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寻英石自然艺术之美

探寻英石自然艺术之美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是石灰岩经内部碳酸钙分化和外部风化、溶蚀成千奇百怪的自然艺术之美的中华奇石。英石的自然造型可以用千姿百态来包括。这既是周县令勤政爱民的佐证,又是英石形态艺术之美的魅力所在。可以说英石如果没有自然形成的形态艺术之美的,就不会有人为它想象出美好的意境。英石之美,除了它石质坚硬的基本因素以外,还需要它本身石体形态的自然艺术之美来“包装”,才能全面展示英石之美。

探寻英石自然艺术之美

◎ 廖 威

英石,是产自广东省英德市。它是石灰岩经内部碳酸钙分化和外部风化、溶蚀成千奇百怪的自然艺术美的中华奇石。它最大的美就是天造地设的形态之美和色彩之美的美,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自然艺术美的杰作。

一、英石形态艺术之美

英石的形态艺术之美,是指英石自然形成的自然造型之美。英石的自然造型可以用千姿百态来包括。请看陈列在北京故宫中的明朝中期的英石“奔兔”,高42厘米,那狂奔形态的兔子活灵活现。陈列在北京故宫御花园中的“龙腾”英石,高80厘米,它的颜色青灰,瘦骨嶙峋,龙头俯视,龙尾高翘。其艺术形态完全是活生生的蛟龙形象。英德市一块重400千克,被称为“鹰王”的鹰石,不但形状似一只搏风击浪的雄鹰,而且鹰背的白筋显示出一个“王”字形状,故称“鹰王”。另一块英石白筋呈现的是“龙”字形状。陈列在苏州拙政园内的“相亲相爱”的英石,高70厘米,酷似一对恩爱有加的情人在热烈地拥抱一起,形态逼真,情景感人。在第四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获金奖的彩英石“年年有鱼”,高143厘米,其形态就像活蹦乱跳的鱼。一块在2004年度曾经获得“英石王”的英石“鸳鸯戏水”,高53厘米,两只鸳鸯亲密相处的生动形态更是让人为之动容。同样在2004年被评为“英石王”的英石“飞跃”,高58厘米,它的形象像一只从水中一跃而出的海豚,真可谓妙趣天成。当然还有不少形态像人物中的男女老少和像动物中的猪、牛、羊、马、飞鸟、虫鱼等。这种自然形成的英石形态艺术之美,是任何真正实物形态之美所无法比拟的。因而它深得人们的认可,深受人们的喜爱。明朝嘉靖年间,广西富川人周希文担任英德县令时爱民如子,政绩卓著,受到百姓的拥戴。当他任职期满且告老还乡之时,百姓们自觉送上各种礼品给他,以表达对他的感恩戴德。可是他什么都不要,只要一块自然形成“鹿角”形状的艺术之美的英石带回广西老家留作纪念。后来此石与《英德石纪》的碑文一并存放在他老家的周氏宗祠内供后人瞻仰,并启迪后人。这既是周县令勤政爱民的佐证,又是英石形态艺术之美的魅力所在。原英德市政府招待所前园地上陈放着一条长达7米多、高2米多,似一条乘风破浪地游动的巨龙形象,它的形态之美所展示出的磅礴气势,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英石如果没有自然形成的形态艺术之美的,就不会有人为它想象出美好的意境。如上述谈到的“鹰王”的英石,如果它没有类似鹰的形态,没有“王”字的形象,它就不可能带给人们“搏风击浪”“鹰击长空”,或鲲鹏展翅千万里的那种拼搏精神的丰富想象力,也显示不出它的高雅意境之美。英石之美,除了它石质坚硬的基本因素以外,还需要它本身石体形态的自然艺术之美来“包装”,才能全面展示英石之美。当然,有的英石石体形态高挑俊美,亭亭玉立;有的英石石体形态丰满圆润,秀色可人;有的英石石体形态如花似草,凸凹错落有致,线条层次分明,孔洞玲珑剔透等,其艺术形态同样是感人的。北宋著名的书画家米芾,曾经担任过今英德境内设立的浛洭县尉两年。他多次到县西北40里外的尧山,即今天的石牯塘镇八宝山一带游玩、作画、题诗,玩赏英石,特别是对英石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后,认为英石的形态之美,具有“瘦、皱、漏、透”的四大特点。从此之后,英石这四大特点,便一直传承至今,广为应用。但是,米芾玩英石玩得有点“过火”,每当得到一块好的英石便手舞足蹈,欣喜若狂,如痴如醉,并常常因此而误时误事。据说他后来被调到安徽无为县担任“无为军”之职时,仍然经常把玩英石误了政事。他玩英石误事之事被朝廷知道后,朝廷还专门派人前往责备过米芾“石痴”的行为。这从一个方面表明了英石形态之美所具有的魅力。现在仍然耸立在杭州西湖畔江南名苑内的英石“绉云峰”,它“形同云立,纹比波摇”的形态艺术之美的奇特景观,300多年来一直为中外游人所赞叹。我认为,英石形态的艺术之美,能使人爱不释手,百看不厌,联想翩翩,回味无穷。人们在不断欣赏英石形态艺术之美的同时,往往也会被它的那种“没有春荣冬枯、朝华夕殒的俗气,有的是始终如一、坚贞沉静的气节,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折服。

二、英石色彩艺术之美(www.xing528.com)

英石的色彩艺术美,是指渗透在英石石质中的自然颜色之美。英石的自然颜色可以用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来形容。英石本色为白色,但是经过刀风箭雨的风化以及含有各种矿物质的酸性土壤的侵蚀之后,形成了黑色、青灰色、灰黑色、浅绿色、白色,极个别的有红色、白里透红色等等,最常见的是黑色和青灰色。宋代著名的观赏石理论专著杜绾所写的《云林石谱》中,把英石分为四大类颜色,一是微青色,间带白色脉络,二是微灰黑色,三是浅绿色,四是白色。《辞源》中说英石有微青、微灰黑、浅绿、纯白数种。英石中有一种称为“龙骨”的稀有英石,声音清晰悦耳。但它最为离奇的却是变幻莫测的颜色,石包浆为米黄色,用工业硝酸一涂,立刻变成黑褐色,再在淡酸水中浸泡半小时后则变成橘黄色,尔后擦去表层,用清水洗干净后重新在淡酸中浸上一两个小时又变成青绿色。英德奇石爱好者们把英石中的颜色称为黑色英石、白色英石、黄色英石、彩色英石、红色英石等等。有资料称英石多达十多种颜色。其中人们认为,英石以墨黑如漆的为佳品,以红色的为罕见品。英德市望埠镇莲塘村背后老爷山的英石有多种颜色,其中发现红色的英石仅有一块,重25千克,有波纹形线条,一层深红色,一层浅红色,整体呈现粉红色。除此之外,英石中至今仍难发现单红色的英石。望埠镇庵山新坡村曾发现一件二色英石,被称为“三峰竞秀”的英石,竟然是青黑色和暗红色,黑红颜色集于一石之中的罕见品。还有被称为“孔雀开屏”的英石,竟然拥有灰、白、黄三种颜色,像是绘画大师蓄意绘涂上去的颜色一样,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其色彩艺术之美更是令人惊叹大自然之奇妙。而在英德市区北部几公里处的石山上,到处都可见到白色和黑色这两种颜色合为一体的英石,被奇石爱好者们称为“黑白英”。它们中有的是上黑下白,有的是上白下黑,还有的是黑白半边开。黑色和白色界线分明,并都是表里如一,黑色如墨,白色如棉。看后令人眼界大开,人们观赏英石后禁不住会问,大自然的艺术大师们到底是如何把这两种颜色同时“涂涮”在英石上而又互不侵犯,互不融合,界线分明,各自都保持自己独有的颜色之美呢?在北江中段之地的英德望埠镇,出土有“蜡皮英石”,其断面呈现千层线条纹饰状。线条为紫色和灰白色两色相间。石的表面竟然自然形成有各种花纹图案。这种颜色图案的形成完全是不是人为,胜似人为,巧夺天工,鬼神之作。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大文豪苏东坡扬州任职。有一天,他的表弟程德儒送给他一块绿色和一块白色的英石。苏东坡很喜欢这一绿一白的两块英石,有空便独自欣赏起来。有一天他突然想起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个梦,梦中在一个美丽的山水环绕的地方有一座官府,官府大门上悬挂着一块写着“仇池”的匾额。苏东坡住入其中,过着一种美妙的生活,好不快乐。于是苏东坡想起杜甫曾经写过的一首《泰州杂诗》中的佳句“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他触景生情,便用“仇池”给这两件英石命名,并为之作序题诗,其中有两句是“至扬州,获二石”,“其一绿色”,“其一玉白可鉴”。可见英石色彩艺术之美自古以来为人们所喜爱。五彩缤纷的英石色彩,也许是人们祈盼过上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一种追求吧。

由于英石的形态艺术之美与英石的色彩艺术之美的完全结合,使英石的知名度自古至今便传扬海内外。宋代汴京艮岳选用了英石,明代顺德清晖园选用了英石。18世纪以后的英国德国、法国等西欧国家也有人选用了英石。英石成为古今中外最为优秀的奇石之一,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青睐。

(作者是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