新的哲学幼苗。另一方面,使由特殊中凝结出的一般再消融到特殊中去,把对特殊的认识导向特殊和一般的统一。所以,哲学的消解并不是纯然消极的过程,它是哲学思想再生的前提、是抽象的哲学走向具体的思想和实践的中介。

对于哲学来说,凝结和消解是两个方向相反的过程,前者侧重于反身思考,后者侧重于对象思考。换言之,凝结是在思想中力求形成反思的哲学,而消解则是使已有的哲学适用于对事物的思想。如果我们不是仅仅关心一种特定哲学形态的命运,而是从人类文化、思想、哲学的整个发展来考虑,那么应当说,哲学在人类文化、思想中的凝结和消解都是发展的环节,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其实,不单对于特定的哲学体系存在着凝结和消解的问题,对于每个哲学家也是如此。一个真正的哲学家要能够不断凝结自己的哲学,又能够不断消解自己的哲学。这种自我消解首先是哲学家的自我批判,即对自己的哲学的扬弃。其次是推进哲学的应用,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中体现哲学,将哲学的结晶消融于对问题的解析之中。自觉地以积极的方式消解哲学,既可以保持哲学自身更新和创造的能力,又可以解决哲学与现实联系的问题。哲学的消解和哲学的凝结一样,都是哲学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哲学只有在与思想的双向交流中,即一方面由思想凝结出哲学,另一方面将哲学消解于思想,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能够集哲学之凝结与消解双重功能于一身的哲学家,不单纯是一个反思者,而是视野更广阔的思想者。如果说反思者主要从事哲学凝结的工作,那么包括反思的思想者则使哲学的凝结和消解统一起来。在今天的社会中,显然更多需要的是思想者而不是反思者。“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一个行动的、务实的社会不需要太多沉溺于反思的哲学家,但需要一批具有反思能力的思想家,以便使人们务实的行动自觉而不盲目。

放眼21世纪,正在迅速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无疑需要大批各级各类人才。对于我们已有的人才结构和培养人才的教育结构必须予以必要的调整,根据现在和未来人才需求的变化逐步改变人才的布局状况。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形成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哲学工作者队伍,他们所从事的研究、宣传和教学工作所起的社会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我国目前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潮流中,社会对于纯哲学的需求明显减弱了。哲学门庭冷落,给哲学工作者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许多人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改行转业,甚至“下海”经商去了。人各有志,只要合乎自己的兴趣和条件,未尝不是明智的选择。但是,对于大多数哲学工作者来说,完全另起炉灶,去做与专业无关的事情,无疑是人才和智力的浪费。(www.xing528.com)

我们应当实行哲学人才的必要的分流。除一部分适于并愿意从事纯哲学工作的人继续反思的事业外,大部分人应成为更具有现实精神的思想者,不断为社会提供新的富有启发性的思想。当这些思想越来越与具体科学相衔接时,一部分有条件的人也不妨从这里走向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管理学领域。许多事例表明,具有哲学素养的人去从事具体科学的研究,是很有前途的。所有这些,都没有完全丢掉哲学,而是在哲学凝结的同时消解着哲学。

就其主要特征而言,目前的哲学明显地在消解。这种消解是正常的,不必为此悲观。哲学通过消解而溶于现实生活之流。在现实生活之流中,真正的哲学思想仍时时在凝结着。哲学既不因消解而消失,又不因凝结而凝固,从而永葆其青春。

(原载《光明日报》1993年11月1日)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0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