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装饰设计中材料色彩的调和性

建筑装饰设计中材料色彩的调和性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室内设计中,通过对色相、明度、纯度的调整变化,求得所需的色彩组合,利用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中的某种要素相近或相同,得到同一或近似调和,这种色彩关系追求色彩的一致性。例如卧室的顶棚与墙面为浅黄或乳白色,地面、家具选用浅黄或浅棕色,卧室色彩统一在近似调和的色调中,形成温暖柔和的色彩环境,通过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变化,产生活泼、鲜明的色彩对比关系。

建筑装饰设计中材料色彩的调和性

作为物体视觉属性之一的色彩,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种韵味无穷的美学资源,色彩与形状互相配合,才能完整体现物体的风格特征,给人以美的视觉感受。

(一)色彩的基本设计

在人类生活的空间里,到处充满了色彩,色彩为人类的生活增添了无穷情趣,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人类对色彩的认识与应用,也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今天所总结的色彩艺术规律,是自17 世纪以来的科学家与艺术家智慧结晶,使色彩理论不断的科学化和系统化,色彩所具有的丰富表现力,已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了解色彩的物理特点以及色彩对人类生理、心理的影响,正确灵活地运用在室内色彩设计中,设计出更加符合人类需求色彩空间。”

(二)色彩特性

1.色彩的物理特性

色彩是由光的作用而显示出来,阳光具有一定的热能,不同的色彩对阳光辐射的反射吸收各不相同,对热量的吸收也不同,浅色反射强,热量吸收少,深色反射弱,热量吸收多。

色彩对光的反射作用也不同,我们可以利用色彩来调节室内的亮度。对于采光较差的室内,宜用浅色,提高反射系数,使室内明亮起来。

“光源对色彩影响也比较大,特别是采用人造光源,白炽灯光源暖黄色,日光灯光源冷蓝色,在这样的光线下,各种色彩也随之起一定的变化。如食品店的食品在暖光下显得更加鲜艳,诱发食欲;在冷光下食品鲜艳程度会降低,食品显得暗蓝绿色的倾向。”

2.色彩的心理感觉特性

色彩的心理感觉特性是色彩固有的表情特征,掌握了这种感觉特性,适时地运用到室内的装饰之中,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色彩物质性心理效果

色彩物质性心理效果是指色彩对人的心理产生冷与暖、轻与重、进与退、膨胀与收缩等感受,这种感受的形成是人的视觉经验与心理联想的结果,是非客观真实的一种错觉。轻重感色彩的轻重感主要由明度决定,高明度色具有轻量感,低明度色具有重量感,白色最轻,黑色最重。根据色彩这种特性人们在室内用色时,都是把室内的顶部处理成高明度色(淡色调),地面则是低明度色(深色调),给人以舒展及稳定之感。膨胀与收缩感色彩的膨胀和收缩与色彩的明度、彩度及冷暖色都有关系。高明度的色彩,鲜艳的色彩,暖色都有着扩大、膨胀的感觉,而低明度色、灰色、冷色有收缩、聚集的感受。因此,人们在室内装饰中运用这一特殊性来调节室内空间感

色彩的冷暖感:是由人们的心理联想而产生的。红、橙、黄色常使人联想到燃烧的火焰,具有温暖的感觉,兰青色常使人联想到水、冰、雪、天空、大海这些寒冷而冷静的东西。因此,人们便把以红、橙、黄相近的色来代表暖的象征;把以兰、青相近的色作为冷的代表。色彩冷暖的一般规律是,凡是含有红黄色味的有暖感,含有青色味的有冷感;高明度色有冷感,低明度的色有暖感;高纯度的色有暖感,低纯度的色有冷感;无彩色的白是冷色,黑为暖色,灰为中性色。在室内装饰中常运用色彩冷暖特性来调节室内气氛,体现出不同功能的工作空间。

华丽与朴素感:色彩的华丽、朴素感与色的纯度有关,与明度也有关。凡是鲜艳而明亮的颜色具有华丽感,凡是浑浊而深暗的色具有朴素感;有彩色系具有华丽感,无彩色系具有朴素感;运用色相对比的配色具有华丽感,特别是补色相配尤为华丽;强对比色调具有华丽感,弱对比色调有朴素感。

(2)色彩精神性心理效果

色彩不但能够表达人类的内心情感,还能进一步表达人的观念和信仰。由于人的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存在着差别,对色彩的喜爱与理解也不同。色彩不但产生具象联想,还能产生抽象联想。我国封建社会色彩成为“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黄色已成为封建帝王的代表色,黄色象征着高贵与特权。现在又赋予了色彩新的内涵,红色具有革命、热情等意义,绿色象征着生命、和平等。纪念馆、纪念堂等主题性的室内设计,更注重色彩的象征性以及对人精神产生的作用。

3.色彩构成因素(www.xing528.com)

构成室内色彩因素很多,由于室内的功能不同,各种因素影响室内色彩也比较复杂,大到地面、墙面、家具,小到一件装饰品,一盆绿植物

建筑构件:建筑构件是指柱、隔断、楼梯、门窗等,这些因素也是影响室内色彩环境重要因素,色彩处理不好会影响整体色彩。公共空间的壁画、壁饰与雕塑,居室陈设的装饰品、工艺品、书画等,这些装饰品不仅表现了人们的文化修养与情趣,同时也影响着室内色彩。

4.色彩设计规律

在室内色彩设计时,根据室内的空间功能与形式,运用色彩的特性及规律,丰富设计语言,创造出符合人类身心健康有室内环境

(1)功能对色彩设计的限制

室内功能不同,在色彩选择上也不同,合理的色彩设计应围绕室内功能展开,利用色彩对人生理、心理的影响创造出符合要求的空间环境。特别是公共场所的室内色彩设计,更应考虑到功能对色彩要求这一关键问题.图书馆、办公楼的室内色彩应注重读书与办公的空间功能,选择适宜读书办公的色彩,白色、浅蓝、浅绿等明亮偏冷的色彩组合,能创造出平静、沉着的气氛,体育馆是热烈欢快的场所,色彩选择上适宜用鲜艳的暖色,在观众的座位及地面,采用桔红色、红色等,使运动员和观众处于兴奋的状态,有利于运动员创造出好成绩。

(2)色彩的多样统一

多样统一是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规律,任何事物过分统一,即显出单调感,反之则会杂乱无章没有条理。在室内设计中,通过对色相、明度、纯度的调整变化,求得所需的色彩组合,利用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中的某种要素相近或相同,得到同一或近似调和,这种色彩关系追求色彩的一致性。例如卧室的顶棚与墙面为浅黄或乳白色,地面、家具选用浅黄或浅棕色,卧室色彩统一在近似调和的色调中,形成温暖柔和的色彩环境,通过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变化,产生活泼、鲜明的色彩对比关系。这种对比的色彩关系可以通过色彩对比的面积或色彩呼应来实现对比调和。这就是大面积统一小面积对比,或对比的色彩有秩序的出现,都能创造出色彩丰富而协调的色彩空间。

(3)主色调与重点色

色调可分为明度基调与颜色调两方面,明度基调又分亮、中、低三个基调,亮调色彩明亮轻柔,中调色彩丰富饱满,低调色彩沉着稳重;颜色调是指色相环上某色作为画面主体色调。色彩的主一调在室内环境中十分重要,它决定着室内环境的性格与气氛,不同的色调给人的感觉与联想是不同的,清淡柔和的暖色调给人温暖的感受;冷色调给人清幽凉爽的感觉;深色调给人端庄成熟的感觉。

视觉中心是室内空间的突出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个中心可能是一面墙、一套沙发、一件装饰品,重点色应围绕视觉中心设立,强调色彩的对比关系,起到衬托视觉中心的作用。一间会客室,在清淡的蓝色调的空间里,放置一组色彩艳丽的沙发,这组沙发与整体形成对比关系,成为视觉中心,点明空间主题的作用。

(4)色彩的节奏

利用色彩的面积、位置、明度、色相的变化,通过视觉感受出节奏与韵律,利用色彩的渐变节奏、反复节奏来增强室内环境氛围与格调,使空间呈现秩序美感。利用渐变节奏的方法,对室内的地面、墙裙、墙面、天花的色彩,由深到浅渐变设计,既有稳定感,又有一种秩序美感。若是在较大的空间里,可以利用色彩区域重复划分空间,产生反复的节奏,弥补空旷的单调感,增加韵律感。

(5)地域、气候、民族对室内色彩的影响

地区气候及民族习惯信仰等因素,对色彩的运用有一定的影响。南、北方的气温差异很大,北方的室内色彩要暖一些,南方的室内色彩要偏冷,阴雨潮湿的地区,室内应选用明亮的色彩,给人明快干爽的感觉。“不同的民族对色彩的喜爱也不同,汉族喜爱红色、绿色;蒙古族喜欢桔黄色、绿色、蓝色;回族偏爱黄色、白色、绿色:苗族喜爱青色、深兰色等,针对这些特点,要有所选择和考虑,使室内色彩设计更能符合每个民族的生活习惯。”

在室内设计中,色彩作为设计中形、色、质的三大要素之一,正发挥着重大作用,色彩正以其独特的心理优势,感染人类的心理和情感,正确运用室内色彩设计规律,才能创造出符合人类物质与精神需求的优秀室内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