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有为与章太炎对孔子评述不同,孰真孰假?

康有为与章太炎对孔子评述不同,孰真孰假?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极端相合吧,康有为和章太炎描绘孔子,命意相反,造假则同。康有为和章太炎大相径庭的两种孔子论,因而便各自吸引了一批年轻学者。“假作真时真亦假”。在孔子研究史上,以假作真或以假乱真的现象,太常见了。人们耳濡目染,习惯于以假作真,一旦见到忠实于历史的真孔子形象出现,反而以真为假,以为那是对于孔子的亵渎或溢美,这样的事例还少见么?

康有为与章太炎对孔子评述不同,孰真孰假?

所谓极端相合吧,康有为章太炎描绘孔子,命意相反,造假则同。就命意来说,他们虽然互相反对,但都出于要求中国进步的渴望,都不算错。问题在于,他们都多少自觉地以为,只要使好意得到实现,便可不择手段,因而历史也就只被看作达到某种现实目的的手段。然而历史究竟不是手段,它属于已经不可改变的过去,属于任何主观意向都已对它莫可奈何的客观存在。人们可以由历史发现过去与现在的联系,却不能由历史找到救治时病的现成药方,否则势必抹煞历史与现实的区别,任意剪裁历史为我所用。康有为和章太炎,在孔子问题上的毛病,正是同出于此。

毫无疑问,他们的毛病恰好造成了他们的影响。正因他们造假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前进道路上的思想障碍,所以求进步的人们,尤其是青年,往往愿意相信他们编造的幻想,反而视坚持从历史说明历史的做法为迂腐。康有为和章太炎大相径庭的两种孔子论,因而便各自吸引了一批年轻学者。经过激烈的争论,有人退回早先的出发点,重新扶起“至圣先师”乃至“大成至圣文宣王”一类旧偶像,如陈焕章之徒;有人前进到马克思主义的孔子观,尝试对孔子作出客观的历史的分析,如李大钊等人。然而在“五四”前后,为否定孔教而评论孔子的论著,多半总不免令人时而想起章太炎,时而想起康有为。

“假作真时真亦假”。在孔子研究史上,以假作真或以假乱真的现象,太常见了。出于歪心恶意的造假不说,即使出于好心善意的造假,当造假者的现实需要已经成为历史,而他们制造的假孔子形象却没有从科学上受到清算,那将会有怎样的社会效应呢?会不会因为相信造假者的良善意图,而把他们描述的假象当作真相呢?事实说明,这是可能的。人们耳濡目染,习惯于以假作真,一旦见到忠实于历史的真孔子形象出现,反而以真为假,以为那是对于孔子的亵渎或溢美,这样的事例还少见么?(www.xing528.com)

1985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