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木苍藤:枯藤古藓香,艺术之美

古木苍藤:枯藤古藓香,艺术之美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书法家将其称为笔断而势连。他通过枯藤来追求高古的境界。作于1651年的《橅古双册》中有一幅《枯木茂藤图》,画中千年的古藤缠绕在虬曲的枯枝之上,非常有气势。树已枯,藤在缠,绵延的缠绕,无穷的系联,在人的心中蜿蜒。老树参天,怪石左右,人坐其下,看流水,品落花,古意盎然。陈洪绶《枯木茂藤图》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古人云:“古木苍藤不计年。”

古木苍藤:枯藤古藓香,艺术之美

中国人认为,自然中的一切,山山水水,花草树木,无不有气荡乎其间,世界是一个气化的宇宙,气无影无形,但赋予这个世界以生命。气如同一泓生命的清流,使静止的物象活泼了,孤立的世界相互联系了。气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灵魂,中国艺术家以气化哲学来张罗自己的艺术宇宙。

这使我想到中国艺术中反复出现的藤萝。中国画家爱画古藤,文徵明《真赏斋图》画长松亭亭,古藤缠绕,人在其中读书、品茗,空间是宁静的,有了藤萝就不一样了,它便有了飞舞的韵致。唐棣的《古藤书屋图》,有古藤在茅屋上盘旋,你几乎看到线条在抖动,苍莽而有古意。古典园林中多有古藤缠绕,藤缠树,树缠藤,藤树交相错综,别有一种缠绵。北京西郊有红螺寺,院落里有一雄一雌两棵紫藤,据说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是这座寺院中令人印象最深的存在,它展现的是宛若游龙的流动感。有藤萝在腾挪,有限的物质世界便有了无限的延伸,宁定的自然空间便加进了流动的节奏。

中国艺术认为,景色宜遮不宜露,小径宜曲不宜直,盘旋的藤萝如曲曲的小径,欲遮还露。景色是有形的,而藤萝是似有若无的,隐约闪现,神龙不见首尾。孤孤的山林树石,往往显得突兀,烟萝缭绕,青藤盘旋,或疏或密,参差错落,日光下彻,影度回廊,如烟如雾,那是一种梦幻般的牵绕。所以古代艺术家将到山水中去,叫作“日往烟萝”。藤蔓是轻柔的、活泼的,沿着山石,沿着老树,沿着一切它可以攀附的对象延伸,游动着自己灵动的身躯,左牵右连,上旋下转,将互不相关的世界联系起来,古人说,老树幽亭古藤香,那是园林创造的极境。

元代画家曹云西画《秋林亭子》,题有一诗:“云山淡含烟,万影弄秋色。幽人期不来,空亭倚萝薜。”极有韵味。一个小亭孤立于暮色之中,寂寞的人在此徘徊,在此等待,多么宁静,多么幽寂,但这里又充满了无边的生命活力,你看那万影乱乱,盎然地映现出一个奇特的世界,你看那藤蔓层层向上盘绕,直被这个世界纠缠。似隐似现的青萝,带来了一个活泼的世界。

中国书法深得这藤蔓法,书法家论笔法,有所谓“青藤法”。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中国书法认为,一画之中有起伏,一点之内有机锋。万岁枯藤,满目沧桑,如枯藤点化太空,似断实连,外在的线条看起来中断了,内在的意脉却是贯通的。书法家将其称为笔断而势连。

书法家从藤蔓中得到线条的启发。形散而神不散,笔断而意不断,这是中国书法不言之秘籍。元代赵子昂以紫藤法写行草。明代末年的徐渭,号青藤,他住在青藤书屋,当时的青藤书屋有古藤盘绕,极有韵味。他取法青藤,入于书画,形成了他特有的线条表现形式。清代末年的吴昌硕用紫藤法写石鼓,也颇有特点。

中国历史上有一笔书、一笔画的说法,其实,也可叫作“青藤法”。王献之曾在东汉张芝的影响下,发明一笔书的方法,后来六朝画家陆探微又发明了一笔画。一笔书,一笔画,不是一笔而成、首尾相连、笔画不断,而是指内在气脉不断,有一潜在的气脉在绵延流动。它使形式内部伏脉龙蛇,气通万里,表现出独特的生命律动。一笔书、一笔画的“一”,是一泓生命的清流。(www.xing528.com)

老子说过:“大成若缺。”最大的圆满从缺憾中来。与其连,毋宁断。断又不是实在的断,在断中有连。怀素的草书在章法结构上别出心裁,他在“断”上颇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唐人任华评其书法说:“或如丝,或如发,风吹欲绝又不绝。”这“欲绝又不绝”真说出了怀素的特点。他的字在大小、笔画的粗细、用力的缓急、左右的映带上下功夫。以单个的字看,字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放纵或收拢,但互相之间形成一个整体。他的书法笔画多有断处,但笔断意不断,一气贯通,如一招一式,看起来很随意,其实互相关联。

传说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草书之妙,公孙大娘的剑影游动,若隐若显,在空间中划出一条虚灵的痕,似断实连,似有若无,一脉绵延,不可预测。目不可视,但心可会之。书法同剑法,而似断实连的藤蔓的游动,正是它最好的象征。

明末清初艺术家陈洪绶(号老莲),一生酷爱枯藤,这“苍老润物”,是他的至爱,也是他画中常设的风景。他通过枯藤来追求高古的境界。作于1651年的《橅古双册》(藏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馆)中有一幅《枯木茂藤图》,画中千年的古藤缠绕在虬曲的枯枝之上,非常有气势。树已枯,藤在缠,绵延的缠绕,无穷的系联,在人的心中蜿蜒。也是在这一画册中,有高士横杖图,一高士弃杖而坐,后面有老树参差,可以说是万年老树。他的八开山水册,其风格与《橅古双册》中的表现大体一致。其山水布置中,古木占有重要位置。老树参天怪石左右,人坐其下,看流水,品落花,古意盎然。

陈洪绶《枯木茂藤图》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

古人云:“古木苍藤不计年。”老莲的此类图式显然具有这层含义。他的一首咏叹时间的诗云:“千年寿藤,覆彼草庐。其花四照,贝锦不如。有客止我,中流一壶。浣花溪人,古人先我。”春天来了,在古拙而虬曲的老枝上,紫色的小花是那样灿烂,在老莲看来,这是世界中最美的花(所谓“贝锦不如”),花儿给人以信心,也给人以安慰,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春来草自绿,秋去江水枯,世界的一切就是这样,何必忧伤?他爱青藤,爱藤花,爱的就是这样的永恒感。他有诗道:“藤花春暮紫,藤叶晚秋黄。不举春秋令,谁能应接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