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乌桓与鲜卑:晋武帝与世系对接

乌桓与鲜卑:晋武帝与世系对接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匈奴以后,在中原王朝北境登场的族群是乌桓(乌丸)与鲜卑。此后,乌桓数次与匈奴、鲜卑联合起来反叛,叛、服无常。顺带一提,“乌桓”在《三国志》中写为“乌丸”,而京都亦有“乌(カラス)丸(マ)”这一地名。晋乌丸归义侯金印晋乌丸归义侯金印印文鲜卑位于乌桓(乌丸)以北,语言、风俗与之相同。魏青龙三年,轲比能被暗杀,鲜卑诸部再度分裂。

乌桓与鲜卑:晋武帝与世系对接

匈奴以后,在中原王朝北境登场的族群是乌桓(乌丸)与鲜卑。这两个族群都源自曾经从属匈奴的东胡。西汉时代前半,乌桓与匈奴相互攻战,也曾一度入侵汉王朝的边境。东汉建武二十五年(49),乌桓请求内属,东汉朝廷则将其分散于东至辽东属国、西至朔方郡的长城周边区域,负责侦查、防备、攻击长城外的匈奴、鲜卑。同时于上谷郡宁城县设护乌桓校尉,对其加以监督。此后,乌桓数次与匈奴、鲜卑联合起来反叛,叛、服无常。建宁元年(168),辽西、上谷、辽东属国、右北平四郡部落大人谋划自立成王。此外中平四年(187),汉人出身的中山太守张纯自称弥天安定王,自为诸郡乌桓统帅,侵略河北,但为幽州牧刘虞所杀。汉末战乱之际,统领乌桓的蹋顿与袁绍结盟对抗公孙瓒曹操清除袁绍势力后,其子袁尚又委身于蹋顿。于是,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远征乌桓,于柳城之战斩杀蹋顿,多数乌桓部落也由此归附曹操,号称天下名骑的“乌桓突骑”也成为曹操军队的重要一员。顺带一提,“乌桓”在《三国志》中写为“乌丸”,而京都亦有“乌(カラス)丸(マ)”这一地名。根据吉田金彦的推测,鸭川曾有支流名乌丸川,其语源为“カハラ(川原)ス(州)マ(际)”,而把“マ”写为“丸”,则是为了取“丸”字所含有中心之意[2] 。不过北方族群的名称与京都的地名一样,纯属偶然。

晋乌丸归义侯金印

晋乌丸归义侯金印印文(www.xing528.com)

鲜卑位于乌桓(乌丸)以北,语言、风俗与之相同。不过,如果将两者与中原地区接触程度加以比较,中原对乌桓较为熟悉,对于鲜卑则很陌生。因此,中原最初并不知道鲜卑的存在,直至东汉建武十三年(54),鲜卑首领才首次朝贡。北匈奴西迁后,鲜卑占据了匈奴人的故地,永寿二年(156),鲜卑首领檀石槐控制了蒙古高原,此后不时向南入侵,檀石槐死后,鲜卑诸部又再次分裂。至汉末、三国初,在首领轲比能的带领下,鲜卑又再度强盛,号称控弦之士十余万人。魏青龙三年(235),轲比能被暗杀,鲜卑诸部再度分裂。进入西晋时代,段部、慕容部、宇文部、拓跋部等鲜卑部落开始兴起[3] ,也有一部分迁入中原内地。除了秃发树机能的反叛,还有一个故事也反映了这一事实: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喜爱其姑妈家的鲜卑婢女。当时,阮咸正在为母亲服丧,听说其姑妈要迁至远方,立即向前来拜访的宾客借了驴马,穿着丧服将鲜卑婢女追回,一同骑马并辔而归。日后以放达而知名、“八达”之一的阮孚,就是这位婢女所生[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