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直埋电缆的敷设:现场电工上岗必读

直埋电缆的敷设:现场电工上岗必读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直埋电缆沟在电缆转弯处要挖成圆弧形,以保证电缆的弯曲半径。图7-35 直埋电缆敷设施工照片2.埋地电缆的敷设电缆之间,电缆与其他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7-12的规定。埋地敷设的电缆长度,应比电缆沟长约1.5%~2%,并做波状敷设。

直埋电缆的敷设:现场电工上岗必读

1.电缆沟的施工

根据规范,直埋电缆埋设深度不得小于0.7m,因此,电缆沟的挖掘深度可根据电缆在沟内平行敷设时,由电缆外径再加上电缆下部垫层的厚度(100mm)确定。正常情况下,挖掘电缆沟的深度不宜浅于850mm。但同时还应考虑与其他地下管线交叉所应保持的距离。

电缆沟挖掘的宽度应根据土质情况、人体宽度、沟深、电缆条数和电缆间距离来确定。沟的宽度通常按电缆外径加上电缆之间最小净距计算。一般在电缆沟内只敷设一条电缆时,沟宽为0.4~0.5m,同沟敷设两根电缆时,沟宽在0.6m左右。控制电缆之间的间距不做规定。单芯电力电缆直埋敷设时,可按品字形排列,电缆线使用电缆卡带捆扎后,外径按单芯电缆外径的两倍计算。直埋电缆沟的形式如图7-34所示,电缆沟深度和宽度可参考表7-13。

978-7-111-55065-5-Chapter07-49.jpg

图7-34 直埋电缆沟

7-13 10kV及以下电缆沟宽度B (单位:mm)

978-7-111-55065-5-Chapter07-50.jpg

在电缆沟开挖前应先挖样坑,以帮助了解地下管线的布置情况和土质对电缆护层是否会有损害,从而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样坑的宽度和深度一定要大于施放电缆本身所需的宽度和深度。样坑挖掘应特别仔细,以免损坏地下管线和其他地下设施。

电缆沟应垂直开挖,不可上窄下宽或掏空挖掘,开挖出来的泥土与其他杂物应分别堆置于距沟边0.3m以外的两侧,这样既可避免石块等硬物滑进沟内使电缆受到机械损伤,也留出了人工牵引电缆时的通道,方便电缆施放后从沟边取细土覆盖电缆。人工开挖电缆沟时,电缆沟两侧应根据土壤情况留置边坡,以防塌方。电缆沟最大边坡坡度可参考表7-14中给出的数据。

7-14 电缆沟最大边坡坡度比(HL3

978-7-111-55065-5-Chapter07-51.jpg

在土质松软的地段施工时,应在电缆沟沟壁上加装护土板,以防挖好的电缆沟坍塌。在挖沟时,如遇到有坚硬的石块、砖块和含有酸、碱等腐蚀物质的土壤,应将其清除干净,调换成无腐蚀性的松软土质。

在有地下管线的地段挖掘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损伤原有的管线。在杆塔或建筑物附近挖沟时,应采取防止倒塌的措施。直埋电缆沟在电缆转弯处要挖成圆弧形,以保证电缆的弯曲半径。在电缆接头的两端以及电缆引入建筑物和引上电杆处,要挖出备用电缆的预留坑。

当电缆沟全部挖完后,应将沟底铲平夯实,上方铺设保护板,直埋电缆施工如图7-35所示。

978-7-111-55065-5-Chapter07-52.jpg

图7-35 直埋电缆敷设施工照片

2.埋地电缆的敷设

电缆之间,电缆与其他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7-12的规定。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

当电力电缆之间、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之间、不同使用部门的供电电缆之间的最小净距限于施工条件无法满足表7-12中的规定时,可以穿管或用隔板隔开。采用隔离措施后,平行敷设的净距可降低为0.1m;如果是交叉敷设,在交叉点前后1m范围内,其交叉净距可降为0.25m。

电缆与热管道(沟)、油管道(沟)、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沟)、热力设备或其他管道(沟)之间,即使净距能满足要求,但考虑到检修管路可能伤及电线时,在交叉点前后1m范围内,应采取保护措施。一般电缆应穿石棉水泥管加以保护,同时热管道外应有厚度不小于50mm的玻璃棉瓦隔热层,并外包二毡三油,且电缆保护管与热管道之间用砂或软土垫好,如图7-36所示。当交叉净距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将电缆穿入管中,其净距可减为0.25m,选取保护管时,应注意保护管内径不得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电缆与热管道(沟)及热力设备平行、交叉时,也应采取隔热措施,使电缆周围土壤的温升不超过10℃。通常是在热管沟与电缆保护管之间采用厚度不小于150mm的石棉水泥板、加气混凝土板或玻璃纤维板作隔热垫板,与电缆保护管间也要用砂土作垫层,并且电缆与热管沟最小间距不得小于500mm,如图7-37所示。

如果电缆与铁路平行敷设,则要求距铁路路轨最小距离为3m,距排水沟为1m;电缆与公路或城市街道路面平行敷设时,最小净距为1m,如图7-38所示。

978-7-111-55065-5-Chapter07-53.jpg

图7-36 电缆与热力管道交叉

a)热力管道在电缆上方敷设 b)热力管道在电缆下方敷设

1—石棉水泥管 2—热力管道 3—玻璃石棉瓦隔热层 4—保护板 5—砂土垫层(www.xing528.com)

978-7-111-55065-5-Chapter07-54.jpg

图7-37 电缆与热力管沟交叉

a)电缆在热力管沟下方敷设 b)电缆在热力管沟上方敷设

1—石棉水泥管 2—热力管沟 3—隔热层 4—保护板 5—砂土垫层

978-7-111-55065-5-Chapter07-55.jpg

图7-38 电缆与铁路、公路平行敷设

a)与铁路平行 b)与公路平行

1—电缆 2—排水沟 3—保护板 4—沙或软土

电缆与铁路、公路、城市街道、厂区道路交叉时,应敷设于坚固的保护管或隧道内。电缆管的两端宜伸出道路路基两边各2m;伸出排水沟0.5m;在城市街道敷设时应伸出车道路面。电缆保护管与其他管道(水、石油、煤气管)以及直埋电缆交叉时,两端都应伸出,并且伸出长度不应小于1m,如图7-39所示。

978-7-111-55065-5-Chapter07-56.jpg

图7-39 电缆与铁路、公路交叉敷设

a)与铁路交叉 b)与公路交叉 c)穿保护管实物图片

1—电缆 2—排水沟 3—保护管 4—保护板 5—沙或软土

电缆与建筑物平行敷设时,电缆应埋设在散水坡以外。电缆引入建筑物时,所穿保护管应超出建筑物散水坡100mm。

埋地敷设的电缆长度,应比电缆沟长约1.5%~2%,并做波状敷设。沿坡度或垂直敷设油浸纸绝缘电缆时,敷设水平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最大位差,对于铅包无铠装电缆不应超过20m,有铠装的也不得超过25m;对于铝包电缆位差不应超过25m,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适用于高位差的电缆。

电缆敷设的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应符合表7-15中给出的数据。

7-15 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

978-7-111-55065-5-Chapter07-57.jpg

(续)

978-7-111-55065-5-Chapter07-58.jpg

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10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和标志桩。标志桩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规格宜统一,如图7-40所示。在埋好电缆回填土前,应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回填土应分层夯实,覆土要高出地面150~200mm。完成后电缆沟上应设置“下有电缆,禁止开挖”的警示标志,如图7-41所示。

978-7-111-55065-5-Chapter07-59.jpg

图7-40 电缆标志桩

978-7-111-55065-5-Chapter07-60.jpg

图7-4 1地下电缆警示标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